高教界有「三低」困境 台灣科研領域正面臨人才斷層危機

教育議題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導致大量高教招生缺額,但長期以來大學教師待遇偏低,未來可能不只沒學生,也沒有大學教授。

中研院更直指,國內高教面臨就讀博士班誘因偏低、現職高教科研人才待遇偏低及退休所得偏低的「三低」,台灣科研領域正面臨人才斷層危機。

大學教授高齡化、年齡結構不均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13)日邀請教育部、國科會、中研院等部會首長針對高教人才斷層議題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

根據教育部資料,我國大專校院教授從106年至110學年間專任教師流失逾2千人,年齡分布從101學年度大學教授以45至55歲為主力約占43%,到110學年60至64歲的教授占比高達37%,台灣50歲以上大學教授占比逼近60%,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值38.8%

此外,隨著取得博士學位的年齡越來越晚,台灣大學教師平均出任年齡也已經逼近40歲(39.57歲)。

台灣高教人才斷層面臨「三低」困境

中研院是我國國家學院及學術最高殿堂,面對高教人才斷層問題首當其衝。中研院在書面報告中分析,高教人才斷層的原因,包括就讀博士班誘因偏低、現職高教科研人才待遇偏低及退休所得偏低的「三低」問題。

其中,就讀博士意願不高,可能與博士班就讀期間可獲得獎補助約2萬餘元,與業界薪資落差大和畢業後就業市場及薪資不吸引力有關。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高教人才問題越來越嚴重,少子化是原因之一,年輕學子就讀博士班的意願也日趨降低,但他認為這是可以改善的,方法就是改善博士生的獎助學金,讓薪水能夠跟業界拉近距離。

博士生月4萬?吳思瑤批教育部跳票

不過,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質詢時表示,2019年陳良基擔任科技部長時,為了鼓勵學生念博士,推出年補助50萬、每月4萬的獎學金補助,預計補助600位學生,規劃由科技部(國科會前身)與教育部各負擔一半經費,雖然不構成多大誘因,但也協助學生解決生計問題,最後僅補助約300位,因為經費只剩下國科會負責,部分經費還要由學校自籌,直批教育部政策跳票。

教育部長潘文忠因故請假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代理出席回應,當時教育部跟科技部討論後,認為此計畫沒有考慮未來就業銜接性,所以教育部另外推出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

但吳思瑤不買單表示,每年博士進到產業界不到2成,教育部應在一個月內盡速檢討,回應是否繼續執行。

教授待遇低、入行晚年資短退休金也少

博士待遇差,學子想走這一條路只能寒窗苦讀,但也未必能苦盡甘來。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直言,台積電等頂尖企業大力攬才,25歲碩士生年薪就上看200萬,但35歲能當到學校的專任教師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年薪頂多100多萬,未來「那些半導體學院要怎麼去找老師」,「我念一個碩士就開始賺錢了,誰來當教授呢?」

他也以財經系助理教授薪資為例,年薪約96萬台幣,美國是台灣的8倍以上、香港是台灣的5到7倍,中國則是台灣的3到5倍,甚至立法院的駐警官階一線三,薪水連同加給可能也跟助理教授差不多。

張其祿表示,教育部只不斷強玉山計畫、彈性薪資等方案,但實際上獲得玉山計畫的學者並不多,而彈性薪資的效果形同杯水車薪,受益人數也不到全體教師的三成。

張其祿認為,更根源的問題在於,政府把教授當成公務員,但大學教授入行晚,與國中小教師終身所得相比甚至可以達1000萬,認為應增加退休給付。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也指出,大學教師與公教人員初任的年齡越拉越遠,就涉及到高教老師退休保障的問題,退撫制度的年資計算應該更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