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高溫紀錄頻傳,全球面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威脅,而俄烏戰爭持續亦加劇此極端氣候危機。全球氣候專家對各地頻繁出現的極端熱浪憂心忡忡。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帶領團隊今(25)日探討全球熱浪與氣候變遷以及極端氣候健康衝擊,同時也對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進行評論。
烏克蘭積極投入反攻,7月17日炸毀連接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半島的克里米亞大橋(克赤海峽大橋)。與此同時,俄國亦集結10萬大軍與900輛戰車攻打哈爾科夫並烏克蘭南方港市加強空襲。俄國亦退出對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影響的黑海糧食協議且公佈將對將黑海船隻視為潛在的軍事威脅。自2022年7月達成協議以來,已通過黑海運輸3290萬噸的貨物。俄羅斯終止協議後,玉米和小麥價格飆升,這可能對全球糧食安全產生影響,特別是對於比較低中收入的國家,包括非洲國家,可能會面臨飢餓和貧困問題。
中國近日宣佈與俄國共同舉行「2023中俄北部聯合演習」,顯示中俄間軍事密切合作。為尋求區域經濟與政治之穩定,季辛吉本周將訪問北京,呼籲美中消除誤解避免對抗,這對於美中關係在俄烏戰爭以及未來台海、南海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局勢可能具有一定的平衡作用。
俄烏戰爭與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
近日威脅全球的熱浪造成各地破紀錄高溫頻傳,歐洲熱浪對南歐和地中海區域造成嚴重衝擊,多個國家持續遭受高溫超過40度。熱浪已導致法國和西班牙等地的死亡事件,意大利西西里島地區將面臨49度的高溫,發出紅色警戒。地中海的氣候調節成為全球溫度變化的重要指標,地中海區域之極端熱浪也顯示全球暖化之威脅迫近。
此外,北京連續27天超過35度,吐魯番窪地城鎮甚至達到驚人的52.2度高溫。美國加州的死亡谷國家公園成為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氣溫攀升至54度,美國國家公園管理處緊急發佈高溫與燙傷警示。印度受全球暖化影響降水強度劇烈變化,今年亦發生多起洪災和乾旱交替事件形成複合型氣候災難。全球各地極端氣候災難顯示球全球表溫度和海水溫度上升,與氣候變遷造成的嚴重且廣泛影響。
科學家已經發現火山爆發在觀察短期氣候變遷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火山爆發釋放出地球的能量,其中的硫成分會進入大氣平流層,遮擋住太陽輻射。過去,菲律賓火山爆發後導致全球溫度下降,隔年的氣溫受到影響。然而,2022年東加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情況卻不同,因它釋放大量水蒸氣,成為全球暖化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大氣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上升也是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全球海洋溫度上升,北極和南極冰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目前已升高了98.5毫米。
俄烏戰爭持續加劇全球碳排放總量
俄烏戰爭持續加劇全球碳排放總量。由戰爭所造成第一年碳排放總量約等於歐盟國家碳排放第七高位的比利時一年排放量。戰爭也導致了能源供應變化,使一些弱勢國家更依賴高汙染的煤炭能源,進一步擴大了氣候變化的影響。
另外,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引發了經濟衝擊和全球夥伴關係危機,惡化弱勢國家面臨之多重危機威脅。戰爭難民的移動也可能導致國際衝突,加劇了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對脆弱國家產生巨大影響。食物、燃料和水資源的短缺使生存風險升高,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消失。此外,如新冠疫情之新興傳染病頻傳也是氣候變遷造成的全球危機另一個重要因素。氣候變遷造成的死亡和對人類的影響將導致全球食物、燃料和水資源的短缺,惡化健康衝擊。
全球暖化影響洋流系統與氣壓變化,對全球極端氣候產生影響。而聖嬰現象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聖嬰現象約每2-7年發生一次,對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美國西岸)的氣候產生顯著的影響。這種現象引起了赤道東太平洋表面洋流加熱空氣,導致區域暖空氣的蓄積,進而造成各區域極端氣候。赤道貿易風減弱,南美洲海溫上升,破壞富含微生物之海洋湧升流路徑造成海洋微生物的減少而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和減少漁獲。
聖嬰現象會造成異常降雨量,提高洪災風險,同時加劇高溫和乾旱,增加熱浪和旱災的風險,此洪災-旱災之極端循環嚴重威脅維繫糧食生產以及土地穩定所需之條件。目前對於表面洋流溫度之監測顯示赤道東太平洋的表面水溫自2023年初開始異常上升,增加了出現中等強度和超級聖嬰現象的可能性。全球暖化加上聖嬰現象,可能導致極端熱浪和洪水事件,惡化糧食危機並造成健康威脅與經濟損失。
