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除權息登場》外資棄息大賣14檔金控股 開發金慘遭連11賣 專家:銀行股仍可逢低布局

金融理財

往年金融股除權息都落在每年6~9月,今年以來,包括京城銀、國泰金、元大金、遠東銀、上海商銀、華票、台產已率先啟動除息,但至今僅有京城銀一家填息達陣。

截至7月6日止,觀察近10個交易日金融股的外資動向,其中,14家金控股皆成為外資「提款機」,又以開發金慘遭外資連10賣、累計賣超張數超過10萬張最高,其次則是賣超新光金8.6萬張;儘管銀行股賣壓較為輕微,但包括臺企銀、遠東銀、上海商銀遭到外資賣超的張數也同步來到上萬張。若加上7月7日收盤,外資已連買開發金11個交易日。

京城銀率先填息達陣,國泰金、元大金、遠東銀仍貼息中

攤開目前已率先除權息的金融股,包括京城銀(6/7)、國泰金(6/28)、元大金(6/29)、遠東銀(7/6)、上海商銀(7/6))華票(7/5)、台產(7/5)等,其中,京城銀花了19個交易日已順利完成填息,但其餘仍處於貼息狀態。

以6月28日已展開除息的國泰金,今年配出0.9元現金股利,但除息日前後兩日都遭到外資賣超,尤其7月6日外資更賣超國泰金約1.53萬張,使得國泰金股價跌破所有均線,目前仍貼息。

而元大金也在6月29日除息,每股配發0.8元現金股利、0.15元股票股利,今日元大也遭到外資提款,光是7月6日一天外資就賣了1.13萬張,當日股價下探至22.70元;至於近日才展開除息的遠東銀、上海商銀,除息當天就面臨外資大賣,市場解讀,這一波外資在除權息日前後拋售金融股,顯示外資棄息的可能性較高。


 

開發金遭外資連賣11日、賣超逾10萬張,股價創8個月新低

事實上,今年4月開始,原本市場預估升息將到尾聲,引發金融股有一波反彈,包括富邦金、國泰金股價同步在6月初寫下波段新高,分別是62.5元及45.7元;但6月底以來,隨著美國就業市場強勁,推升聯準會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引發外資大賣、股匯雙殺,而金融股由於今年股利表現不佳,因而成為外資這波提款的主要標的。

觀察近10個交易日金融股的外資動向,截至7月6日止,14家金控股清一色都是被賣超,並且賣超張數幾乎都來到上萬張,其中,今年未能發出股利的開發金,近10個交易日慘遭外資大砍10.23萬張,位居金控股第一名,開發金創下2022年11月以來新低,然而7月7日外資又再度賣超,等於已是連11賣;第二名則是新光金,近10個交易日外資也同樣大賣8.6萬張;第三名則是中信金,外資大賣4.1萬張。

而銀行股部分,外資賣超力道則是相對輕微,包括彰銀、京城銀、台中銀、王道銀在近10個交易日外資仍站在買方;不過,上海商銀、遠東銀、臺企銀仍依舊被外資提款超過萬張,其中又以上海商銀遭到外資大賣2.06萬張最多。

啟發投顧分析師李永年分析,近期金融股跌幅較深的原因是,第一,現階段美國金融股同樣也面臨弱勢;第二,是原先預期隨著今年防疫險理賠落幕、加上暴力升息造成壽險業持有債券價格下跌的問題,會因下半年停止升息而舒緩,但現在升息步調可能還要再升2次,引發美國債券殖利率又上升。

李永年指出,昨(6)日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突破5%、10年期殖利率也升到4%,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債券價格似乎在短期之內不容易回升,未實現評價損失恐怕又會增加。

國銀獲利營運穩健,專家:銀行股仍可逢低布局

另外,李永年也提醒,由於美國債券殖利率上升、債券價值下降,可能又會讓美國區域性銀行面臨風險問題,若聯準會又持續收縮資金,屆時恐怕美國區域銀行的潛在危機又會捲土重來,面臨流動性壓力。

不過,由於金管會先前公布,本國銀行今年前5月稅前盈餘來到2038.2億元、年增35.6%,改寫史上同期新高紀錄,而主要原因是Swap投資收益貢獻所致。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認為,去年整個金融股確實是情況較差,但今年上半年以銀行體系為主的金融股,獲利逐漸繳出不錯的成績單,隨著下半年全球利率仍維持高檔之下,銀行業利差持續擴大,因此銀行業獲利應有機會維持水準之上,因此,從金融股的投資角度來看,以銀行體系為主的金融股可以逢低布局。

簡伯儀則指出,至於以壽險為主的金控股,雖然壽險為主的金控股,今年獲利表現預期還不會比銀行股表現來的好,但也已算是脫離谷底;他也說,今年銀行股現金股息並沒有特別高,或許仍有小確幸,填息機會是有的。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