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壁如特稿》2024這一局 民眾黨該怎麼打才有機會壯大?

政治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公布的「台灣人的政黨支持傾向」民調結果,台灣民眾黨的支持度雖然由上個月的12.3%上升到15%,但仍然停留在第三名。隨著總統大選的接近,2022年底九合一大選民眾黨被藍綠兩黨夾殺的即視感重現,這一局,民眾黨該怎麼打才有機會壯大?

這是很多人問我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點,我們該如何突破重圍?如果走不出這一局,民眾黨會不會從此變成泡沫?

選制侷限小黨生存空間,多成為「大黨的附隨組織」

回答這題之前,應該先討論為什麼「台灣民眾黨」必須要壯大?

目前中華民國現存的政黨有80個。一直以來,台灣在藍、綠兩大黨之外,並沒有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第三勢力政黨。因為現行選舉制度的侷限,一個小黨要透過選舉、並且獨立壯大,在台灣幾乎不可能。

小黨要生存,在目前的選制下就必須獲得大黨的禮遇,或是與大黨結盟,才有可能在單一選區的零和遊戲中勝出。所以我們看到即使台灣有這麼多政黨,但為了生存,多數選擇成為小綠或小藍,更甚者根本就是「大黨的附隨組織」,談不上什麼自己的「黨格」。

一樣都是台南市議長涉賄,李全教、邱莉莉境遇大不同?

所以台灣名義上就算有80個政黨,但實際情形是:過去30年來,台灣就只有兩大陣營:藍營和綠營。長期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只問顏色、不問是非」,在意識形態的操弄下,同樣的問題,發生在不同的顏色上就有不同的解讀。最近就有一個對比非常鮮明的例子:

2015年台南市議長李全教(藍)涉嫌賄選,用1500萬交保,而且法院審理期間,必須限制住居,不得出國。

到了2023年,同樣的事情再次上演:同樣是台南市議長,邱莉莉(綠)涉嫌賄選,涉案人數眾多+有黑道背景人士涉案,但議長依然可以出國到日本參訪,並未限制出境。

檢調表示:當事人已經給出「150萬」交保金,相信這樣的重保金額,足以防止逃亡……。瞧瞧,是不是有點看顏色辦案的味道?

2020得票11%的第三大黨,2022選舉變「4%政黨」

以前,民進黨告訴我們:國民黨是黑金、是權貴,是權錢相交加上黑金,臭不可聞,連法院都是國民黨開的……於是,我們相信了民進黨,把選票投給民進黨。如今看來,民進黨只能說是昔日國民黨的進化版,球員、裁判、啦啦隊甚至球場,都是民進黨的。

長時間下來,吃瓜看比賽的觀眾們看不下去了,總是有一群厭惡藍綠惡鬥,只想在台灣好好過日子的一群人,我們稱之為「第三勢力」,在2014年把選票投給了醫師柯文哲,讓一個政治素人成為台北市長;接著又在2019年8月催生出台灣民眾黨。

只是2022年底的一場九合一大選,徹底看出這個95%由素人組成的政黨,在面對地方選舉的考驗時,明顯沒經驗、不知攻防戰鬥如何啟動,得票的結果更是坐實了「4%黨」的稱謂。

「清廉」是本錢、「勤政」是DNA

隨著2024年總統大選腳步逼近,民眾黨的聲音愈來愈小,媒體也多不再討論,彷彿又回到了傳統藍、綠對決,那個最令民眾生厭的情境,這對民眾黨而言,是極大的警訊!

去年地方選舉失利,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央級選戰,民眾黨沒有畏戰的空間。無論如何,都要記得2020年立委選舉,讓民眾黨成為國會第三大政黨那158萬多張選票的信任與期盼!因此,對於一個小黨來說,要選區域立委,即便每一區都是艱困選區,也必須去戰,就算每戰皆敗,都必須戰下去、戰到底。沒資源、沒經費的民眾黨,比任何大黨都有資格向黑金、向貪腐宣戰。

因為「清廉」是台灣民眾黨最大的本錢;「勤政」則是我們的DNA,民眾黨必須莫忘初心堅持下去,才能撐得過2024這關,只有撐住了,才有機會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