為減緩全球暖化威脅,各國皆積極投入檢測策略協商。美中展開氣候對話對於降低經濟貿易和軍事對立之間的緊張氛圍非常重要,同時也對溫室氣體排放和石化燃料消耗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和中國分別設定了具體的氣候行動目標,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大幅減少排放量。美國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將排放量減少26%,而中國則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到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25%。此外,歐盟也正在更新氣候法(Fit for 55),並致力達到碳排中和的目標。
《青年VS政府》記錄片講述在2015年,21名年輕人對美國聯邦政府提起了憲法氣候訴訟。指控政府鼓勵和補貼化石燃料開采活動導致氣候變遷危機加速惡化,侵犯年輕一代的憲法權利: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嚴重的氣候變遷對生活的影響,例如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洪水、颶風、乾旱、異常炎熱的氣溫以及野火等的問題,讓孩子們感到害怕和不安。
所以他們希望通過訴訟來讓政府採取多種補救措施,包括法院命令美國政府「制定並實施一項可執行的國家補救計劃,以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排放」,並努力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這場訴訟在2016年進行預審聽證會, 然後在2020年時,第九巡迴法院的法官以2-1票數駁回了此案,認為補救措施應由行政和立法部門解決,法院無權下令。
此訴訟最終未進入法庭審理程序,受到了挫折,但是卻在全球各地引起很大的關注,各地的青少年都開始為氣候問題挺身而出。
在7年後的今年6月,「海德訴蒙大拿州案」(Held v Montana)由16名的青年與兒童控訴政府的案件正式開庭,進入實質審查,成爲首例。他們控訴州政府審查化石燃料開發許可時未納入暖化的衝擊 ,違反州憲法保障的「清潔和健康環境」權利。蒙大拿案於2020年提出,當時最年輕的原告僅2歲。原訂12日至23日進行兩週的審查,但在20日提前結束,預計要等上數週才能知道結果。
對於化石燃料開發所帶來的暖化衝擊,加上疫情和俄烏戰爭等問題,對全球的影響是否會加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議題。在全球永續發展指標中,除了關注貧窮、飢餓和提供適當的工作機會,亦必須積極投入於氣候行動,確保健康權利得到保障,同時也需要關注清潔空氣和能源的問題。第7指標的可負擔清潔能源,以及第6指標的净水和衛生等議題也需要被重視,這些措施對於保護海洋和陸地生態都至關重要。
極端氣候健康衝擊
氣候變遷威脅全球健康,脆弱因子如:人口、地理、生物或健康狀況等,因暴露於極端天氣、熱負荷或空氣品質等,影響衛生系統之政策與治理、人力、健康資訊系統,恐造成人畜共通疾病、心理或社會健康、死亡。2022年5月至9月歐洲極端熱浪造成61,672超額死亡,死亡率為每百萬114人,女性、年長者暴露於極端熱浪死亡風險較高;關於歐洲端熱浪健康威脅區域差異,死亡率最高國家為義大利(295/每百萬人),其次為希臘、西班牙、葡萄牙,造成超額死亡人數最高仍為義大利(18,010人)。
歐陸高溫死亡風險評估,2022夏季發生異常極端高溫,超過2003熱浪高溫紀錄,2013至2022平均每年增長0.142度,夏季均溫每增加1度,超額死亡人數增加18,547人,提高死亡率每百萬35人,依目前增溫趨勢,2040年高溫超額死亡將達94363人。
人體散熱機轉與熱傷害成因,因核心體溫與皮膚溫差小,散熱效率下降,而提高體表循環,如: 體表血管擴張、心率增加、心輸出增加等達到散熱效率,導致熱傷害發生。熱暴露到熱死亡多階段過程,熱暴露導致熱生理反應,相關風險因素包含:年齡、憂鬱症、失智、社經地位等,造成熱傷害而中暑,影響治療因素為兒童、老化、共病,最終發生死亡。熱浪侵襲的因應措施,應保持家中涼爽、保持身體涼爽和水分、遠離熱源,並且若有人處於熱危害之中,應幫助他們獲得必要協助。
關於熱傷害預防指標,警戒為長時間暴露、激烈活動可能造成疲倦,高度警戒為可能熱痙攣、熱衰竭,危險則可能導致中暑,極危險表示短時間暴露可能造成中暑。關於陽光調控工程,減少太陽輻射能量滯留於地球之各種方法,平流層氣溶膠注入為研究最多,其餘方法目前評估可行性較低,含硫氣溶膠為主要研究成分,花費低於目前之減碳措施,而碳排放造成暖化可維持數十年,因此需與減碳策略同時運用。
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評論
在現今科技高速發展下,可透過CCTV、衛星、IOT以及無人機控制進行大規模火災監視,並結合雲端運算與數位雙胞胎技術,將地理資訊、氣候因素以及火災初期特徵等資訊納入考量,達成提早偵測火災、提高預警準確度,並預測火災擴散方式,提供建議最佳因應策略。而近期歐盟也提出Destination Earth數位雙胞胎模型概念,以利全世界進行環境因素資料收集,建立更快速、準確的預警系統,其中NASA及NVIDIA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全球及時衛星資訊與強大圖形運算能力,希望能讓全球即時因應極端氣候所產生的自然災害。
以上內容在2023年7月25日(二) 10:00 am以線上直播方式與媒體朋友、全球民眾及專業人士共享。歡迎透過公共衛生與戰爭科學網站專頁觀賞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