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喊很大聲 囤房人數卻不減反增 張金鶚:民眾不認為政府是「來真的」

公共議題

在選舉期間,居住正義時常被搬上檯面討論、成為選舉議題焦點之一,這次也不例外地受到大眾關注,使政府在近年頻繁推出一系列相關政策來對應人民需求,包含從各項租金補貼、購屋貸款補助、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再到囤房稅2.0稅制即將實施等。

然而,根據財政部最新非自住住家房屋統計,截至今年6月,不論是以個人或家戶歸戶來看,全國分別有超過54及51萬人囤房,皆比去年增加近2萬人,其中主要以囤房1、2戶者增加為主力,似乎並未受到政府政策影響,仍然在「穩定成長」。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表示原因可能有二,分別是政策時間落差與稅基仍然過低,導致囤房者依然覺得囤房有利可圖。

圖為房屋稅計算公式,適用稅率為囤房稅2.0調升項目,粉紅方框內為稅基。(圖片來源/截自台北市稅捐稽徵處)

稅基與囤房標準過低,囤房者「有持無恐」

財政部預計在今年9月將囤房稅2.0草案送立法院審議,內容除了非自住住家稅率調升為2%至4.8%、非自住房屋改全國歸戶,特定住家、繼承取得適用較輕稅率,還有改採年度課徵

(更多新聞:房屋差別稅率2.0來襲 囤房稅上路您受到影響了嗎?

張金鶚認為,囤房稅2.0祭出後,雖然囤房客還是會感到些微壓力,但因為法案尚未通過,政策也到明年7月才實施,「政策上還有一點時間的落差」,因此感覺沒有明顯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調整稅率的威力其實並不大,「稅率雖然提高但稅基還是很低」,稅基必須由地方政府每兩三年去公告調整。

他坦言,若地方政府不調或者調得過低,稅率調高所產生的影響也很有限,「2000c.c汽車繳得稅大概比房子多至少1、2倍以上,你不覺得很怪異嗎?」此外台灣囤房從第四戶算起,標準相對輕鬆,如此一來台灣囤房代價過小,大家仍然還是「囤了再說」。

各縣市房屋標準單價漲幅,以73年期單價為基準,增幅應大於145%,除了台北市與連江縣其餘仍有調高空間。(圖片來源/財政部)

政府做一套說一套,人民看笑話

除了稅基過低、未與時俱進外,張金鶚認為,人民不認為政府打炒、囤房是「來真的」,也是問題之一。

《平均地權條例》中,關於「重罰不動產炒作行為」的法條在2月8日公布時立即生效,張金鶚舉此例表示,目前為止,也並未看到幾個案例發生、抓到幾個紅單炒作,再加上中央政策與地方執行不同調,「那個態度與作為,讓人家不太相信政府」,最後短期或長期投資者看破政府只說不做、法令制度無法具體落實,不斷透過炒作哄抬,信心滿滿的進場購屋囤房,「政府應積極發揮,否則人民就是看笑話」。

健全市場機制、建立法令制度為首要任務

張金鶚認為,至少先透過健全市場機制、建立法令制度,讓購屋與出租市場不被扭曲,政策真正落實,買屋與租屋才有保障。

他表示,對於民眾來說,如果租屋不再是種剝削,品質、安全與租金透明合理,買房需求就會減少,房價上揚的壓力稍微減輕。然而政府無視租屋黑市,租屋市場無法健全化,租客申請補助還會被房東拒絕,甚至加深弱勢租屋族租金上漲,「法令制度如何健全與落實,這是第一個重要的事情」,市場機制能夠正常發揮、獎優懲劣與法律健全、完備之後,各項租金補貼、購屋貸款補助才會有效果。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