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璧對抗癌症 「辯證論治」助病患緩和化療副作用

醫療保健

近年來,分子醫學的發達,精準醫療的發展,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從以化療為骨幹的治療,現已因應各種癌別不同,個別患者基因表現或突變型態不同,發展出相對應的標靶或免疫治療。

中西合璧對抗癌症

以乳癌為例,光以賀爾蒙表現就有數種亞型(管腔細胞型〈荷爾蒙陽性型〉、HER2陽性型、三陰性乳癌等)其中有些有相對應賀爾蒙治療或標靶用藥,有些如三陰性乳癌沒有標靶用藥,但可以考慮免疫治療。而以肺癌為例,則依據EGFR受體不同,是否突變。以及是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癌等,輔以分期不同,治療也有所不同,大抵固態腫瘤第一期至第二期癌症以手術切除為主,然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症則免不了要接受注射藥物(化療或標靶或免疫治療,視情況而定),伴隨放射治療才能決定開刀可能性。

雖則網路資訊發達,然癌症治療複雜,並非一般民眾僅憑網頁資訊能解讀的。而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不免也接收很多輔助治療的資訊,包括中醫藥、針灸、健康食品、能量療法等。有些缺乏實證但可能有幫助,患者在篩選資訊時不免莫衷一是。

在較有實證基礎,且近年熱議的中西醫整合抗癌,調節免疫,其實其來有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簡采汝,也是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的助理教授表示,西方醫學為主流,強調分子及基因診斷,不論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只要對應靶點基因,都能有效縮小腫瘤體積或者抑制癌細胞生長,然而,臨床上,癌症患者因為長期用藥,某些副作用確實讓患者吃不消,甚而有些患者因為錯誤認知,還沒治療就逃跑,待癌細胞擴散才不得不就醫,殊為可惜。

用中醫「辯證論治」協助病患緩解化療副作用

以簡采汝的中西醫雙執照臨床經驗,癌症或免疫功能失調的患者,在經過適當診治後,輔以中西醫整合方式,確實能減少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比方化學治療造成的噁心。疲累、食慾不振、白血球低下、神經病變、標靶治療相關的黏膜炎、腹瀉、免疫治療誘導的肝炎、甲狀腺功能失調、肺纖維化等。若經辨證論治,輔以中藥往往有不錯的效果能緩解。

多年的臨床經驗顯示,在適當的中西醫整合下,能讓患者對主流醫學的接受度完成度更高,患者的疲累感減輕,白血球低下時間縮短,甚至體重回升,都足以讓患者對主流醫學中標靶化療,放射治療不再恐懼。

根據團隊已發表國際期刊顯示,中醫藥能減緩化放療導致的黏膜炎,疲累,使患者有足夠體化放療,或縮短術後恢復。而針灸更是明確對淋巴水腫(乳癌術後),或者治療導致的神經病變有顯著改善。這些發現有中醫的理論基礎支持。

西醫為主、中醫為輔抗癌

學理上,化療藥物破壞式傷害。正常細胞及癌細胞都受傷,而在證型上導致氣陰兩虛的表現,患者不但脾胃受損,胃口差,甚而白血球,紅血球低下,處在易受感染的情況,若根據化療或者標靶免疫治療的週期,給予不同的補氣,養陰,養血藥材,當然配合癌症別特性及患者本身是否具有其他內科疾病做處方上調整,則多數患者在接受中西醫整合後,體能較只接受西醫治療為佳,也能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甚而,在一些年長患者,不適合或極度排斥西醫治療的情況下,輔以中醫藥處方也能提升換者免疫體能,有抑制癌細胞作用。

但簡采汝也表示,單用中醫藥抑制癌細胞還是有其極限,目前多數研究處於單方,且為動物模式,也尚未經萃取純化。因此患者體能允許,能應以西醫治療為主,中醫治療為輔,這樣對抗癌症才能事半功倍,保有生活品質。而部分免疫疾病和癌者患者相似,長期需要用藥或類固醇,接受標靶或免疫抑制劑,造成免疫失調,皮膚疹慢性發炎,等症狀,亦可在醫師診斷下嘗試中西整合治療,對症狀及生活品質都能緩解及提升。但因中醫西醫的邏輯及思維不同,因此建議,患者如想採取中西醫整合方式,建議至較大醫院就診,諮詢具中西醫雙執照醫師或者告知原醫師適當溝通,並定期接受抽血追蹤,如此才能安心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