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尼斯性侵醜聞》擔心惹怒傑尼斯高層 日本主流媒體長年「自我審查」保持沉默

日本

日本知名演藝經紀公司「傑尼斯事務所」近日陷入性侵醜聞風暴,同樣遭到批評的,還有長年保持沉默的日本主流媒體,而媒體責任及其存在意義也受到質疑。

4月12日前小傑尼斯成員岡本Kauan在東京的「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召開記者會,表示2012-2016年這4年期間,當時還是中學生的他遭時任傑尼斯社長Johnny喜多川性侵15-20次。

喜多川的性醜聞並非最近才爆發,早在2003年東京高等法院就已裁決《週刊文春》對他與旗下藝人發生性關係的報導屬實,等於是「法院認證」的權勢性侵,然而當時並未受到媒體廣泛注意。

現年26歲的岡本Kauan坦言,進入事務所前他與父母都不知道有這件事,然而如果當時媒體對此有更多報導,他不認為自己還會加入傑尼斯。

NHK慢了一天才報導遭到批評

岡本Kauan直言,之所以舉行國際記者會,是因日本媒體長期避談喜多川的醜聞,自己已有覺悟日本主流媒體不會報導這件事,但希望透過外媒發聲。

正如他的期望和預測,BBC、CNN、《美聯社》和《衛報》等外媒多在當天報導了岡本Kauan的記者會,相形之下日本放送協會(NHK)直到隔天(13日)下午才首次報導與傑尼斯相關的性醜聞,這樣「慢半拍」的舉動為它招致不少批評。

日本記者藤城裕之發現截至13日,全國及地方性報紙多對此事有相關報導,然而日本電視台、朝日電視台、TBS、富士電視台等主流商業頻道、體育報紙和娛樂網路媒體並未跟進。「娛樂經紀公司施壓之下,一直對性侵保持沉默的媒體責任重大。」藤城表示。

喜多川是「傑尼斯帝國」的創辦人,已於2019年過世的他在日本演藝圈堪稱「喊水凍結」的傳奇人物。3月7日BBC發布紀錄片《掠食者:日本流行音樂界的秘密醜聞》(Predator: The Secret Scandal of J-Pop),訪問3名遭到喜多川性侵的前傑尼斯成員以及1999年揭露此事的《週刊文春》團隊。

日媒長年對喜多川性醜聞保持沉默

1999年《週刊文春》開始揭露喜多川與旗下男性藝人的性醜聞,喜多川對該週刊提起誹謗訴訟並求償1億日圓,然而2003年東京高等法院裁決《週刊文春》這部份報導屬實,賠償金額減到120萬日圓。喜多川後提出上訴,但遭到最高法院駁回。

根據岡本Kauan,從出道到演出一切都是喜多川說了算。拒絕與他發生性關係等於是自斷星途,就算退出事務所另覓經紀公司,也很有可能會被顧忌傑尼斯影響力的電視台封殺。

日媒KAI-YOU指出,岡本Kauan的證詞不僅點破日本演藝圈的濫權亂象,也對該國新聞自由、媒體責任的結構性問題提出質疑。

日本記者松谷宗一郎在《朝日新聞》Globe+評論,《文春週刊》V. S. 喜多川案不受媒體青睞,部分是因它是「民事訴訟」而非受害者提起的「刑事訴訟」,這讓它被定位為娛樂八卦新聞。此外,當年日本對男性也可能是性侵受害者的概念還相當陌生。

儘管如此,松谷指出,傑尼斯確實非常有技巧地控制媒體。

怕被封殺!媒體「自我審查」、「揣測」傑尼斯高層意向

松谷表示,《文春週刊》與喜多川的訴訟落幕的2003-2004年,正是傑尼斯以SMAP和嵐為中心擴大版圖的時候,商業電視台需要傑尼斯的藝人上節目,報導傑尼斯的醜聞等於是得罪重要生意夥伴,跟自家收視率過不去。

松谷指出,日本經濟公司通常會採取「胡蘿蔔與大棒」方式應對媒體,不過傑尼斯的做法又更加強硬。傑尼斯可以運用其影響力,讓旗下藝人不要在某家電視台出場,或者讓電視台封殺特定藝人。

如果因傑尼斯從中作梗而更換藝人,節目製作人可能面臨調職風險。「傑尼斯本身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公司。」松谷回憶一名電視台工作人員曾這麼說。

松谷分析在此機制下,媒體自然會開始「揣測」(日文稱為「忖度」)傑尼斯高層的意向,甚至還不必傑尼斯開口,就會先「自我審查」。

此外根據松谷,每家媒體都會安排一人專職當傑尼斯的對口,這些負責人往往自己就是傑尼斯的粉絲,傑尼斯也會特別關照他們。因此當有不利傑尼斯的消息傳出,這些人就成為在媒體內部為傑尼斯擋下醜聞的第一道關卡。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