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司法改革》連拜登都不挺 右翼強人總理為何被控破壞「三權分立」?

國際

本文作者為:

Ido Baum,以色列商管大學(College of Management)法學副教授。

他也是以國智庫「布朗岱斯社會、經濟及民主研究所」(Louis Brandeis Institute)所長,同時為以國媒體The Marker擔任法律評論員。

前情提要: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inyamin Netanyahu)亟欲推動限制司法權的司法改革,此舉導致國家陷入示威長達3個月,26日他開除反對司改的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後,民眾憤怒來到最高峰,數十萬人罷工以示抗議。

尼坦雅胡並未棄司改,但做出讓步。28日他宣布暫緩推動司改,延到4月逾越節假期過後國會復會再議。同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公開警告,以色列「不能繼續推動」具有爭議的司法改革。

以色列3年來舉行了5次國會大選後(其中4次均以政治僵局告終),2022年底總理尼坦雅胡(Binjamin Netanyahu)終於成功率領聯合黨(Likud)和極右派與極端正統派(Ultra-Orthodox)政黨組成執政聯盟。然而,尼坦雅胡並未導正以色列日益失能的政治系統,反而利用自己第6次任期來推動「閃電司改」,如果他成功修法,以國將淪為一個專制國家。

以色列司改被控破壞「三權分立」原則

2020年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只要尼坦雅胡不利用濫用職權影響正在對他進行的貪汙審判,就不禁止他出任總理。尼坦雅胡卻繼續在審判中攻擊檢察官,指控對方密謀讓他下台,而法官的裁決根本無法阻止他發動「司法政變」

尼坦雅胡新政府組成不過幾天後,司法部長李文(Yariv Levin)宣布了一項足以全面重塑以色列司法體系的計畫。李文主張這項改革將強化以國民主,恢復司法、行政和立法部門之間的平衡。然而事實上,它旨在剝奪司法部門的權力,使其無法制衡行政權

政府的司法改革包括若干關鍵法條,例如准許政府單方面任命法官,甚至是大法官;允許由120人組成的國會(Knesset)僅以簡單多數決推翻最高法院的裁決

以色列幾乎完全仰賴基本法(Basic Laws)來界定和保護公民權,而非正式的憲法(編按:以國並無成文憲法,其基本法功能就類似憲法)。雖然最高法院有權審查並廢除與基本法相抵觸的立法,但過去30年來,最高法院僅行使這項權力22次。相形之下,美國最高法院同一段時間廢止的法律超過100項之多。而根據李文提出的計畫,15名大法官中至少得有12名表示同意,最高法院才能做出推翻裁決。這項改革還要禁止最高法院審查基本法修正案,保護國會立法不受司法檢視。

這項司法改革剝奪了法院否決行政部門決策的權力,破壞三權分立原則。改革甚至允許內閣部長任命及罷黜政府的法律顧問,這也進一步削弱司法機構的獨立性。政府法律顧問是公務員,透過無關政治的競爭程序選出,他們的建議具有約束力,使他們成為防止行政部門貪汙、朝令夕改的守門員。

三權分立卻無法彼此制衡

尼坦雅胡執政聯盟在國會擁有64席,但這個國會無法約束政府,只是它的橡皮圖章。以色列國會不像美國或德國那樣採取兩院制,事實上代表它缺乏重要平衡機制。此外,由於以國是一個僅擁有1000萬人的小國,不像美國、德國或加拿大那樣採用聯邦制,因此也沒有次國家級機構(編按:指州政府)能平衡中央政府的權力。此外,以色列還缺乏另一項制約機制,即總統對立法的否決權。

尼坦雅胡司法改革中諸多提案是來自「科赫萊特政策論壇」(Kohelet Policy Forum)的前成員。科赫萊特是一個極度擁護新自由主義的智庫,經費主要來自美國右翼猶太億萬富翁。他們的影響力如此巨大,某些反對派甚至將尼坦雅胡執政聯盟稱為「科赫萊特政府」

事實上尼坦雅胡的司法革命遵循的模型,是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治下的匈牙利。過去十年,奧班推動一系列憲法改革,鞏固其政黨青年民主黨(Fidesz)對媒體、選舉制度和法院的控制。

總體而言,以色列的前景遠比匈牙利晦暗,因為匈牙利政府無法擺脫外部約束。歐盟可以制裁匈牙利,而歐盟內部人員和企業的自由流動,代表奧班執政時必須防止投資者和勞工逃離匈牙利。相形之下,尼坦雅胡並不受到這類限制。

然而他確實面臨另一種巨大阻力,那就是以色列民眾。過去幾週來,上萬以色列人在特拉維夫(Tel Aviv)、耶路撒冷(Jerusalem)和其他城市發起抗議。除了這些每週例行的示威,以國還爆發了以律師學者醫事人員、商人和藝術家為主體的小型抗議活動。2月13日,國會開始正式審議該法案那天,抗議者宣佈大罷工並召集十萬人在耶路撒冷集會。

嚇跑外資不利高科技及金融產業

可是抗議示威對尼坦雅胡沒有什麼影響,藉由持續威脅重組媒體業,他對以色列媒體仍保有強大控制力。他的通訊部長最近才宣佈要關閉「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Kan),因其批判性報導激怒了尼坦雅胡和他的支持者。這項計畫目前暫時擱置,好讓政府能專注推動國會通過司法改革法案。

只剩下一個領域尼坦雅胡似乎並未完全控制,那就是經濟。2023年1月,300名以色列知名經濟學家聯名簽署一封公開信,包括尼坦雅胡前顧問在內,警告司改將嚴重衝擊以國長期經濟前景。之後又有56名知名國際經濟學家加入這個行列,其中包含11位諾貝爾獎得主。不過,引起尼坦雅胡及其支持者關注的,是創投基金和新創公司將其銀行帳戶移出以國的可能性。驅動以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是高科技和金融產業,而這兩個產業都對變化無常的外國資本高度敏感

尼坦雅胡似乎並未考慮到,他猛烈抨擊司法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面對的選擇非常簡單:尼坦雅胡的個人利益──包括顛覆他的貪汙審判──或者公共利益。然而從目前看來,他的個人利益似乎將佔上風(編按:本文寫於尼坦雅胡宣布暫緩司改之前)。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