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品項不砍價、用200億補黑洞只能治標...製藥公會:政府應另立預算補貼藥價

醫療政策

自去年底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藥品缺貨後,氧化鎂、抗生素「安蒙西林(Amoxicillin)」接連缺貨,國內缺藥問題浮上檯面且日益嚴重,到目前似乎未獲解決。

「本來說氧化鎂3月正常供貨,目前還有許多社區藥局拿不到貨!」社區藥局藥師抱怨。同一時間,國防部也在去年烏俄戰爭開打時,啟動戰備藥物大量採購計畫,要求藥廠提供戰備藥品從1個月提升至1年,讓藥廠大嘆吃不消。

缺藥問題衍伸層面廣,當基本用藥的缺藥問題發生時,對民生經濟造成的影響超乎想像。

國內製藥業者必須依照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規範,如有6個月未能繼續製造不足供應該藥品需至「食藥署藥品供應資訊平台通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則會啟動包括協調業者原物藥進口、核准專案製造或專案進口等措施穩定需求。

究竟國內製藥業者的供貨是否真出現問題?若缺藥問題不解決,業者還會面臨到哪些問題?

(延伸閱讀:氧化鎂、抗生素「安蒙西林」接連缺貨...薛瑞元緊急成立「缺藥中心」能解決藥荒? )

缺藥問題被宣傳後,業者將面臨2大困難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表示,當缺藥發生並被報導宣傳後,各醫療院所因應病人反應藥品需求後,即會採取緊急增量下單,而業者將面臨2大困難:

1. 如醫院大量採購數量,廠商未能依照需求量供應者,不要依合約罰款。

2. 依現行PIC/GMP規定,退回品均須銷燬,如此造成大量浪費。

蘇東茂指出,當缺藥議題被報導宣傳後,醫學中心就會大量採購,「本來只要備貨1、2個月會提高到半年,再要求效期,一般藥效是2年,變成要求藥效要到8個月以上的才受理,所以藥廠就拼命做給他們,因為不做會有違約被罰款的問題。」

但藥廠如果用不完就要退回,「按照PIC/GMP規定,你要證明出廠時候的藥品跟回來廠內的藥品品質是一致的,但要如何證明?如果沒辦法證明只有銷毀一路,銷毀的數量很龐大,一次都是幾千萬在銷毀。」

蘇東茂表示業者面對這些問題時,需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政策介入協助要求宣導,醫院不要搶貨、囤貨,最多以去年度當月份的1.1倍量穩定採購,才能讓供需問題得到平衡穩定。

蘇東茂指出,當缺藥議題被報導宣傳後,醫學中心就會大量採購,本來只要備貨1、2個月會提高到半年。(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政府缺藥品項不砍價、用200億補黑洞...只是短期做法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王惠弘也指出,「長期來說,供應的根本問題在於法規彈性,不論是生產製藥法規(如原料新增來源、原料藥是否要以藥品GMP管理等)、健保藥價調整『全民健康保險費用分配比率目標制(DET)』每年4月1日公告實施調降之新藥價。尤其是國內藥品許可證只有1-2張的產品,核予一定的健保價確保進口供貨有問題時,國內有藥可用的因應政策更顯得重要。」

王惠弘強調,製藥產業是國防民生的一環,全球在原物料可能短缺的環境下,業者都非常努力新增來源以保全藥品的供應,目前藥廠安全準備庫存量都有提高(一般製劑3-4個月、原物料4-6個月)。

不過面對取得成本不斷提高的困境,又受到藥價法規的限制,「如果都要等到缺貨藥才不砍價,那可預期的未來,這樣的品項將會越來越多,若能重新由政策面,包括重新檢視『地板價』品項等,打造較好的供應鏈及產業體質,才是一帖良方。」王惠弘表示。

蘇東茂也提到,國家應另立預算,不要跟健保總額綁在一起。「就像最近缺藥的好幾十個品項,健保署說不砍價用200億去補,但這只是短期彈性的做法,是不是每年都會操作不知道,但這樣也不是正規的做法。」他表示,其實按照人均GDP,歐美日本都是4萬美金以上,台灣則3.3萬美金,「如果政府可以把我們的人均GDP提高2%,就不用砍價,我們也會持續跟主管機關開會討論解決方案。」

製藥公會呼籲:應重新檢視健保藥地板價品項

蘇東茂表示今年過年期間業界除了休息除夕、初一、初二,幾乎都出來加班,想辦法增加業界的產能,「像一些口服藥大廠也都出來,如果沒有那時候加班,現在缺藥狀況可能會更嚴重。」

問到政府是否有較較全面性的作法,來解決缺藥問題?

蘇東茂指出,「缺藥的部分他們有要提高一些地板價,還有國內只有3張以下許可證的也不砍價。」他也強調,針對國內藥品許可證僅剩3張以下的產品,應給予一定的健保價以確保進口藥供應出問題時,國內有藥可用。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蘇美惠表示,其實健保署非常了解新醫療科技之新藥及重大疾病,如癌症用藥等藥費成長率都遠大於藥費DET的預定目標成長率,但一般慢性疾病使用之學名藥,都遠低於DET的目標值,「但在藥價調整時,依公式運算仍陸續調降而導致不敷成本,造成不敷成本之品項退出市場,造成缺藥危機。」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也呼籲政府,應另編列預算,支付高單價的新醫療科技、新藥,不要調降一般學名藥價格來補足藥品費用超出DET目標值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