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也有被手機偷走的孩子嗎?引導孩子讓手機成為學習的神隊友

書摘

每天晚上,小倫跟媽媽都要上演一場大戰。「你有時間為什麼不多看點書,就知道一直滑手機。」「我功課都寫完啦!而且同學大家也都在滑啊!為什麼不行?」看到小倫在滑手機 ,媽媽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為了這件事,媽媽還特別去買了一個籠子做為「養機場」,禁止孩子滑手機。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倫常常趁媽媽不注意或洗澡的時候就偷偷打開籠子。在弟弟告狀後才知道,原來媽媽一直沒有發現塑膠籠子的蓋子竟然是可拆的!

因為小倫去補習,為了方便和孩子聯絡才替他辦了一支手機。沒想到這下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真是讓媽媽好生苦惱。

如果要名列出孩子讓父母最頭痛的事,沉溺於3C產品絕對榜上有名。各種手遊、抖音、社群媒體提供了許多直接且快速的刺激,能夠讓孩子立即得到回饋,滿足需求。不定時跳出的訊息通知,不只是孩子,連大人們都很難對抗手機的誘惑。在孩子無法自控的情況下,有些爸媽會限制使用時間,或是乾脆不給孩子手機,但這樣的方式,又常常會引起雙方的爭執。而孩子沉迷其中,爸媽又無法坐視不理,究竟該怎麼辦呢?

成也手機,敗也手機?

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e化學習已是學校不可或缺的一塊。在教育部「生生有平板」的政策推動下,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在學校都有使用過平板的經驗。3C及數位化的學習既已是時代的潮流,也很難一味禁止孩子。像是各種數位教學平台,可能還搭配許多遊戲化的介面,特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而在終身學習時代,他們能夠透過許多網路資源,學習到自己需要或有興趣的知識。我的學生也有不少人開始經營自己的影音頻道,擔任遊戲實況主,甚至已經是網路商城賣家。很多連父母都不太了解的部分,孩子們能靠著各種影片教學無師之通,也是拜網路所賜。

與其把3C產品視為洪水猛獸,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引導孩子使用手機,他們才能培養起使用3C的好處,而不是每天被3C奴役了。也有不少人在國、高中時期,都是由父母管控手機,結果上了大學住校後,每天打遊戲打到半夜三更,甚至差點被二一的例子亦時有所聞。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科技

如果說孩子沉迷使用手機,有部分原因是想逃離和拖延需要做的事,不知道爸媽是否會同意?想想身為成人的我們,也常在下班後癱坐沙發,只想滑滑手機,轉轉電視,就不難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如果您覺得孩子有沉迷手機的問題,在限定使用時間之餘,更應該先了解孩子是否有內心的困擾點: 

1.擁有時間的掌控感

一天在學校七至八節課,放學後常常還需要補習。大部分的孩子們覺得自己的時間都是被安排好的。而在網路的世界中,他們能夠感到自由,不受拘束。現在也有滿多學校管束手機,所以孩子們都非常期待放學能拿到手機的那一刻。從校門口總是堆著滿滿滑手機的人潮,就可見一斑。

我和孩子們討論過這件事,他們也承認當愈被限制不能滑手機時,心裡更會一直期待能拿到手機的時刻。但自己也有過放假一整天都在滑手機,滑久了之後反而覺得空虛無聊的經驗。所以我們該引導孩子的是「對手機使用的時間掌控權」,或許反倒能夠讓孩子放下對手機的渴望。

2.即時反饋的成就感

身為師長的我們,很常會覺得孩子既然有時間,為什麼總是想著滑手機,卻不多練習一些習題或念書,認為孩子應該是單純對讀書沒興趣。其實「興趣」這件事是需要「培養」的,從無數小成就中逐漸累積。大部分的孩子都期待看到自己擁有更好的表現。但若在學習成效不如意,讓自己失去了信心時,下意識就想選擇逃避或拖延。

而網路世界不同的點,就在於能給予即時的反饋。我也看過學生一提到念書就提不起勁,卻會為了遊戲中自己所經營的球隊規畫戰略與進步策略;或是很認眞經營自己的社群媒體,因為發文的按讚和留言都是非常立即的。這當中的成就感,也趨使著孩子更認眞投入其中。

3.與人連結的認同感

「這是現在最紅的影片耶!你怎麼會不知道?」「你連抖音都沒看過?是什麼原始人啊?」孩子們的對話,常圍繞著最新的話題,也會靠著這些話題來結交朋友。也許是玩同一款遊戲、追同一部劇,或是看同一個YouTuber。有不少人透過這樣的方式,和朋友產生連結。甚至也有孩子跟我說過,他們會結交來自遊戲或社群媒體的網友,因為共同的喜好,讓他們不自覺地向網友吐露自己的心事。父母若只看到孩子花很多時間上網,卻沒有注意到背後的連結,自然就不太能理解這樣的行為。

了解內在需求,試著加以引導

當我們能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後,就不會只著眼在行為的本身,而是能夠看到後面深層的動機,對於行為的改變,也就更有方向了。那我們如何去引導孩子使用手機的方式呢?可以從幾個部分來進行:

1.從禁止到接納孩子使用手機

很多家長看到這裡,可能會想著:「萬一孩子想要無限上綱的使用手機怎麼辦?」但我詢問過不少孩子,在實際的情境中,其實他們並不覺得沒有限制的使用手機對自己來說是好事。甚至也覺得一整天泡在網路上很廢,但因為沒有更明確要做的事,所以最後就被手機偷走了所有的時間。

2.明白自己重要的價值觀為何?

孩子們通常都明白最重要的事還是課業或專業技能上的學習,大多也會希望自己能夠掌握手機的使用。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價値觀時,也請爸媽不要給予過多的批判與指正,可以善用「你覺得呢?」的問句,引導他們一步步架構起自己做事的優先順序。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和父母的想法有所差異,也可以試著先溝通看看,或是用孩子的方式實驗過後,再加以討論。

3.讓孩子自己制訂計畫

討論一天或一週內會在什麼時間使用?可以逐步地建立孩子使用手機的原則。但請記住不是幫孩子決定,而是和他們一起討論。當我們把決定權交給孩子時,孩子才可能確實往計畫邁進,而不是時常陽奉陰違了。

同時也讓孩子說說,如果沒有達到自己的計畫該怎麼處理?例如停用手機一週?或是做其他調整。如果孩子眞的無法約束自己,爸媽也要確實幫助孩子執行。若一開始成效不彰,也不用太過氣餒,畢竟習慣的建立本來就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慣於使用手機消磨時間的孩子,除了協助他建立這樣的計畫,也要在生活中找到其他重心。可能是與同學去打球、跳舞等等,才能讓孩子從虛擬世界跳出。

然而要訓練孩子眞正學會使用手機前,家長也必須放下某些堅持。如果爸媽和孩子討論使用手機的時間,又加諸了很多自己的要求,或者在明定出可以休息的時間中,又忍不住去叨念他們多去運動、看書。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明白這樣的訂定其實是假自由,最後可能又會回到原點。

老師們也常開玩笑,沒收學生的手機就像釘住他的魂魄。沒收小說,學生不見得會來找老師拿;但沒收手機,學生一定準時出現,使命必達。當孩子在現實中迷茫困惑時,沉溺於手機也就可想而知了。既然手機如此重要,如果生活中很明確地了解自己安排事務的優先順序,也知道在認眞學習,有一定的犒賞時間可以滑手機休閒,與朋友聊天,反而能促進孩子的效率。它可以是學習的神隊友,是頹靡的避風港,也可以是生活的補給品,就端看我們怎麼引導孩子使用手機了。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