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氣候變遷、俄烏戰爭  民主制度能在多重危機下倖存嗎?

國際情勢

本文作者為:美國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投資名人,現為美國第二大私人慈善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創辦人暨主席,最近著作是2019年出版的《捍衛開放社會》(In Defense of Open Society)。

我們生活在一個混亂的時代,太多事情發生得太快了,讓人們感到困惑不已。為此哥倫比亞大學經濟歷史學家亞當·圖茲(Adam Tooze)發明了一個廣為傳播的詞來形容這種狀況:多重危機。

多重危機的存在有許多成因。在我看來,困擾當今世界的多重危機首要成因就是人工智慧,其次是氣候變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則位列第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我會集中討論這三點,希望能有助於減少人們的困惑。

人工智慧震驚世界,辛頓警告它可能摧毀人類文明

在2022年的11月,當微軟通過一家名為OpenAI的聯營公司將ChatGPT免費提供給公眾時,人工智慧震驚了世界。ChatGPT對谷歌的商業模式構成威脅,為此谷歌正在盡力爭取儘快發佈一個產品來與之競爭。

此後不久,被眾人視為人工智慧教父的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從谷歌辭職,因此他也能夠公開的向大眾談論這項新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傑佛瑞·辛頓改變了過往的立場,他對人工智慧持有非常消極的看法,並表示它可能摧毀我們的文明。

辛頓率先開發了能夠理解和生成語言,並可以通過分析資料來學習技能的神經網路。隨著資料量的增加,人工智慧所謂的大型語言模型能力也日益增強,這給辛頓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他指出:「也許這些系統實際運轉的,比人類大腦還要好得多」。辛頓聲稱,隨著人工智慧的更強大,它們也將會變得更危險。他也警告人們,不要使用完全自主的武器系統,因為他認為那是一種殺手機器人。

 辛頓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我們有能力製造出比自己更強大的機器,而這依然由我們來掌控。但如果我們開發出了比自己更聰明的機器呢?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慧大概需要5到20年的時間,而且它很快就會意識到,如果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就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專家們都認為需要對人工智慧進行監管

辛頓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人工智慧讓我想起了歌德《魔法師的學徒》這首詩。詩中,學徒正在學習魔法但並未完全領會師傅教他的東西。師傅讓他掃地,他就用咒語讓掃帚代勞,卻忘了如何念咒去讓掃帚停止打水洗刷,最後把整棟房子都淹了。

我在人工智慧問世之前長大成人,這使我成為了現實的忠實信徒。我在以前就意識到,理解這個我降生的世界是多麼的困難,也因此我希望現實能提供我在道德上的指導。

我們人類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參與者,同時也是觀察者。作為參與者,我們希望將世界往對我們有利的方向去改變;作為觀察者,我們希望了解現實的真面目。這兩者相互干擾,而我認為這是一個能夠使我更完整區分是非對錯的觀點。

人工智慧破壞了這個簡單的模式,因為它與現實毫無關聯。人工智慧創造了自己的現實,而當這種人工智慧製造的現實無法與現實世界對應之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它就會被當成幻覺拋棄。

這使我幾乎本能地反對人工智慧,我完全同意專家們認為需要對其進行監管的觀點。但這些監管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強制執行,因為人工智能可以賦予那些逃避法規者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對那些逃避法規的人來說,用人工智能作弊的動機實在太大了。

人工智慧將會助長封閉社會的發展

但不幸的是全球監管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世界被兩種截然相反的治理體系之間的衝突所支配,這兩者對於什麼需要監管以及為何需要監管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把這兩種治理體系稱為開放社會和封閉社會,區別定義如下:在一個開放的社會,國家的作用是捍衛個人的自由;在一個封閉的社會,個人的作用是為統治者的利益服務。

人工智慧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以普通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它的,沒有人能夠預測它將把我們帶往何處。但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助長封閉社會的發展,並對開放社會構成致命的威脅,因為人工智能特別擅長製造控制工具,幫助封閉社會監視他們的人民。

這也是我本能地反對人工智慧卻不知道要如何阻止它的原因,目前其他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但大多數開發人工智慧的人都意識到需要對其進行監管,美國國會和拜登總統的政府也是如此。但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要比政府當局快得多,目前拜登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行政行動,但國會將很難頒佈類似於《人工智慧權利法案》的法條。

