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請問你認為以下這句話是簡報的「題目」,還是「目的」呢?
「20XX年XX公司年度品質分析報告」
A.題目
B.目的
答案:A。這是題目,不是目的。
簡報的題目在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也就是要讓聽眾想來聽。所有的簡報都有題目,但有太多簡報沒有正確的目的。
所謂簡報的目的是做簡報的真正意圖。也就是你希望聽眾聽完簡報之後所產生的改變。
業務人員為什麼要對客戶簡報?希望客戶下訂單,或是希望客戶提高單價,或是希望不要退貨等等。我們為什麼向老闆簡報?因為要他多給預算、多給人手、多給點時間;因為要他手下留情,考績打好點、薪水多加點。
簡報的題目──讓人想來聽
比方「善用網路行銷,提高公司知名度」就是個中規中矩的簡報題目,但遺憾的就是它不夠「辣」,少了讓人眼睛一亮的興奮。如果改成:
(1)動動腦袋動動指頭,十萬變一百萬。
(2)決勝「宅」世界──下個王者就是我。
(3)說人話的不是人──AI教我們的行銷祕密。
如何?是不是會讓你更想來聽這場簡報?你一定可以想出更多更有魅力的題目。只要多花點心思構思,絕對能畫龍點睛,給簡報一個好的開始。
簡報的目的──簡報結束之後你希望誰去做什麼事
先給公式:簡報的目的=主詞(誰)+動詞(做什麼事)
為加深印象,給大家幾個例子參考:
(1)簡報目的:要老闆同意追加二十萬元的行銷費用。
(主詞:老闆/動詞:同意追加二十萬元行銷預算)
(2)簡報目的:要生產部在下星期六加班七小時。(主詞:生產部/動詞:加班七小時)
(3)簡報目的:要管理部提高每月停車費用補助,從二千至二千五百元。(主詞:管理部/動詞:提高每月停車費用補助,從二千至二千五百元)
溝通的四個層次目的
要說明「簡報目的=主詞+動詞」這個公式,要先從人類溝通的四個層次目的說起。
人類溝通時,期望達到的目的可分為如下頁圖中的四個層次。
記住是最基本的,所以在底層。記住後才會了解,了解後才有可能相信。
相信後有機會變成行動,但也可能只是相信而沒有行動。
比方說,你是賣洗衣機的業務人員,你希望客戶買你的洗衣機,你必須:
(1)首先,讓他「記住」你所銷售產品的特色與賣點。比方說,耐用。
(2)其次,讓他「了解」這些賣點到底在說什麼。比方耐用是指馬達十年保固,十年之內包修。
(3)再來是客戶為什麼要「相信」你說的?客戶說:「馬達保固十年,但三天兩頭要送修我也受不了。洗衣機壞了不能洗衣服,我家那口有潔癖,會抓狂的!」你說:「客倌,馬達所以敢保固十年,是因為我們在機械設計上有創新突破。不用橡皮帶傳動,而是馬達直接驅動洗衣槽。根據我們的分析,馬達的問題90%來自於橡皮帶故障。沒了橡皮帶,就少了90%的禍源。所以,安啦!」
(4)最後,客戶買不買單,也就是會不會有「行動」呢?按道理,客戶記住這洗衣機耐用,也了解並相信它真的耐用及為何耐用,總該買了吧?不幸的是,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也許客戶在決定的最後一刻,忽然想起答應帶女兒去東京迪士尼的承諾一直還是空頭。想想舊洗衣機先湊合著用吧!根本不買了。其次,也可能客戶想想耐用固然重要,但洗衣機外型和他的室內裝潢風格搭配更要緊。一台洗衣機看十年多膩啊!最後買了台造型出自大師之手的藝術品。
所以,要讓客戶下單,最後的關鍵是:他「相信」的點,是不是符合他的需求。如果符合他的需求,客戶才會有「行動」。
同樣的,如果簡報時,聽眾相信的點符合他的需求,聽眾才會有行動。
績效只來自於行動,簡報的價值在產生行動
同樣的,簡報的目的,也可以分成「記住」、「了解」、「相信」、「行動」
四個層次。我們可以將簡報的目的分類,然後依目的不同,再將簡報分成兩種類型。
(1)敘述性:以「記住」及「了解」為目的。
(2)說服性:以「相信」及「行動」為目的。
如果一場簡報,是以希望聽眾記住什麼,或是了解什麼為訴求的,我們稱之為「敘述性簡報」。如果簡報是希望讓聽眾聽完後,相信簡報的論點,進而依簡報者的建議採取行動,那這類簡報就稱之為「說服性簡報」。
比方說,你是產品經理。現在,公司有個新的產品要上市了,你要對公司的業務及客戶服務部同仁做產品介紹。你的目的是希望同仁記住新產品的特色及賣點,並了解之所以有這些特色賣點,是因為公司在技術方面,有什麼其他同行望塵莫及的地方。這是「敘述性簡報」。
