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無酒日》逾1成4大專生飲酒過量 朋友聚會害的?5招聰明避酒

醫療保健

依據國民健康署111年大專校院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大專生過去30天內飲酒率由109年44.2%降至111年38.45%,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率(曾經一次喝6杯或6杯以上的酒)由109年20%降至111年14.39%、降幅近3成(28%),顯示大專生仍常有機會接觸到酒類飲品,因此,對於「飲酒」帶來的健康危機不容輕忽。

為了響應5月9日台灣無酒日,提倡「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健康理念,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聚餐時請儘量減少飲酒量,或以無酒精飲品代替,營造溫馨沒有勸酒壓力的用餐及活動氛圍,既能擁抱友情與親情也能擁抱健康,並能避免後續可能發生酒駕等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的憾事。

朋友聚會和家人團聚喝酒機會多

大專生過去一年曾飲酒率為67.76%,過去30天內飲酒率為38.45%,值得注意,大專生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曾經一次喝6杯或6杯以上酒)比率達14.39%,男性高於女性(分別為16.42%及12.61%)。最常的喝酒場合,則以朋友聚會居多(占72.79%),其次依序為家人團聚(占41.1%)、覺得開心(占23.46%)及想犒賞自己(占21.59%)。

不可不知喝酒對身體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酒精是一種具有毒性和精神作用的成癮性物質。許多研究也指出,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有毒性作用,且酒精飲料中所含的乙醇,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質,也會抑制免疫力,增加罹患結核病、愛滋病......等傳染病的風險。終身飲酒量及飲酒內容、飲酒頻率和每次飲酒量,都會增加各種健康和社會危害的風險。

研究顯示,台灣近半人口喝酒會臉紅,此為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酒精的中間代謝物「乙醛」無法被正常代謝,這種毒性致癌物累積在肝臟中,便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酒後反應,又稱為「酒精不耐症」,此為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此外,乙醛也會與其他蛋白質、胺基酸及DNA結合,誘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傷害組織,並產生大量自由基引發基因突變,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

拒絕勸酒有妙招,趕緊過來學幾招

而國健署在台灣無酒日提供了下列的拒酒5招,扭轉勸酒文化,避免過量飲酒有害健康:

第一招:可以說喝酒傷身(會起酒疹、會傷肝、會傷胃、醫生說不能喝酒及正在吃藥不能喝酒等)。

第二招:或者說開車來的、怕酒駕臨檢取締、要找代駕麻煩等。

第三招:不然說以茶、飲料、咖啡代酒陪喝。

第四招:誠實說不喝酒,直接拒絕。

第五招:還有其他說法拒酒(酒量不好、尿遁、易醉、易吐、不喜歡等)。

拒絕勸酒文化 無酒、節酒、零酒精

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於20g酒精量),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於10g酒精量),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胎兒的健康,請千萬不要喝酒。另外,為了避免兒童及青少年接觸酒精飲料,請家長務必做好榜樣,不讓孩子接觸到酒或酒精飲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酒。

國健署也在這天邀請民眾一起響應謝絕勸酒文化,選擇以茶水代酒,儘量不出入可能出現飲酒的聚會場合,或改以其他娛樂或運動等方式,達到自我管理避免飲酒,保護自身健康的權益,落實「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健康理念。

《信傳媒》醒您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