然而,這不是一個可以留待日後再解決的問題。美國將在2024年舉行大選,英國也很可能在同一年進行選舉,而人工智慧無疑將會發揮重要且可能危險的作用。因為人工智慧非常善於製造虛假資訊和換臉,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帶有惡意的使用者。對此我們能做些什麼?我沒有答案,但我希望這個問題能得到應有的關注。

氣候變化將導致地球上的生命崩潰

多重危機的第二個因素是氣候變化。全球氣候系統已經被人類增加的干預所擾亂,尤其是大規模的使用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了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多1.5°C之內的目標。這條界線必然會被突破;儘管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種種努力,但實際上,溫速上升的速度還是正在加快。

兩位備受尊敬的氣候科學家,英國政府前首席科學顧問大衛·金(David King)和波茨坦研究所的喬安·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öm)已經警告說這可能會觸發臨界點並導致地球上的生命崩潰。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表示,現行的各項氣候政策,將使地球溫度在2100年相對上升2.5~2.7℃,科學家們這將會是一場災難。因為這將超過過去四百萬年來地球上最熱的溫度,導致格陵蘭島、喜馬拉雅山和西南極洲的冰原完全融化,並使海平面上升10公尺。

羅克斯特倫,地球上的大型生物群落,像是雨林以及許多溫帶森林都會消失,永久凍土受到高溫後驟然解凍,海洋生態也會完全崩潰。地球上適合生存的區域,其位置將大幅改變。臨近赤道的區域,也就是超過1/3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將高於30℃,不適合人類健康的居住。

氣候變遷 VS 維持生計?

但不幸的是當對抗氣候變化干擾到維持生計時,人們都希望保護後者。德國和荷蘭的農民們正在反對管制含氮氣體的排放,因為這些規定使他們無法飼養奶牛,他們已經動員起來,贏得了多場選舉並撼動了歐盟。或許,我還應該提到各大石油公司對繼續盈利的渴望。

我們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實際行動遠遠落後於計畫。我們應該著手實施氣候科學家認為必要的一切,深入而迅速地減少排放,從大氣中清除多餘的溫室氣體並讓北極地區重新結凍,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獲得原住民社區的認可,而以上所有事都必須儘快完成。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注定失敗

這將我們引向了多重危機的第三個組成部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給世界帶來了負面衝擊,擾亂了糧食供應並導致了大大的調整了地緣政治。儘管如此,實際結果要比預期中好得多。烏克蘭軍隊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在美國和歐洲的大力支持下扭轉了局面。事實證明俄軍只是個指揮無方且極其腐敗的紙老虎。瓦格納集團這支私人雇傭軍支撐了一段時間的入侵,但最終也未能打敗烏克蘭。

結果是烏克蘭現在準備在西方向其承諾的所有設備交付後立即發動反擊,拜登甚至已經同意向烏克蘭提供F-16戰鬥機。

我相信這次反擊會成功,目標將是克里米亞半島這個俄羅斯海軍的大本營。通過摧毀與俄羅斯之間已經受損的大陸橋,烏克蘭可以將俄羅斯的一項戰略資產變成戰略負債。因為克里米亞半島沒有水,大陸橋被毀後,克里米亞半島只能依靠烏克蘭的水資源。

烏俄戰爭的結束將給世界帶來正面衝擊

俄羅斯聯邦的許多地方本來就已經在普丁總統的專制政權下焦躁不安,而這一事態發展可能導致它們完全抵制其統治。普丁夢想要復興的俄羅斯帝國可能會分崩離析,不再對歐洲和世界構成威脅。

烏克蘭戰爭的結束將給世界帶來正向的衝擊。拜登並不尋求中國的政權更迭,他只希望重新鞏固台灣的現狀,而這可能為拜登提供一個去緩和美中兩國之間緊張關係的機會,中國本身正處於經濟衰退的狀況,這可能使習近平更容易接受與美國的和解。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失敗,以及中美緊張關係的緩和,可能為世界各國領導人創造空間去專注應對氣候變化,因為它正威脅著我們的文明。但由於只有一條狹窄而曲折的道路可以通向這一結果,因此確實可以給民主制度能否在多重危機中存活下來這個問題打一個問號。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林伶潔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