比方說,你一樣是產品經理,你一樣要將產品的特色及賣點介紹給業務部及客戶服務部的同仁。但不同的是,你除了要讓他們「記住」和「了解」產品之外,你還希望:
‧ 業務同仁將銷售的重點放在針對四十五歲到六十歲的都會女性。
‧ 為了讓客戶安心試用新產品,客戶服務部的同仁在接到客戶要求退貨的電話時,一定要無條件答應。但要依公司的作業流程,了解客戶不滿的原因。
這種訴求聽眾去做某些行動的簡報,就是「說服性」的。理論上這樣當然沒問題,但實際上,分類的目的卻是希望大家多做說服性簡報。因為:
績效只來自於行動,簡報的價值也在產生行動
如果聽完簡報後,閉上眼睛,可以想像出一個畫面,畫面中有明確的人在做明確該做的事。這是個成功的簡報。如果聽完簡報後,一樣閉上眼睛,卻無法勾勒出一個有人、有行動的畫面,這絕對是個失敗的簡報。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可是我平常在公司中最常做的簡報就是『月會報告』、『週會報告』,或者是『專案進度報告』。這類型的簡報,不就是讓主管知道我做了什麼事嗎?這明顯應該是個敘述性簡報吧!」
我只能說,這個說法沒有錯。但會讓你出人頭地慢一點。
「月會報告」、「週會報告」、「專案進度報告」等等這類資訊匯報的例行報告,乍看之下的確是敘述性的簡報,但其實他們真正的目的只有兩個:
‧ 讓主管相信我有做事。
‧ 讓主管幫我做事。
所以結構一樣是:主詞+動詞。
➀向主管報告的目的之一:讓主管相信我有做事
讓主管在有升官加薪的「好康」時想到我們,這是一個長期洗腦的工作。
打考績的時候才使盡渾身解數,向主管證明我是個有價值的員工,絕對太遲。
所以這些例行性簡報背後的第一個目的,其實是用有憑有據的資料,讓主管感受到我們的績效。這裡的關鍵字是「感受」。也就是不要謙虛到好像做的事都是隨手可得,不費吹灰之力;但也不要太吹噓邀功,有搖尾巴的嫌疑。
例句:
A:我發現這個產品的問題在於……。
B: 我比對過型號A和型號B過去半年的品管紀錄之後,發現這個問題的可能原因是材料老化或螺絲鬆脫。接下來我又用超音波分析後,確定問題在於材料老化。
C:在大家都快失去信心的時候,經過兩天不眠不休的努力,我終於發現這個產品的問題在於材料老化。
你認為,以上那個說法比較好?
答案:
A說法力道太輕,無法突顯專業和努力;
C說法太浮誇;
B說法的力道剛好。主管不笨,他知道比對過去半年的紀錄再用超音波分析,要花多少力氣。他自然會「感受」到你的努力與價值。
創造主管對我們的正面印象,並讓他們在有升官加薪的機會時,採取對我們有利的行動,這是例行性簡報的第一個目的。
預告一下,這個觀念在後面說明「二號表單」時會有更詳細的說明,敬請期待。或是你也可以迫不及待的先去翻翻。
➁向主管報告的目的之二:讓主管幫我們做事
開會是要資源討救兵最好的場合。其一是因為不管心裡怎麼想,至少大家口頭都同意開會本來就是要解決問題的。其二是大大小小都在,主管說的不能不算數。但如果不得要領,就變成抱怨或者不識大體。要資源的祕訣,可以用拼圖來比喻。
有兩個小孩都在玩拼圖。以下兩個狀況,你認為那一個小孩會得到幫助?
得人疼?
‧ 第一個小孩:媽媽,我想玩拼圖,但好難喔!可以請你教我嗎?說完,把全部的三百片拼圖攤在桌子上。
‧ 第二個小孩:媽媽,這拼圖我快拼好了,但這裡還有十片,怎麼都拼不出來。不知道是我有錯誤,還是拼圖不全。可以請你幫我看一下嗎?
答案當然是第二個小孩。記住,永遠讓主管覺得,他只要放上最後幾片,
拼圖就完成了。基於助人為快樂之本(前提是不用花太大的力氣)及「你看,沒有我就是不行!」這兩種人性的微妙結合,他會很樂意伸出援手。
如何用簡報要到資源?數據資料準備齊全,讓主管相信在你作為部屬的職權範圍內,能做的都做了,就差他老人家臨門一腳。這樣他就會心甘情願的拿出口袋裡的壓箱寶,出手相挺。
你發現了嗎?這裡用的其實就是面對改變時人性「過程要舒服」的原則。
如果要再確保主管挺身幫到底,那最好就再加上一個「結果有好處」。也就是再提醒如果主管完成這拼圖(也就是幫你完成任務之後),對他的績效、或個人聲望等等有什麼好處,那他就真的非幫你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