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AI美國編劇罷工近百日 MIT教授:勞工要享受科技革命果實有「兩大關鍵」

AI

本文作者為:

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繁榮和貧困的起源》作者,現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

強生(Simon Johnson),MIT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

藍契(Austin Lentsch),MIT藍圖實驗室(Blueprint Labs)政策研究員。

前情提要:

5月2日起,美國劇作家協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WGA)就薪酬和人工智慧(AI)衝擊問題發起罷工;7月14日,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也加入罷工行列,美國電視及電影製作陷入停擺。

這場雙重罷工獲得不少好萊塢巨星響應,《紐約時報》報導,影后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等多名一線演員各別捐出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80萬元)共襄盛舉,過去3週已經募得1500多萬美元(約新台幣4.7億元)。

美國編劇罷工近100天,WGA表示他們將在8月4日與製片公司會面談判。

人工智慧(AI)是大企業的本月新歡。各家公司爭相展示自己將如何運用新的生成式AI模型,媒體也充斥關於AI技術變革潛力的報導。雖然AI確實能大幅提高生產力,但從中受益的是誰呢?美國劇作家協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下簡稱WGA)現在正在舉行的罷工或許能提出答案。

好萊塢編劇正面臨所有「知識型工作者」很快都要面對的未來,而且可能還沒有工會代表自己。關鍵問題在於「如何使用AI」以及「由誰來使用」。電視及電影製片人會把AI當作取代編劇、削減成本的一種方式,還是會把它用於創造更有品質的內容,協助創意工作者提高生產力和收入?

(更多相關新聞:不演了!與Netflix、迪士尼宣戰 好萊塢演員、編劇罷工 除了酬勞他們更擔心AI

創造新工作內容、勞工擁有談判能力是關鍵

我們其實走過類似的歷史。20世紀初,流動裝配線、電氣機械這類製造業技術迅速發展,推動生產力大幅提升。採用這些技術的先驅、福特汽車(Ford)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估算,「光是馬達驅動的機械,可能就讓整體工業效率提高了一倍。」同時他們得以建造更大型的工廠。然而工人並不會自動分享到這些成果,相反地,只有「出現新工作內容」而且「工人擁有足夠談判能力要求提高薪資」時,他們才能一起享受進步的果實。這才是促成共同繁榮的兩大支柱。

亨利.福特及其同代人確實讓某些流程自動化,不過經過他們改革的工廠也引入許多需要人類的新勞動,例如準備材料、維護機器、協調事務等等。1899年美國汽車產業僅雇用幾千名工人,年產約2500輛汽車;到 了1929年福特汽車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每年各生產150萬輛汽車(當時全美國汽車產量約為450萬輛),汽車產業雇用了40多萬人。

第二根支柱是談判能力。1936-1937年,通用汽車的工人發起著名的靜坐罷工,這是工會獲得承認、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工人薪資的關鍵一步。數十年來汽車業管理階層與工人之間達成的新平衡,推動薪資快速成長。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部分原因在於企業不斷培訓、提升工人技能,使其能夠勝任新工作任務。雇主和員工因此都因生產力提高受益。

1960年代美國汽車產量已經是1920年代的兩倍,四大汽車製造商一共雇用130萬名勞工,是40年前的3倍。此外,通用和福特這兩家市場主要企業的收益(排除通膨因素)比數十年前高出約五倍

汽車產業工會崛起,為其他產業樹立了勞資談判典範。想像一下,如果製造業在1950年代就像某些人主張得那樣採用「無人工廠」,會發生什麼狀況?技術性工作、設計、維護、品管還有用創意解決問題,這類人力貢獻將被削弱甚至不復存在,生產力的成長(更別說是共同繁榮)將大打折扣。

若連好萊塢編劇都輸了,其他勞工更沒機會贏

今日我們同樣面臨相同的革命性變化,企業高層正在思考如何在知識的生產、傳播等各環節應用AI。聚焦尖端科技的公司,正在面對20世紀初汽車製造商同樣面臨的抉擇。強大的新技術,是否該被用來自動化知識工作、邊緣化勞工?AI是否能成為提高勞工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工具?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工是否有發言權,以及這種選擇會如何影響生產力和產品品質。

我們有理由相信,GWA的罷工可能比上個世紀福特、通用工人爭取資方承認工會的抗爭更重要。首先,和其他產業相比,在好萊塢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特別有組織和力量。如果連他們都吃了敗仗,其他知識型勞工更沒機會去塑造勞動和科技的未來。

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具有劃時代意義,因為電影製片人顯然很難擋住誘惑,不打「能自動化的就全自動化」的低端價格戰。如果這種方式能讓更多節目以更低成本,以及更少的編劇、演員和其他工作人員製作,那麼短期而言這確實可能有利可圖。不過製片公司的利潤,和產出高品質的作品是兩回事。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仍然無法取代,先不論那些宣傳炒作,能預測一句話的下一個詞是什麼,還有匯聚網路世界的「智慧」不太可能產出偉大的藝術作品──就算大型語言模型確實能製造平庸的情境喜劇。

打低價割據戰的損失,最終會使我們付出沉重代價。生成式AI可以協助研究和開發新創意,成為藝術家手中極有價值的工具。如果我們能找到通往這條正路(high road)的方法,AI就能推動技術進步,提高人類聰明才智所能獲得的回報。

編劇罷工這件事極其重要,儘管被電影製片封殺對他們而言顯然會是一場災難。知識工作者──事實上是所有勞工──應該希望GWA及其成員不僅能成功展現工會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薪資,還能展現如何利用科技來支持創造力,而不是簡單地取代。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