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蔡總統:領導者言行能否保持一致是民心項背重要關鍵

520執政周年

小英總統上任剛剛屆滿一周年,近來卻面臨民調支持率持續下滑的窘境,雖說新政府上路總是需要一段適應時間,不過若是對照英國首相梅伊、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以及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在過去這一年的表現,就可以發現一個國家的領導者能否在言行上始終保持一致,不會犯下「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的毛病,恐怕才是確保民心不會再次生變的重要關鍵所在。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堅定執行選民託付的脫歐任務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是否要脫離歐盟的全民公投,結果贊成脫歐的票數意外過半,原本支持留歐但希望藉由此次公投解決爭議的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因而引咎辭職,使得執政的保守黨陷入一團混亂,最後由原任內政大臣,在公投過程中並未強烈表達立場的梅伊獲得黨內的多數支持,於7月11日接任保守黨黨魁職位,並成為繼佘契爾(Margaret Thatcher)之後的英國第二位女性首相。

梅伊在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便是處理英國脫歐事宜,儘管她本人在立場上其實比較傾向支持留歐,但她深知既然多數英國選民已經做出脫歐的選擇,身為執政黨就必須確實執行選民託付的任務;外界原本以為由於英國國內對於此事仍有不少雜音,英國脫歐的時程恐怕會拖延甚久,不過在梅伊的堅持與積極推動下,英國國會已經於今年3月間通過了脫歐法案,而首相府也在距離脫歐公投還不到一年時間的3月29日宣布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梅伊的明快作風與堅毅性格為她在選民間贏得不少好評,在今年3月底由GfK公布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梅伊獲得了46%的受訪者給予肯定評價,幾乎與去年8月時的調查數字相差無幾;此外,由於多項民調指出保守黨的支持率已經超過在野的工黨將近20個百分點,這也讓梅伊決定提前在今年6月8日舉行國會大選,希望一舉擴大保守黨在國會當中擁有的席次優勢。

然而或許是太過志得意滿,梅伊在5月中提出了一項極具爭議的競選政見,要將政府補貼老人居家看護費用的門檻資格,由原本的2萬3,250英鎊一舉提高至10萬英鎊,也就是說除非一名老人擁有的資產價值低於10萬英鎊,否則他就必須自行負擔所有的居家看護費用。

由於保守黨的傳統支持者以中高年齡層居多,此項政策立刻引發許多保守黨選民的不滿,使得保守黨在最新民調當中的領先幅度已經大幅縮減至個位數的水準,也讓即將到來的這場選戰似乎不再呈現一面倒的局面。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打擊犯罪深得民心

經常被拿來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相提並論的杜特蒂其實並非政治圈外人,他從1988年開始便在菲國南部民答那峨島的達沃市(Davao)擔任市長,並從此在當地掌權超過20餘年,然而他的行事作風卻頗受外界爭議,不但經常口無遮攔,甚至還有傳言他私下組織行刑隊來消滅犯罪份子,不過由於達沃市的治安狀況在他的治理下的確大為改觀,因此當近年來菲律賓國內的毒品與犯罪問題日益猖獗,杜特蒂的硬漢形象很容易便吸引廣大民眾的青睞。

在2016年5月9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杜特蒂以超過600萬票的差距擊敗執政黨提名的候選人,並於6月30日正式就任菲律賓總統的職位。杜特蒂在競選時便是以打擊毒品與犯罪作為競選主軸,而他在上任後也立刻宣布要對毒販與吸毒者大開殺戒,這樣的鐵腕作風固然引起國際社會對於菲律賓人權問題的關注,但卻能夠獲得多數渴望見到改變的菲律賓選民給予支持。

事實上在杜特蒂上任後的這一年當中,不論他在國際社會或各種外交場合當中引發多少非議,像是處決超過數千名毒品犯罪者,辱罵美國元首與外交官員,或著在南海主權問題上主動對中國讓步,甚至他在日前因為要驅離南部激進伊斯蘭武裝份子而逕行宣布民答那峨島進入戒嚴狀態,這些行為似乎都沒有辦法影響菲國民眾對他的喜愛。

在今年3月由Pulse Asia所做的一份民調當中,仍有將近8成的民眾對杜特蒂的表現給予肯定評價,顯然這與菲律賓的治安改善有著最直接的關聯。

根據日本共同新聞社在今年2月的報導,去年菲律賓的犯罪總數約有58萬多件,比2015年時減少了16%,降幅明顯高於2014年至2015年間的5%;當地犯罪觀察組織「打擊犯罪貪汙志工」(Volunteers Against Crime and Corruption)的創辦人Dante Jimenez對此表示,杜特蒂很明確地向社會大眾展現出他要阻止毒品繼續蔓延,以及消滅毒品罪犯的政治決心,而毒品正是菲律賓最主要的犯罪來源之一。

緬甸實際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向軍方與舊勢力妥協

長期推動緬甸民主運動,並曾經多次遭到緬甸軍政府予以軟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在緬甸民主化以後於2015年11月帶領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國會大選,由於當初軍方制定的憲法限制了她擔任總統的資格,因此她指派了親信吳碇喬代表她參選緬甸總統並順利獲選,而她本人則出任國務資政一職,在實質上扮演緬甸最高領導人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翁山蘇姬雖然靠著民主領袖的光環登上領導大位,但她在上任後卻未能繼續堅持原本的民主與人權價值理念,除了對緬甸軍方血腥鎮壓北方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的行為不予置喙外,她與社運團體之間的關係也漸行漸遠,甚至還曾經表示在緬甸達成民主化的目標之後,民間監督組織已經不再具有太大的重要性。

站在翁山蘇姬的立場,或許她認為要改變緬甸長期遺留下來的積弊並非一蹴可幾之事,面對剛剛交出權力不久的軍方勢力也猶如與虎相伴,必須在某些議題上適時與其妥協,然而這樣的轉變仍舊使得許多翁山蘇姬的長期支持者感到沮喪與失望,在今年4月國會舉行補選的19個席次當中,全國民主聯盟僅僅取得9個席次,與一年多前國會大選時高達9成的得票率可以說有著天壤之別,也反映出翁山蘇姬在民間的人氣已有大幅消退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