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新南向論壇》賴清德、林佳龍盼台灣以國家隊航向世界 開拓「智慧醫療」市場

醫療政策

台灣醫療不論是人才、新科技發展、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在國際上成績有目共睹。政府自105年起推動新南向政策後,106年將「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結」選定為新南向五大旗艦計畫之一。

進入後疫情時代,台灣醫療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今(21)日由大肚山產創基金會與《財訊》雙週刊,在台中清新溫泉飯店舉辦「智慧醫療前進海外新市場」論壇,分3場次針對「醫材供應鏈、醫療智慧轉型、加速醫衛整合輸出海外」,除了科技界、產業界,還邀請多位醫界專家學者與談。

副總統賴清德、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大肚山產創基金會董事長施茂林、台數科集團董事長暨大肚山產創基金會執行長廖紫岑、《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今日也都到場參與。

台灣以國家隊航向世界,推動智慧醫療、加速醫衛整合

施茂林先指出,在19世紀時人類平均壽命大約僅40歲,但因著數位科技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能經由海量資料分析變成可用的資訊,帶動醫療、產業發展,而科技的應用會在未來醫療產生不同的面向,包括如何做好智慧醫療、醫療技能的提升,以及利用精準大數據讓醫師可以對病人做最好的診斷和服務、進而改善醫病關係。

不過施茂林也提到,醫療科技帶來新的法律問題,像是巨量數據裡個人隱私如何保護、雲端數據如何讓資安不會產生問題、AI責任、醫療生物科技、人體研究基因、個資法、研究法如何去調整等,是目前還需要繼續關注及思考的,也希望新思維能讓跨越、結合、創新這樣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施茂林提到,醫療科技帶來新的法律問題是目前還需要繼續關注及思考的,也希望新思維能讓跨越、結合、創新這樣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攝影/陳稚華)

林佳龍表示,新冠疫情是後疫情時代智慧化數位醫療契機,剛好讓台灣可以落實數位化醫療。他強調台灣不是只有半導體晶片,智慧產業可以幫助許多國家,也希望藉由新南向的藍海透過智慧醫療,讓台灣以國家隊航向世界,並升級推動智慧醫療,加速醫衛整合、拓展海外版圖,「把新南向辦公室做升級。」

賴清德:台灣醫療實力堅強,一定要能走出去

賴清德提到,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的重鎮,有超過一千多家的企業,而林佳龍在擔任台中市長時就看見產業界的需要,號召產業界的領袖共同成立大肚山產創基金會,一起解決產創發展的需求,也解決人才培育的問題,很榮幸連續2年受邀參與盛會。

他表示身為醫界一份子,看到這場百年大疫衝擊全球、改變人類的生活、經濟、醫療型態跟行為,不過卻也更快速緊密跟ICT產業更結合,往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另外,像是在5G時代,賴清德表示,可以解決過去醫界被詬病的「三長兩短」問題:掛號時間長、等看門診時間長、領藥時間長,但到診間看醫師的時間很短、病人可以跟醫師說明病情的時間更短。「在5G時代可以視訊服務,這些都可以一一來解決。」他也提到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都可以提供更精準的醫療診斷,若再加上物聯網服務就更廣。

至於醫療新南向的部分,賴清德認為台灣醫療一定要能走出去,「現在衛福部已跟醫界形成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T),就是政府跟醫院、產業界共同合作,到我們的邦交國或其他國家蓋醫院,當初有這個想法是因為台灣產業界很強,會到中國、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我們醫院實力已經很強了,國家應該要協助提供機會給有志到其他國家蓋醫院的醫院,這樣對台灣醫療產業的帶動其實非常強。」

他強調醫療行業要拿到該國特許執照不容易,「如果我們醫院先在當地開疆闢土、把台灣醫療相關產業帶進去,這是一條值得我們持續推動的方式。」

賴清德表示在5G時代,可以解決過去醫界被詬病的「三長兩短」問題,包括掛號時間長、等看門診時間長、領藥時間長,但到診間看醫師的時間很短、病人可以跟醫師說明病情的時間更短等。(攝影/陳稚華)

林佳龍:台灣智慧醫材不能只做代工,政策也需對應產業

在第一場「智慧醫療前進新南向藍海」對談,謝金河先提到,台灣去年輸往新南向18國有963億美元、市占率21.3%,東協10國806億、市占率19.8%,「我們現在對新南向國家(市占率)從原來4%左右現在到20%左右,而且這個速度一直在增加。」

林佳龍表示,台灣智慧醫療、醫材不能只做代工,「現在所有智慧醫材台灣都能做,但不能只是做代工,要能整體輸出。」他也強調智慧產業很重要,不管智慧電動車、5G實驗場域,要讓大家可以練兵。

林佳龍認為,台灣其實已經發展到一個成熟程度,有時要整合反而困難,台灣如果有場域做好系統整合,智慧產業是台灣最有潛力的,政策也需要對應產業。

長庚決策委員會名譽主委陳昱瑞分享,為配合衛福部南向政策推展,長庚醫院今年1月在檳城設立「台灣特色醫療暨科技產品推廣中心(TAMC)」,作為新南向最具規模據點,希望帶動產業鏈發展。陳昱瑞也強調「以醫帶產」的重要,期待藉由海外Demo sites的設立,整合我國醫療產業上中下游的強項,並能落地發展。

廖紫岑強調,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以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為目標的,匯聚中台灣的產業能量,從智慧機械、智慧製造、 智慧交通到智慧醫療,助攻台灣企業拓展數位新南向商機,創造智慧新版圖,產業發展面臨數位轉型,大家一起共學、共創、共好。

「例如大肚山產創基金會以政策對接、產業媒合輔導的角色,協助工研院、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大佳國際投資共同合作,衍伸大型系統整合商的新創公司『佳研智聯』,提供海外智慧製造輸出服務,準備共創智慧醫療商機。」她指出。

同時任大佳國際董事長的廖紫岑也表示,佳研智聯能為國際化營運服務打下良好的基礎,短、中期將優先鎖定台灣機械、傳產、電子、醫療產業,以及小型系統整合商作為目標客群,提供包含機聯網、自動化產線、產線控制技術、技術授權與整廠服務導入等方案,長期則聚焦海外、中大型系統整合商,提供軟體技術合作、授權與服務模式授權等服務,朝向2025年突破2兆元目標邁進。

林佳龍(右)表示,新冠疫情是後疫情時代智慧化數位醫療契機,剛好讓台灣可以落實數位化醫療,左為台數科集團董事長暨大肚山產創基金會執行長廖紫岑。(攝影/陳稚華)

洪子仁:只要能把病人帶進台灣都是好方向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以「拓商機─優勢醫衛整廠輸出」為主題強調,「國際醫療不論是整廠輸出或是病人間的流動,不管東向、西向、南向、北向,只要能夠把病人帶進來都是好的方向。」

廖紫岑(左一)強調,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以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為目標的,匯聚中台灣的產業能量,從智慧機械、智慧製造、 智慧交通到智慧醫療,助攻台灣企業拓展數位新南向商機,創造智慧新版圖,產業發展面臨數位轉型,大家一起共學、共創、共好。(攝影/陳稚華)

洪子仁表示,未來病人若要從海外進到台灣醫療,最有可能的地方還是在中國沿海經濟水平發展較快的地區,「如果西向的上海地區就醫可到南韓或新加坡,這樣就非常可惜,呼籲我們在講新南向的同時,也應該撇開政治性的角度,看看哪裡有商機就往哪裡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