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北的深夜食堂 四味海鮮焿、饒河夜市

書摘

今天心血來潮跟著艾姐從東區搭捷運到後山埤,經過久違的五分埔,走到松山媽祖廟拜拜,接著再到饒河街夜市祭拜五臟廟。清明連假的第一個夜晚,涼涼的氣候很舒服,拜訪一下老朋友是最適合時宜的。

來到歷經疫情浩劫後的饒河夜市,發現很多攤位都不見了,不勝唏噓。這幾年, 有許多大家非常熟悉的飯店、餐廳、街坊小館,甚至是夜市小吃攤,紛紛吹起熄燈號,引發不少美食部落客和時常去用餐的朋友們的惋惜之情,紛紛像支持《民歌40 》 演唱會一樣,重溫熟悉的味道順便告別青春。所以,有喜歡對味的店就趕快去捧場支持吧!或許你還在思考何時再去的當下,就有許多味道因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消失不見。

從另一個角度看,能存活下來的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但願經過這樣的洗牌後, 那些只為應付觀光客搶快錢的攤鋪褪去,會給台北觀光夜市多點啟示,盼能像寧夏夜市一樣,擁有更多吸粉能力強、讓老客人越來越多的店家出現。

用廚房取代藥房

「四味海鮮焿」是我在台北的深夜食堂,從小在台西吃海鮮長大的淑玲姐,在四味海鮮焿奉獻超過三十年,凍齡的肌膚和身材就是最佳的海鮮代言人。她特別把林媽媽從台西海邊寄來的愛心補給,用充滿膠質與高鈣的深海魚骨熬合而成濃縮鮮魚湯, 再與豆腐一起煮,起鍋前淋上蛋液,五秒後熄火等待後熟,保持像海帶芽一樣的柔嫩飄逸,只要加點白胡椒粉,灑上三星蔥花,廚藝境界中的「完美煮義」完勝市售滴雞精。這碗比老母雞滴雞精的風味還珍貴的鮮魚豆腐蛋花湯,來不及說再見一口氣喝光,瞬間眼睛為之一亮,「四味海鮮西施」廚藝了得,包君滿意。

阿鴻很欣賞「四味海鮮羹」的劉董,努力工作也懂得生活,平日從事餐飲工作沒有太多時間享受,唯一嗜好是重視養生,用好食材及好的烹飪技巧,日常三餐照顧家人的身體,惟有自己敢吃才可以給客人吃,道理簡單要真正做到卻是不易。

如同過去曾經提醒大家「用廚房取代藥房」的觀念來治胃病的觀點,劉董對食養生活的實踐比我還徹底。除了選擇最新鮮的海鮮做四味海鮮羹湯,還有一黑一白、麻辣鮮香的鴨血臭豆腐,使用天然發酵的客家酸菜加上澎湖的丁香魚,替麻辣鍋底畫龍點睛,對於嗜辣或重口味者來說無需點肉,豆腐夠嫩就很享受,少負擔還更健康。

今天的副餐是有機牛番茄炒雞蛋和山芹菜炒豆皮,還有能夠改善四肢無力的蜜漬蒲燒鰻,看似簡單卻不尋常,精挑食材去蕪存菁,跟他們家的燙青菜一樣又嫩又細。店家的態度決定品味的高度,魔鬼藏在細節裡,用心絕對看得見。寶島台灣食養文化就是把天然的礦物質跟維生素,用最青、最新鮮的食材,經過採紅擷綠以供養身體, 所謂「大道至簡,大味若淡」,越簡單才能越有味道。

劉董喜歡大自然美味,經常採紅擷綠嘗試特殊食材,享受到他的私房菜是清炒芭蕉花、娃娃菜燒紅糟鰻,還有基隆仁愛市場買回來的牛蒡甜不辣、大蝦白菜滷,菜單古法新釀,特殊的口感很耐人尋味。我很喜歡這種舊調重彈的感覺,在這個「煉珍房」 交流經驗中發現台灣生命力,還可以蒐集到寶島台灣的四季風味。

人潮不再,依舊從容自在

饒河夜市裡還有最好吃的胡椒餅和超大雞排,但吃完四味海鮮羹之後,肚子的空間有限,也只能二選一。「小師父大雞排」有多種口味,豐富肉汁鎖在麵皮裡,記得千萬不要切,可是看老闆娘熟練的用機器代替人工智慧的切割還挺療癒的。比臉還大的雞排吃完了多少會有點後悔,還得想方設法把這些熱量消耗掉,在台灣美食如林, 要禁止貪吃的慾望實在是很大的考驗。

撫遠街同樣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老社區,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寶藏,超過四十多年的南北乾貨攤位,店中坐著一位頭髮花白、怡然自得的老奶奶,跟肯德基爺爺一樣是難得可貴的鎮店之寶。一排排整齊的古早味糖果餅乾提醒我們年關將近,要跟老朋友多多互動、聯絡感情。

相望於一條馬路看見了兩個不同面貌的世界,延續生命力的老社區文化繼續各安其位,做自己本份的事,跟疫情後少了觀光客,空出了很多店面,人潮榮景回不去的饒河夜市一樣從容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