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橫貫公路(後文簡稱中橫公路)是一條充滿傳奇的道路。1955年獲得美國援助的國民政府,動員萬名退除役官兵,翻山越嶺在人跡罕至的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裡,以血汗開鑿臺灣第一條貫穿東西部的公路。沿途許多景點都能看見先民的足跡,讓我們放慢腳步,從這條公路上的歷史痕跡中,一窺臺灣的發展脈絡。
中橫公路具備支援軍輸、安頓軍隊與開發臺灣資源等功能,不過由於921大地震與多年風災影響,地質脆弱的中橫公路難以修復,因此從1999年至今都未能全線開通,目前從臺中通往梨山地區,僅有「中橫便道」(臺8臨37線)供梨山民眾使用,遊客則可搭乘「865臨」公車,或是自駕繞道臺14甲線,於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大禹嶺合歡山隧道銜接中橫公路。
全國最高教堂:梨山耶穌堂
經過近30公里的山路,進入臺中市的梨山風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典雅、有著鐘樓的教堂「梨山耶穌堂」,海拔高度2,011公尺,是臺中最高的教堂與歷史建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的許勝發老師分享,中橫公路能看見宗教系統進入的軌跡,例如瑪利諾會就隨著美援進入臺中,並在中橫沿線設立教會,跟清泉崗聖潔教會屬於同一個系統的教會。
早期進入山區傳教,通常是先借用居民住家,再從部落裡找地自力營造,但梨山耶穌堂不同於這個方式,為先總統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所主導興建,主要用途是做為訪視梨山地區期間之禮拜場所。因此這個教堂的土地與建物原為宋美齡發起的「中華婦女祈禱會」所有,921大地震後贈予「財團法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使用。
梨山耶穌堂曾為先總統蔣中正夫婦專用教堂的身分,和鄰近的梨山賓館是同一時代脈絡下的產物。梨山賓館曾是蔣公行館之一,古典宮殿造型與臺北圓山、高雄圓山飯店稱為臺灣三大宮殿旅館,皆出於楊卓成建築師之手,以傳統中式建築彰顯其為興建者所傳承的歷史與文化。
法國鐵橋在臺中:松茂清泉橋
離開梨山轉往中橫公路宜蘭支線(臺7甲線)前進,行經松茂部落後便可看見醒目的「松茂清泉橋」。開發中橫公路的工程中,有許多需要跨越河川的路段,然而撤退來臺的國民政府財務艱困,興建橋梁的經費與材料仰賴美國支援。當時法國預計在殖民地越南鋪設鐵路,因此委託建造艾菲爾鐵塔的「艾菲爾公司」製作1,000公釐軌距的鐵道橋梁(臺鐵為l,067公釐),由位在西德的工廠製造。
1954年,法國因為奠邊府戰役慘敗,結束對越南70年的殖民統治,建設也隨之停擺,但當時這些建造鐵道橋梁的鋼材已運送至泰國,進退兩難的情況下美國出面協調,將這些材料贈予臺灣。許勝發指出,這批橋梁在中橫公路現存四座,採下承式桁架鋼梁橋,由於四座橋的跨距是相同的,因此不足處則以鋼筋水泥補足,形成特殊的混搭型態。
清泉橋由於非為公路設計難以會車,因此已在一旁新建橋梁,功成身退的清泉橋仍保存至今,見證那段物力維艱的美援時期。過去原住民有自己的道路系統,日本殖民時期建置警備道、駐在所方便管理,國民政府來臺後,當地聚落則更往道路周遭發展,因此從道路的變化也能看出地方發展的軌跡。
遊耕先民的足跡:七家灣考古遺址
經過環山部落便可來到武陵農場,農場內的七家灣考古遺址,是目前臺灣已發現陶器的考古遺址中,最高海拔的人類居住遺址,內有兩個文化層,上文化層距今約1200至500年,下文化層距今約4000至2600年,兩者間非延續關係。許勝發說明,這樣不連續的發展,表示來到此處的族群是會更替的,或許是過著遊耕生活的小群體。
許勝發老師曾進行雪山山脈周邊人文景觀資源調查、臺中市原住民區(和平區、東勢區、新社區)有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他表示,在外部政權進入山區以前,生活痕跡通常難以系統性的保留,往往只能從相關文物或口耳相傳的地名,去拼湊先人的生活樣貌和歷史發展。例如佳陽沖積扇之所以有「惡魔島」的稱號,就是因為日本政府曾設鴻門宴屠殺泰雅勇士們,讓該地成為泰雅族的禁忌之地。
國民政府來臺後,計畫性引進高冷蔬果,使周邊地區生態產生變化,此外大量退除役官兵進入山區,也改變高山地區的族群關係,甚至曾發生農場阻斷原住民傳統領域路徑等問題。這些故事都發生在這條山中公路上,因此唯有了解族群歷史,認識每個文化景點的背景與影響,我們才更懂得飲水思源,感受臺灣人文歷史的脈動。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