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路透》與《法新社》報導,歐盟委員會9月13日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獲得中國政府巨額補貼指控展開調查,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隨即拍手叫好說:「這是非常好消息」。
北京譴責歐盟發起的調查是保護主義
第二天,北京周四譴責歐盟執委會發起的調查是保護主義,還警告這將對經濟和貿易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分析人士警示警,如果歐盟徵收關稅,中國將進行報復。
歐盟調查的利空消息傳來,中國知名電動汽車商股價周四跳水,香港上市的「電動車商一哥」比亞迪下挫3.2%收243.63港元,小鵬汽車(1211.HK)下跌1.2%收244.8港元,蔚來汽車下跌0.8%收79.85港元,吉利汽車下跌0.5%收9.65港元。
國營汽車巨頭上汽集團(600104.SS)上海上市的股票盤中下挫3.4%,收盤小跌0.3%至14.83人民幣,該公司旗下MG品牌是歐洲最暢銷的中國製造品牌。
馮德萊恩指控中國向全球市場傾銷電動汽車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周三宣布啟動調查行動,指控中國向全球市場傾銷電動汽車,這些汽車商收到國家巨額補貼,因而以人為操縱方式壓低價格。
馮德萊恩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全球市場現在充斥廉價的中國電動汽車,政府大手筆補貼讓中國電動汽車產品人為壓低價格…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不接受流血殺價競爭。」
《法新社》報導說,這位來自德國的官員的發言贏得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其實,這項針對補貼調查,代表法國的立場。近幾個月來法國一直敦促歐洲針對北京傾銷產品行為時要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
歐盟可能對進口中國電動車課徵關稅
可想而知,這項調查可能引起歐盟課徵懲罰性關稅,分析師警告北京可能採取報復措施,以及中國行業高管對此表示反彈,他們強調中國電動汽車業的競爭優勢並非源於政府補貼。
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說,「這次調查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歐盟等全球汽車產業和供應鏈,將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中方將密切關注歐盟保護主義傾向及後續行動,堅定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歐亞集團(Eurasian Group)分析師警告,如果布魯塞爾最終對受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質的進口關稅,北京可能會採取反制措施,損害歐洲工業。
中國電池供應商的產能擴張可能放緩
其他分析師表示,這項調查可能會減緩中國電池供應商的產能擴張,但是此舉不會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構成重大下行風險,因為它們可能會轉向東南亞等其他增長市場。
研究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對客戶發布的報告指出,儘管如此,歐盟的調查可能會損害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向海外擴張的形象。
隨著中國消費需求放緩加劇產能過剩,電動汽車製造商一直加快出口力度,現在終於引來歐盟執委會主動發起反補貼調查,並非收到歐洲車商投訴。
歐洲與中國關係不和睦
此時,歐洲與中國關係不和睦,原因在於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後,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變得緊密,以及歐盟努力減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兼第一貿易夥伴的依賴。
上周六,中國總理李強在新德里G20領袖峰會期間會見馮德萊恩時,敦促歐盟為中國企業提供非歧視性環境,並呼籲中歐關係保持穩定,以緩衝全球不確定性。
歐盟啟動電動汽車商調查案,將成為年底中歐年度峰會之前雙邊談判確定議程和基調,歐盟將一再要求中國擴大市場准入和貿易恢復平衡。
歐盟中國商會周三對於歐盟的予以返擊,表示他們反對調查,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商的競爭優勢並非源於補貼。
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售價比本土品牌便宜20%
中國乘用車協會的秘書長崔東樹周四在個人微信帳號上表示,他個人強烈反對此次調查,並敦促歐盟客觀看待行業發展,不要隨意利用經濟或貿易工具。
他接著解釋,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出口到歐洲的價格通常幾乎是在中國銷售價格的2倍。
然而,歐盟官員指控,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銷售的價格比本土車型價格便宜約20%,這給歐洲汽車製造商帶來生產低成本電動汽車的壓力。
中國在歐洲電動汽車的占比已升至8%
歐盟執委會表示,中國在歐洲電動汽車的占比已升至8%,到2025年可能翻倍,達到15%。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所有出口電動汽車的35%來自中國,比前一年高出10個百分點。其中多數中國製電動車及動力電池銷往歐洲,2022年,歐洲銷售的電池和車輛中有16%是在中國製造的。
CSIS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單一出口商是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2023年1月至4月,它佔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40.25%,高於2022年的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