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馬偕台大清大攜手 拉曼檢測可驗農藥毒品食安 30分鐘就有結果

生技醫療

新北幼稚園巴比妥酸事件因檢測誤差造成誤會,農委會公告的有21種瘦肉精,有13種是檢驗不出,新興毒品卡西酮檢測困難,送到試毒所要花數日甚至一周才驗得出來,以及急診室送來的中毒病患昏迷,家屬一下子也不知道中什麼毒,化驗要花上4小時,這些問題可能都能解決了,新技術「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僅30分鐘就可得知結果。

長庚醫院1日發表由清華大學醫工所萬德輝教授、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台灣大學材料系陳學禮教授與台北馬偕神經外科林新曜醫師聯手打造的「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

傳統化驗中毒,耗時長且檢測能力受限

「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以奈米技術可大幅增強可疑分子之特徵訊號,進行快篩檢測時,僅需少量檢體(2-5 微升),在30分鐘之內即可得到結果,跟醫院端的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

「警察臨檢檢驗毒品、病人檢測使用快篩,好處是成本低,度速快,但缺點是準確度,目前警方遇到無法立即偵測辨識的疑似毒品樣本,必須送到毒試所去化驗。」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採用這項新的技術,30分鐘就可以得到結果。

拉曼檢測可驗農藥毒品食安,30分鐘就得到結果

顏宗海指出,國內常見的中毒物質以農藥、有毒金屬、毒品濫用、安眠藥、清潔用品等等為主。但大多數病患被緊急送到急診時,醫師經常面對的是未知的毒化物,過去通常需要經過實驗室至少4小時以上的檢測才能得知結果,不管是時效性和應用性都明顯不足。

他無奈的說,醫師無法第一時間找出到底讓病人滿地打滾或者生命垂危的元兇,彷彿只能像老警察一樣,一頁一頁的翻找嫌疑犯紙本圖片。但能透過「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僅30分鐘就可得知結果,救人的速度加快了8倍速。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大多數中毒病患被送到急診時,醫師經常面對的是未知的毒化物,透過新技術僅30分鐘可辨識出毒物,傳統化驗要4小時。(攝影/鄭國強)

顏宗海表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可辨識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農藥(福美雙、陶斯松、大滅松、達馬松、巴拉刈、加保利等)、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 40號、黃色4, 5號等)、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等)、新興毒品(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喵喵、浴鹽等)等都難逃法眼,不僅有助醫療,可望也對食安、司法科技產生重大的進展。

透過分子頻譜辨識,又快又正確

清華大學醫工所教授萬德輝表示,團隊4、5年前開始投入拉曼技術的新應用領域,拉曼光學技術錢德拉塞卡拉·拉曼所發明,他因此曾獲諾貝爾獎,還成成立的拉曼研究所,技術原理在於偵測分子獨特的頻譜做為辨識,而清大團隊則是透或類半導體製程技術,讓分子頻譜能放大,大幅提高偵測能力。

這項突破性的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7月「小(Small)」和2023年9月國際知名期刊「感測器和致動器B:化學(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備受國際肯定。萬德輝說,此項技術也已在台灣、美國申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