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擴大補助滿2年》不孕問題男女各占一半...婚前、備孕應注意哪些事?

醫療保健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努力追求職涯表現和發展,導致晚婚晚生人口逐年增加。面對長時間工作過勞與龐大的生活壓力,加上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現代人精卵狀況也更多,導致台灣不孕症比例變高。

據統計,台灣不孕症比例高達10%-15%,相當於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根據WHO定義「不孕症」標準,為夫妻正常性生活無避孕超過1年,但未能懷孕極有可能是不孕症。

為解決不孕問題,政府人工生殖擴大補助自2021年7月上路至今即將屆滿2年,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24日出席記者會表示,人工生殖補助申請人數持續上升,迄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撥款率高達9成。「很感謝台灣生殖醫學會、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以及全國98家特別人工生殖機構的幫忙,提供專業醫療技術幫助許多想要有寶寶、想當爸爸媽媽的夫妻們圓夢。」

魏璽倫公布整體補助成效,計畫實施以來總計誕生10,285名寶寶,兼顧母嬰健康的單胞胎率達88%外,單一植入與雙胚胎植入的比例更高達94%,僅次於紐澳。且與過往人工生殖常見早產狀況相比,足月出生比例達75%、出生體重超過2500公克的嬰兒比例也達76%。

不過魏璽倫也提到,1996年我國產婦第一胎平均年齡是26.2歲,但過了25年,2021年的資料第一胎是32.2歲。「這樣一個延遲生育的狀況,其實很容易造成不育,台灣跟世界各國一樣都面臨著少子女化的壓力。」

除了晚婚,究竟「不孕」背後還有哪些潛在問題需要被了解?

(延伸閱讀:台灣「質子治療之父」洪志宏63歲庫賈氏病離世》跟狂牛症一樣嗎?初期有哪些徵兆? )

近6成女性抱怨另一半「不同步」導致求子不順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陳美州指出,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透過大數據平台統計,一年有高達34,000筆生殖醫學/不孕症的網路討論中,除了基本的療程討論,高達1/4竟然與老公有關。

「其中有近6成對老公的不同步抱怨,包含檢查不主動、療程不積極、以及想提前結束療程等,都是不利於求子的障礙。」陳美州強調,備孕夫妻存在觀念差,恐拖延生育資本,了解與改善備孕家庭在求子路途中可能會遇到的障礙相當重要。

陳美州引述一份台灣研究指出,夫妻開始備孕後若發現懷孕未如預期,接下來會經歷不孕症的覺察、行動、投入與解決期等4個階段。「夫妻雙方在『時間落差』與『溫度(/投入度)落差』,恐是拉長備孕夫妻求子時間的元凶。」

研究顯示,備孕中的女性較配偶提早發現不孕症(覺察期)與採取醫學行動(行動期),因此會提前安排醫學檢查。男性則較常抱持順其自然態度,針對提前檢查一事較漠不關心。此外,備孕夫妻正式進入不孕治療後,女性也傾向願意持續治療,而男性會因投入的時間與金錢等成本評估,與女性討論是否離開治療。

陳美州指出,男性通常是被動接受或投入治療後態度不積極,其消極表現常引起女性不滿情緒,「情緒與壓力的影響,恐會導致懷孕結果不如預期,反而耽誤延長了求子時間;而『知識』扮演強化與推動負面循環的重要角色。」

陳美州指出,情緒與壓力的影響,恐會導致懷孕結果不如預期,反而耽誤延長了求子時間;而『知識』扮演強化與推動負面循環的重要角色。(攝影/陳稚華)

不孕問題男女各占一半,雙方一起檢查相當必要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生殖內分泌不孕症主治醫師黃貞瑜也指出,過去很多錯誤的觀念,常加深男女雙方對生殖力的知識落差。

根據台灣第一份不孕症家庭調查顯示,30-34歲結婚的家庭第一次嘗試不孕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然而女性在35歲後,不管是生育能力或卵子儲備量都將開始急速下降,而男性精子數量、活動力也在34歲後開始減少,夫妻若越晚開始進行備孕計劃,懷孕成功率會越來越低。」

此外,隨著年齡上升,生殖醫學成功率也會受影響,黃貞瑜指出,以小於35歲時的治療成功率來說,還有高達起碼33%,但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黃貞瑜提醒,無論自然懷孕或生殖醫學,精卵結合是重要第一步,「若其中一方過晚意識到科學檢查的必要性,或在療程初期失敗後產生中斷治療的念頭,都將增加雙方的求子壓力。」

黃貞瑜也強調不孕非女性專利,男女雙方比例各占半數。根據一份國際研究指出,所有不孕症病例中,約有40-50%與男性有關,與門診中統計的不孕比例相差不遠。國外一份針對全球男性精子數量調查顯示,從1973年到2018年,男性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下降1.2%;從2000年開始,精子數量下降速度加速到每年2.6%以上。」

隨著空氣污染、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或過熱環境中,都有可能加劇男性生育能力下降。黃貞瑜提醒,現今不孕問題男女已各占一半,因此無論備孕或生殖醫學,雙方一起檢查、一起治療是相當必要的。

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中)24日出席記者會表示,人工生殖補助申請人數持續上升,迄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撥款率高達9成。左為陳美州醫師、右為黃貞瑜醫師。(攝影/陳稚華)

妻未滿40歲,生育單一胎次嬰兒最多可補助6次    

為降低備孕與不孕夫妻的「時間差、溫度差、知識差」,生殖醫學會、生育醫學會與國建署攜手呼籲,鼓勵夫妻掌握「好孕3C原則:要檢查、要溝通、有信心」,讓求子路程更精準有效率:

1. 檢查(Check)

精卵檢查要同步且即時,學會建議婚前或婚後務必先透過科學檢查,包含男性進行如精子數量、活動力檢查等、女性可透過AMH檢測了解卵子狀態。越早同步掌握夫妻的生殖能力與狀況,才能與醫師討論更有效率且適合的生育計畫與時間。黃貞瑜強調,「我希望可以傳達的是,不孕問題不是試管就可以解決,其實還要去檢查有沒有別的原因。」

2. 溝通(Communicate)

備孕或治療不孕的過程中,男女雙方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壓力,包含懷孕未果的焦慮、治療的身體不適、植入失敗重來等壓力。黃貞瑜提醒,若有面臨任何壓力,除了與醫師討論,夫妻雙方也可透過溝通讓彼此知道目前的狀態。台灣研究也點出只要夫妻能共同處理不孕問題,不僅能提升親密感,也能降低療程中斷機率。

3. 信心(Confident)

陳美州強調生殖療程非一蹴可及,取卵、植入等過程中可能遭遇失敗需要重來,因此夫妻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不應對療程抱持錯誤期待。黃貞瑜也提醒,不須給自己或伴侶太大壓力,對治療保持信心與樂觀,才能更快迎接新生命。

魏璽倫也呼籲,自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後更友善不孕症治療的夫妻,以妻子年齡未滿40歲者為例,生育單一胎次嬰兒過程中最多可補助6次,提醒備孕夫妻如有需求,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