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後台灣恐剩1500萬人...專家籲:普及公共托育、育嬰假要彈性

社會議題

台灣去年(2022年)生育率僅0.87創新低,遠低於維持人口長期穩定的2.1。

根據國發會推估,不到50年後,逾2070年總人口數將減少1/3,只剩下1500萬人,屆時幼年人口比例將近乎砍半,老人人口比例將是現在的近3倍,形成「幼不到一成、老則近半」的結構,青壯年人口則會大幅降下為46.5%,略低於老年人口。

然而,要知道的是,這是國發會的低推估,是以生育率0.9計算,因此,未來所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女性勞參與率與生育率高度相關,台灣與韓國成「難姊難妹」

母親節前夕,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下稱托盟)今(11)日召開記者會,對於台灣嚴峻的人口危機,對下一任總統提出建言。

托盟直言,選舉將近未來一定有非常多發現金(津貼)的政策討好選民,而年輕人已經證明,發了這麼多年的錢,其實還不會生,「因為這對職場權益、托育、生活品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分析,生育率與女性就業率息息相關,台灣女性職曲線為獨特的「倒V字型」20年來沒有改變,女性在25歲勞參率達到最高峰,但到生育年齡就往下墜,顯示直到今日傳統刻板性別角色仍根深蒂固在台灣,任何的照顧名義都可以讓女性輕易「被離職」。

相反的,瑞典與德國的婚育至60歲,女性勞參率持續維持在高檔,生育率也最高,其中45-49歲階段,台灣比瑞典、德國分別低15%、9%,到了55-59歲成熟勞動力階段又擴大為44%、34%,顯示長程國力的差距。

而韓國女性25-49歲育齡女性兼顧就業與婚育的困難度最大,其生育率也墊底,2021年為0.81,2022年降至0.78,台灣與韓國成「難姊難妹」。

普及公共托育是解決低生育率唯一被認證的解方

那麼台灣到底要如何逆轉低生育率?劉毓秀以201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的研究報告說明,唯一被證明有效提升生育率的做法是—普及公共托育。

劉毓秀表示,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於2007年揚棄傳統性別角色,效法瑞典提供普及公共托育,實施符合育兒家庭的育嬰假,讓年輕男女兼顧工作與育兒,在十年後成功拉抬低生育率。

劉毓秀強調,北歐國家維持高女性勞參率、高生育率的「雙高」,是因為他們知曉女性已經站到了人口難題的中心點上,因此,女性成為經建政策的中心考量,以性別平等為基礎,建置公共托育服務與彈性育嬰假,支持家庭雙薪育兒,台灣應該大力效仿。

提升台灣父親請育嬰假比率,一要彈性二要薪資替代率高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則點出,台灣職場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是企業要的彈性,不是工作者的彈性,導致職業女性要在家庭跟工作兩頭燒,如果無法兼顧照顧老小就只好退出,對此,下一任總統應該建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基礎工程,支持勞工不分性別,一起工作一起育兒。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孕婦伴侶的陪產與陪產檢假僅7天,也就是政府認為從小孩出生前開始,生育這件事就媽媽的責任。

覃玉蓉表示,性別平等與生育率息息相關,在國際上已經是常識,但在台灣並不然,去年在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國際審查委員也示警,台灣的生育率極低,但台灣父親請育嬰假的比例極低卻毫無作為。

覃玉蓉指出,要增加父親請育嬰假的比例,一要彈性、二薪資替代率要高。因為若在職場上要請長假,「就是黑掉」,以未來的加薪和升遷願景來講,長假通常都是女性再請,所以要讓育嬰假有彈性,允許以「日」或「小時」請領。

而今年實施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可以父母同時請領、薪資替代率從6成提高到8成其實也是一個好的開始,讓男性請育嬰假的比例提高,但其為「投保薪資」非「實質薪資」的替代率,若企業還有低報投保薪資,其實實際領到的津貼可能不及原本薪資5成。

此外,他批評,台灣中小型企業比例高根本不是問題,是勞動部願不願意做的問題。因為不只瑞典中小型企業達95%,且根據勞動部的調查,企業雇主同意育嬰假以日或小時請領的比例提高到48.4%,中小型企業贊成的比例也提高48.8%,尤其以29人以下規模企業贊成比例更是大幅提升。

覃玉蓉指出,男女在剛出社會時,薪資所得差異不會太大,但為了確保家庭未來經濟,男性的升遷機會比較多的情況下,就容易是女性回歸家庭,也使得隨著年齡成長男女薪資差距會越來越擴大。(圖片來源/托盟提供)

政府要跟上人民的需求,發現金無助於維護職場權益與生活品質

另一方面,覃玉蓉指出,過去政府都預設0-2歲都是媽媽照顧,但年輕人已經知道養活自己是前提,並不會輕易放棄工作,政府必須跟上人民需求,提升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功能,讓家長安心找保母。

黃喬鈴綜合說明,台灣有保母難找、公共化幼兒園難抽、育嬰假更是難用的問題。其中保母托育對生育有「頭過身就過」的關鍵功能,不至於讓「母親放棄工作,自己熬過」成為生育障礙,政府應加強全台各縣市共71個居家托育中心功能,落實定時訪視輔導,穩定保母托育品質,讓家長安心,並搭配托育補助,使居家托育實現實質的公共化,也建議鼓勵地方政府設置公共托育中心。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認為,蔡政府近年不斷宣稱0-6歲國家養,更強調國家要當父母的神隊友,但我們看到的是「一部為了讓行政業績達標,到處撒錢的國家機器」。

準公共化幼兒園就是比較便宜的私幼,亂象多無法減輕家長負擔

郭明旭指出,2019年蔡政府推出準公共化幼兒園,實際上就是就是跟私立業者買服務提供給有育兒需求的民眾,預算規模從37億成長到2022年的107億,但準公共化無法改變私立業者營利的心態,政府為了快速擴充也沒有嚴格的審查跟退場機制,導致業者一面拿補助,一面變相加收學費,超收學生、剝削教保人員的薪資,亂象叢生根本沒有辦法減輕家長的負擔。

因此,如果政府要成為父母的神隊友就應該把準公共化幼兒園廢止,把經費用於發展真的公共化幼兒園,並且補助公立幼兒園的人力配置跟經費,來改善公立幼兒園的課後留園,以符合家長送托的真正需求。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則認為目前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極低呼籲應該提高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