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波新冠疫情升溫》重複感染率12.5%創新高...專家:「這些族群」要特別注意

新冠疫情

隨著4月17日起口罩禁令解除、5月中央也宣布新冠疫情降級,沒想到近日新冠疫情確診數又逐步上升。

根據疾管署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近7日每日新增154例本土確定病例,相較前一週有上升跡象,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更指出,當前正進入式「第4波疫情」,預估疫情會一路升溫到6月底。專家分析疫情回溫可能跟口罩解禁、國人開始出國旅遊,以及確診者無須隔離有關。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也指出,雖然COVID-19世界大流行已解封降級,然而新型Omicron亞變種病毒感染仍持續不斷,他表示,「由於Omicron BA傳播速度及疫苗逃脫能力強,感染人數在國際社區應該很快達到飽和而形成自然感染所築起的社區免疫防火牆,導致感染人數漸漸消除。」

不過陳秀熙強調,由台灣及國際經驗觀察發現,似乎感染人數仍相當可觀,因此Omicron再感染(Re-infection)變成大家非常關心的議題。「尤其台灣是屬於Omicron初次感染及再感染原始族群,了解台灣Omicron BA 再感染率可以提供未來新型Omicron亞變種病毒如XBB.1.5再次感染疫情監測,以及COVID-19嚴重度監視,對於未來Omicron長新冠追蹤相當有幫助。」

口罩真可以解禁了嗎?針對第4波新冠疫情升溫,又有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腸病毒71型易引起重症...疫苗最快7月開打》醫:嬰幼兒出現「4大徵兆」要注意 )

第4波新冠疫情升溫》重複感染率12.5%創新高

新冠病毒自2019年以來歷經多次突變,從2020年首次出現Alpha、Beta、Gamma等病毒株,到2021年出現的Delta病毒,以及2021年底出現的Omicron病毒株,其中Omicron病毒株又以其多樣突變的特性在各地造成大流行,更出現多樣的亞變種病毒株,直到2022年初,出現了Omicron BA系列亞變種病毒及近期的XBB系列病毒株,依靠其高傳播力與免疫逃避特性引發新一波流行。

對於Omicron BA系列造成的在感染評估,陳秀熙及研究團隊利用台灣中部社區的資料評估再感染情形,陳秀熙指出,「目前該社區人口約125萬人,感染人數為47萬人,其中約9100人為再感染,整理再感染率約1.93%。」

而從台灣的流行趨勢來評估再感染情形,「從2022年初的BA.2流行到年中BA.4/5的流行約有1%的再感染率,到年底的BA,2,75的流行中約有0.9%再感染率。」不過陳秀熙指出,若感染過BA.2的族群,約有1.9%會因為BA,2.75造成再感染。

關於台灣Omicron BA變種株再感染比例變化,他提到,截至今年3月已達12.5%高峰,「BA.2.75再感染的第一次感染源占比為:BA.2(77%)、BA.5(21%)及BA.2.75(2%),而屬於BA.5再感染的第一次感染源占比為:BA.2(93%)及BA(7%)。」陳秀熙表示,隨著解封開放及自然感染保護力衰退,再感染比例勢必會逐漸增加。

陳秀熙表示,隨著解封開放及自然感染保護力衰退,再感染比例勢必會逐漸增加。(圖片來源/陳秀熙Youtube直播)

65歲以上脆弱族群具有最高再感染風險

而比較首次感染與再感染嚴重度後,陳秀熙集團對發現再感染的住院風險是首次感染的1.4倍,「其中針對首次感染狀態分析後,發現中重症患者的再感染住院風險為輕症患者的6倍,但此數值可能因通報關係存在選擇性偏差,需進一步進行交叉聯列分析,發現再感染相較首次感染疾病嚴重度增加為2倍,其主要原因為65歲以上脆弱族群具有最高再感染風險,引發再感染後出現較多中重症患者。」

陳秀熙表示,總體來說,以台灣社區純Omicron BA株再感染實證得出2大結論:

1. 再感染上升速率增快,主要原因為免疫保護力隨時間衰退及新型亞變種病毒傳播速度快且多元。

2. 再感染中重症比例增加,主要原因為65歲以上長者免疫保護韌性不足及選擇性通報偏差問題。

陳秀熙也提到,從國際經驗可得出「再感染」造成的4大威脅:

1. 再感染嚴重度或致命疾病機率比首次感染低,此經驗因涉及Alpha與Delta感染,並不適用於台灣。

2. 首次感染較為嚴重族群,再感染更容易重症。

3. 感染次數越多者,後續健康問題風險越高。

4. 再感染長新冠風險問題,此經驗一樣涉及Alpha與Delta感染,台灣數值必定與國際間不相同。

65歲以上脆弱族群具有最高再感染風險,引發再感染後出現較多中重症患者。(圖片來源/陳秀熙Youtube直播)

何美鄉:新冠病毒不會消失,明年、後年都會在

面對第4波疫情,流行病學專家、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去年底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就曾指出,就她的判斷,Omicron已獨霸一方了,「所以未來在人類族群所選殖出來的病毒就是Omicron的後裔,以Omicron這樣的病毒,再怎麼樣都不會造成立即的危害,但還是要注意高風險族群。」

她特別提到幼兒是較不安全的族群,「因為大人打了幾劑疫苗、被感染,我們的群體免疫力就一直上升,但新生兒永遠是可被感染的一群,我們去看Omicron跟Delta比,其實對10歲以下的小孩,兩者住院率相似,表示它不是一個可被忽視的病毒。」

何美鄉直言,新冠病毒已經不會消失,明年、後年都會在,的確就是慢慢走向流感化的趨勢,包括年長者、幼兒、慢性病患等比較不健康的人,因本身抗體反應不佳,一旦感染時狀況就不會好,且越感染就越不好。

何美鄉強調第4波疫情,年長者、幼兒、慢性病患等族群仍要特別注意。(攝影/邱柏廷)

疾管署建議:「這些狀況下」仍需配戴口罩

何美鄉強調,如果是年長者、身體狀況較不佳,也得過新冠病毒、在打過疫苗後感染可能需要住院的人,代表疫苗反應不佳、對抗體的反應可能不會很好,「下次再感染情況也很可能會不好,就一定要補打第4劑,這是我從文獻探討裡看到的。」她也提到,新冠病毒是季節性的呼吸道疾病,目前第4波疫情主要跟口罩解封有關,但真正嚴重的情形,恐怕要看今年秋冬。

而對於外界盛傳過去3年沒確診過的「天選之人」近來紛紛中標,何美鄉認為這些族群過去多屬無症狀感染者,「打了疫苗、也碰到病毒,只是現在免疫、抗體等保護力下降,不過就算現在感染,也多是輕症。」

有醫師表示其實並沒有真正天選之人的概念,且因國內3月前未放寬口罩,導致4月流感、新冠肺炎病例都增加。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建議仍需配戴口罩,生病時在家休息,減少接觸長者及幼童等脆弱族群,對於疫情反撲民眾仍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