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情勢國際研討會曝光中共對台作戰「3方式」 台灣東部海域恐成「新前線」

政府政策

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攜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於7月31日召開「2023海洋情勢研析與政策研展國際研討會」,聚焦2大主題:「性別議題的全球海洋事務發展趨勢」及「台灣週邊海域情勢發展」,邀請到海內外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專家,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共同尋求未來海洋治理的最適做法。

海內外學者專家齊聚一堂

本次研討會分為六大主題:一、性別議題的全球海洋事務發展趨勢;二、海域執法現況與發展;三、東海情勢發展;四、南海情勢發展;五、台海情勢發展;六、海洋情勢新興議題。

現場邀請到國立成功大學陳璋玲教授、台灣國際法學會林廷輝副秘書長、國立政治大學陳貞如副教授、中央警察大學葉雲虎系主任、中央警察大學陳國勝教授、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林愛龍執行長、國立政治大學李瓊莉研究員、輔仁大學何思慎特聘教授、韓國韓瑞大學Suk-Kyoon Kim教授、國立金門大學盧政鋒副教授、國立中山大學高世明副教授、澳洲臥龍岡大學Lowell Bautista副教授、中央研究院林正義研究員、遠景基金會賴怡忠執行長、泰鼎法律事務所Ross Feingold特別顧問(方恩格)、國立中山大學陸曉筠副教授、南華大學孫國祥教授、國立政治大學蔡沛倫助理教授。

管碧玲:24小時收到共機、共艦騷擾資訊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指出,海委會作為執法機關,性別議題責無旁貸,因此第一大主題就是「性別議題的全球海洋事務發展趨勢」。她接著說,台海是一個複雜的海域,海洋事務執法已上升到國安層級,包括中國越界捕魚、越界抽砂、灰色地帶衝突、中共民兵船等等問題,每天從清晨到晚上,24小時也都會收到共機、共艦騷擾的資訊。

管碧玲表示,自己來自知識界,很了解「知識就是力量」,所以這次研討會後續包括東海、南海、台海情勢發展,以及海洋情勢新興議題,這些主題架構可突顯主辦方的「野心很大」。她為此感謝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的籌辦,強調此架構可幫助海委會取得國內外學者專家最新、最有啟發性的智慧。

政治大學陳貞如副教授主講性別議題的全球海洋事務發展趨勢。(攝影/胡智凱)

陳貞如:船舶空間有限造成性別不平等

本次研討會最有特色的一項主題,就是性別議題的全球海洋事務發展趨勢,由國立政治大學陳貞如副教授主講。她指出,由於女性往往被邊緣化,所以國際要求必須建立性別平等的法律架構,並應適用到海洋事務領域;因此包括船上性別工作平等、海運行業性別工作平等,都曾被國際所提倡。

陳貞如表示,船舶的建造由於空間有限,所以往往難以基於性別去區分休息及使用衛生設備的空間,進而造成海洋上的性別不平等。她也指出,除了漁產加工有非常多女生參與之外,相關海洋工作都很少女性參與,邊緣化之下,權益因此被忽略,進而導致惡性循環。所以她說,更需要透過制度建立良善環境,吸引女性參與海洋工作。

方恩格:電纜毀損與航道封鎖問題須解決

泰鼎法律事務所Ross Feingold特別顧問(方恩格)提出台灣海峽電纜遭到毀損的問題,台美間尚未採取足夠的行動來判斷是誰造成的。他並透露,2021年電纜損毀時,他曾向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李問建議,應向國際社會發聲,只可惜並無下文。

方恩格也提到,中國2022年的軍演迫使海運業者必須繞道從台灣東部海域通過,但台美雙方卻都未指導業者向中國抗議,恐怕未來中國還是會有這樣的行為,這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央研究院林正義研究員(左)、泰鼎法律事務所方恩格特別顧問(右)講述台海情勢。(攝影/胡智凱)

林正義:不能讓中共塗抹台海中線成為「新常態」

中央研究院林正義研究員指出,中國對台灣的「戰爭」可能透過三種方式:一、中國對台灣政治拉攏、經濟利誘、軍事恐嚇、社會滲透,達到「不戰而勝」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這是一場沒有子彈的戰爭,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幾乎天天上演。二、中國解放軍幻想能在短時間內攻台成功,台灣仍有抵抗資源卻提早放棄抵抗,造成既成事實,以極低的成本達成目標。三、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朱波(Andrew Chubb)將台灣所有控制的離島研究比較,提到中國兩棲進佔台灣所控制的外島,它證明解放軍對「小離島」可「戰之必勝」,經由懲罰達到嚇阻(Deterrence by Punishment)「大台灣」的目標。

林正義也說,台海中線沒有因北京的否認就不存在,若台灣自己否認,台海中線要存在也成為不可能。他強調,台海兩岸空中民用航線的規劃與飛行,就是北京沒有否認台海中線的證據,中共戰機越過海峽中線的次數可能增多,但不能成為自動塗抹中線的「新常態」。

林正義表示,中共軍艦穿越中線逼近台灣24海里鄰接區,在台海干擾定期穿越的美國軍艦,台灣無法置身度外或狀似中立。他預警,台灣東部、東方海域成為「新前線」而非過去的「後院」,期盼台灣面對新挑戰,要有更加堅實的準備。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