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恐重蹈日本泡沫破裂的覆轍,陷入失落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的看法卻更悲觀,預言中國的情況只會更糟。
歐美外資跳過中國資產
由於疫情後中國經濟反彈步履蹣跚,外資對缺乏強有力的政策反應感到失望,以及中美在貿易、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全面對抗,國際投資人今年對中國的厭惡情緒加深。
路透分析顯示,更多歐美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風險更加警惕,選擇跳過中國市場,轉向其他新興國家,這些新興國家要麼受惠於困擾中國的風險,要麼遠離這些風險,因此,扣除中國的新興市場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產大幅增加。
部分外資轉移到直接受益於中國經濟困境的市場,例如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國家,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這些國家取代中國,成為替代製造中心,其他投資人湧向增長前景更好的市場,例如巴西。
外資青睞墨西哥、印度、越南
ETF管理公司Global X在紐約的代操經理多爾森(Malcolm Dorson)表示,中國主導出口的地位明顯減弱,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棉補這一缺口,創造巨大商機,包括墨西哥、印度、越南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他表示,全球供應鏈所需的變革規模龐大,將推動未來10年的資本流動方向。
路孚特(Refinitiv)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專注中國的共同基金淨流出6.74億美元,而相比之下,約10 億美元流入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共同基金。
外資大買中國以外的亞洲股票基金
數據顯示,iShares MSCI新興市場(扣除中國)ETF 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扣除中國)ETF,其前幾大持股包括台灣、南韓和印度上市公司股票,2023年上半年淨吸金10 億美元,創下新高紀錄。
由於中國占新興市場MSCI指數的近三分之一,SEI亞太投資組合經理John Lau表示,中國仍然是新興市場投資人關注的國家。
但是他坦言,拉丁美洲股市有良好增長跟合理的估值,南韓和台灣公司科技公司雲集,搭上AI順風車以及供應鏈大風吹,為投資人提供比中國更好的機會。
中國股票共同基金的規模暴跌40%
高盛的數據顯示,到7月中旬,過去12個月,外資買進亞洲新興市場(中國除外)股票的金額達390億美元,為2017年以來首次超過由滬深港通流入中國股票的資金。
晨星追踪的10大中國股票共同基金的規模已經從2021年的峰值暴跌跌超過40%。著名的瑞銀中國機會股票基金6月底資產縮水至45 億美元,僅為 2021年1月水準的25%。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的資訊長Jeffrey Jaensubhakij 表示,該公司已逐步將資金轉移到受益於全球供應鏈的產業和國家,其中大部分資金已從中國撤出,轉移到墨西哥、印度、印尼和越南等國家。
滬深300指數今年一攤死水,台股上揚21.4%
波士頓諮詢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高級投資總監洛伊(Benjamin Low)表示:過去6到12個月裡,幾乎沒有客戶有興趣買中國股票基金,有些客戶轉而關注中國以外的國家,如日本股票的資產配置。
中國滬深300指數今年來大致持平,一攤死水,而日本日經指數 同期大漲25%,台股上揚21.4%,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約19%。
中國股票和資產會變成棄嬰,與經濟沉淪有絕大關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對《紐約時報》投書的文章指出,他的答案是「可能不會」,因為中國的情況會更糟。
克魯曼預言中國情況只會更糟
克魯曼指出,1980年代末,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出現巨大泡沫,最終泡沫破裂,留下的是陷入困境的銀行和堆積如山的企業債務,導致經濟停滯失落30年。
說到中國,克魯曼表示,現在中國和1990年的日本有一些明顯的相似之處,如中國經濟極不平衡,消費需求太低,僅依賴漲過頭的房地產業維持經濟運轉,勞動適齡人口也持續減少。
他反問,如果中國正走向經濟放緩,它能否複製日本的社會凝聚力?他說,「我絕對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但是在一個不穩定的中國專制政權下,有能力做到凝聚力嗎?請注意,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經比日本高得多」。
克魯曼最後下了一個結論,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不可能成為下一個日本,情況可能只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