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人才危機》前十大職缺有8個是工程師 類比IC工程師平均月薪逼近10萬

職場話題

104人力銀行今(5)日公布2023年《半導體產業人才白皮書》指出,今年第二季半導體平均每月徵才2.3萬人,與去年同期3.7萬相比,自高檔滑落37.5%,但並不代表人才荒緩解,平均每位想進半導體的求職者可分到2.3個工作,仍高於整體就業市場。

104獵才招聘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示警,台灣少子化、理工人才稀缺,尤其多元社會下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價值觀,對於要求「高技術、高紀律、高耐壓、高責任心」的半導體產業更加不利,但半導體產業攸關台灣發展,也關乎國家安全,全球的人才爭奪戰已全面開打,呼籲政府整合相關部會,甚至應成立常態專責單位來處理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各種問題,不應讓廠商單打獨鬥。

半導體產業徵才人數自高檔滑落,但人才依舊難尋

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明(6)日登場,104人力銀行整理近8年半來,超過2100家半導體廠商、共計105.6萬徵才職缺,以及十來來21.6筆求職會員薪資資料發表2023年《半導體產業人才白皮書》

從徵才趨勢來看,半導體每季月平均需求人數在2022年第二季達到高峰,今年則自高檔滑落37.5%,不過仍超過疫情前2022年同期的1.9萬人。

晉麗明分析,2021至2022年晶片需求大爆發,半導體業容光煥發,但2022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終端電子品需求減降,半導體大廠陸續傳出拋售晶片、以及調節營運等消息,半導體產業暫時進入調整階段,徵才動能下滑。

他估計,整體產業要到明年第二季甚至是第三季才會比較明朗,半導體產業用人狀況應該還是會持續,只是在今年與明年轉職潮時,很多廠商應該會出手延攬重要的研發人才,尤其是外商公司裁員時,這些優秀人才就會被網羅。

晉麗明也說,如果美國通膨一直無法改善,就會影響到終端消費,畢竟目前全球的半導體市場仍以成熟製程為主,先進製程所佔的營收占比還是太低,至於AI很多大廠還在實驗中,能否獲利還是未知數,還是要等到民生消費與基礎的需求提升,才有可能帶動整個半導體產業的IC設計、晶圓製造、封測等,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來觀察。

半導體燙金,類比IC工程師更吃香

半導體人才需求回檔,但人力不足的現象依然存在,尤其又以工程師最缺。資料顯示,不分上中下游,也不分北中南,前十大職缺有8個是工程師。

晉麗明分析,2023年第二季前十大職缺平均每月徵才1萬人,工程師相關職務就占82%;整體半導體產業平均每月徵才2.3萬人,工程師相關職務缺口達1.4萬人,也超過半數、占整體60%。

在薪資方面,半導體產業技術人才含金量高、缺工壓力仍高於整體就業市場,即使產業逆風,與2022年相比,平均月薪仍增加3.1%;看長期趨勢,2010年至2023年,半導體薪資累計增幅達35.2%,居五大高薪產業之冠。

以職務來看,上游IC設計的類比IC工程師平均月薪9.9萬居冠,在上游、中游擔任IC設計職務平均月薪可達9萬元,為半導體業燙金職務。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AI風潮再起,演算法開發工程師搶手墊高薪資,首度擠進上游前五大高薪職務;若非理工職,下游國內業務員平均月薪5.5萬位居第三,擠進高薪行列。

晉麗明提醒,企業祭出高薪搶人才無可厚非,也難有回頭路,當薪資不斷往上推升,理工科研究所畢業生起薪7.5萬大有人在,必須仰賴獲利能力來支撐,資本支出、研發創新、生產良率、業務銷售,都會是營運環節的挑戰。

少子化理工人稀缺,新世代的工作價值觀也衝擊產業

晉麗明也提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警訊,其中,2011年至2021年,半導體相關畢業生從11.6萬降至9.2萬,少子化及理工人才稀缺,投入博士研究的更是門可羅雀,讓人才議題雪上加霜。再者,政府與台清交成及中山、北科大等學校催生成立半導體學院,但每年700位人才的培育速度,遠不及產業的人才需求。

晉麗明更指出,多元社會下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價值觀,許多年輕人做網紅、跑外送,甚至躺平,對於要「高技術、高紀律、高耐壓、高責任心」的半導體產業而言,目前已身處人才逆向循環的態勢中。

對外,還有各國積極搶奪半導體關鍵人才國際大廠直接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人才爭奪戰開打,「楚材晉用」成常態。

他說明,外商在台灣裁員之所以可以毫不手軟,就是因為它的人才是來自於全球,景氣復甦後,在全球找人就好了,但台灣廠商不感,因為台灣廠商的人才來源全部在台灣,只要裁員之後,人家就給你貼標籤,下次要找人就會變得困難。

晉麗明認為,當半導體產業成為顯學,IC設計半導體人才稀缺時,人才國際化就會被驅動,台灣要如何搶才、留才都是挑戰。(攝影/秦宛萱)

國際大廠進攻搶人、國外攬才效果不彰,籲政府成立專責組織

晉麗明認為,人才國際化是不可避免,台灣各部會包括國發會、經濟部、教育部等也都各有各的政策,但其實效果有限,原因也可能在於台灣有更多的包袱,包括政治因素、經濟發展還是以代工為主等,所以真正的優秀人才不見得會來台灣。

晉麗明也說,要找人進來台灣不容易,企業往出去是對的,科技廠應該到國外廣設研發中心,可是過程當中須注意政策與人力資源管理上要審視,台積電國外設廠的狀況也值得關注。

「誰都不願讓這個關係產業發展的命脈,完全掌握在台灣手中」晉麗明直言,國家應成立專責常態性組織,以國家層次來面對地緣政治及貿易戰的風險,與廠商共同站在第一線,對抗挑戰,此外也應積極,國家應成立專責常態性組織,以國家層次來面對地緣政治及貿易戰的風險,與廠商共同站在第一線,對抗挑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