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帶來環境災難 歐盟要求服裝業預付廢棄管理費 每件衣服4元新台幣

環境議題

快時尚的興起,讓關心時尚的人們衣櫃裡的衣服一季一季的快速更迭。根據麥肯錫研究顯示,時尚業在2018年排放了大約21億噸的溫室氣體,占了全球總量的4%。而歐洲環保署也在歐盟國家內統計每人在服裝、鞋類、家用紡織品的消費,2020年,紡織生產使用了1.75億噸的初級原材料。

而生產和處理紡織品需要大量的水,用水區分成藍水及綠水。藍水是指在灌溉、工業過程或家庭使用過程中消耗或蒸發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綠水則是指儲存在土壤中的雨水,通常用於種植農作物。根據歐盟環保署統計,2020年,紡織業用了40億噸的藍水,耗水量位居第三位,僅次於食品、娛樂和文化,以及200億噸的綠水,主要用於生產棉花。

為了減輕地球負擔,環保署8日舉辦「推動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系列座談會」,第一場以「品牌服飾業及百貨業紡織品循環指引草案」為主題開啟,希望與品牌服飾業者,一同找到解方。

環保署探討紡織品再利用的可能性

第一場「品牌服飾業及百貨業紡織品循環指引草案」座談,探討台灣對服飾紡織品是否有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可能性。此草案的目的是希望鼓勵服飾業可以有永續的時尚設計、使用單一的材質製作衣服、使用再生材料,讓業者落實生產者的延伸責任,促進紡織廢料回收再利用的循環商業模式,也培養消費者購買永續循環產品的消費模式,同時可以改變舊有的產品生命週期。

指引草案的推動有三大步驟。首先會先制定出紡織循環指引,包括推動目標、行動措施、期程訂定。再來是製作自願性協議,業者要依指引提出計畫書,環保署審核後業者要簽署自願性協議,最後會成立品牌服飾永續聯盟,每半年會回報執行成果,也會公開表揚績優廠家。

歐盟要求服裝業者預付廢棄管理費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表示,快時尚為環境帶來了負擔,國際上因此掀起了促進紡織品永續利用的浪潮。歐盟最近也提出草案,要求生產者預付廢棄管理費,預估每件衣服約新台幣4元,且價格會隨著回收處理的難度而異。

現在環保署也將擬定紡織品循環指引草案,鼓勵衣服在生產時就加入回收再利用的概念,也鼓勵業者在門市設置衣服回收點。希望由百貨及品牌業者拋磚引玉,帶動國內紡織產業的循環生產設計,未來也會逐步將指引內容納入法規。

德商搖籃到搖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經理張宇靖則表示,大家對產品的盲點在於產品可以使用越久越好,卻沒有去設定產品的生命周期,導致商品在使用10至15年後,回收時難以再循環製成同樣規格的產品,因而只能降級回收,張宇靖建議商品的生命週期也是思考的重點。

二手衣也有許多問題待解決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張倞菱指出,二手衣重製是目前許多品牌都會用的方法,但製作一件二手衣需要用4件衣服來拼接,導致成分表要如何標示成為一個問題,也讓二手衣常常只有一次性的循環。

另外,非機能性的服飾通常會使用多種布料製成,無法像運動機能性服飾能用100%的聚酯纖維再製。因此他建議指引可以分階段進行,讓生產到消費端有充分的時間去磨合。

張倞菱也明白表示,使用再生材料製成的衣服成本比一般的衣服高出3成以上,但根據調查,消費者往往只願意用比一般商品貴一成的價格去購買有環保理念的商品。如何讓業者願意花費更多成本製造環保產品,也成功讓消費者甘心買單就成為了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台灣優衣庫公司經理蕭斐璠表示,當然樂見其成草案的推動及聯盟的建立。優衣庫從2014年起就開始推動二手衣回收再利用,並投入社會救助。約有3成的消費者知道舊衣回收對環境有貢獻後,願意回收衣服。不過多數消費者還是對二手衣有疑慮,尤其在疫情後更可能擔心病毒的問題。業者如果要推動衣服循環利用,消費者的支持才是重點,會需要更多時間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