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看起來好好的...為何會猛爆性肝炎?醫:輕微發炎時「6大前兆」要注意

醫療保健

猛爆性肝炎是肝病的一種,初期症狀類似其他肝病,但進展速度卻相當快速,來勢洶洶且致死率極高。

為何平時看起來好好的,會突然猛爆性肝炎?

「肝臟剛開始發炎的時候症狀往往不明顯,從完全沒有症狀到最嚴重的肝衰竭,都有可能發生。稍微嚴重一點的肝炎可能會出現疲倦或胃口不佳,但因症狀輕微,往往被忽略,要等到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時才被注意到,所以肝臟往往被形容是個沈默的器官。」成美胃腸專科診所、前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政衡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解釋。

究竟「猛爆性肝炎」致病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前兆及症狀可以提早注意?如何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選擇?哪些族群應定期監測,避免肝指數突飆高?

(延伸閱讀:苯巴比妥複方藥納第4級管制藥品》醫師、藥師憂:3年後複方胃藥恐在台灣絕跡... )

猛爆性肝炎輕微時「6大前兆」就要注意

林政衡提到,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感染原因包括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及多種非感染性原因引起,「例如藥物(藥物性肝炎)、酒精(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或是膽道功能障礙的間接損傷等。」

至於猛爆性肝炎的前兆及症狀,林政衡解釋肝臟因為沒有神經,所以肝炎時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發炎輕微時,會有發燒、疲勞、食慾不振、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症狀,等到發炎變嚴重時,開始出現茶色尿或眼白泛黃時即是黃疸的情形,更嚴重的可能會有腹水或肝昏迷的情形。」

通常會如何診斷?

林政衡表示,最直接的方式是看肝功能指數是否異常,「最廣為人知的就是GOT、GPT,但除了這2個指數外,醫師們還會參考白蛋白、膽紅素、凝血時間等多種數值以得出可能的病因,並且安排超音波做出最適宜的診斷。」

猛爆性肝炎分5種,B、C肝族群要注意

林政衡也提到,猛爆性肝炎可分為以下5種,包括:

1. 病毒性肝炎

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B型肝炎急性發作的病人,「比較常看到的是自出生就是帶原者,但平時沒在追蹤,注意到身體不適時往往已是猛爆性肝炎了。此外C型肝炎也是台灣常看到的疾病,較常看到以針頭作為傳染源,所以最近有刺青或霧眉的人要特別注意。」至於A型肝炎,林政衡表示隨著台灣衛生的改善已很少見到了,但有外國旅遊史的人還是要多注意。

2. 藥物性肝炎

台灣人熱愛吃保養品及各式草藥,「其中可能含有肝毒性成分,因此要是想要吃中藥調理身體的,建議去看合法中醫師做正確的診斷及治療,避免自行購買中藥或地下電台的藥物。」林政衡提醒。

3. 酒精性肝炎

林政衡強調,若每天80克的酒精飲用5年以上,極可能造成酒精性肝硬化,「因此習慣小酌或是有交際應酬需求的人,要記得適量的攝取。」

4. 膽道功能障礙

林政衡指出,膽結石、膽管結石、惡性腫瘤、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這些膽道疾病都有能引其肝癌的問題,因此宜以症狀讓專科醫師做適當的檢查來發現。

5. 脂肪肝

「輕微的脂肪肝並不會影響肝功能,但隨著脂肪肝的程度變得嚴重,依然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並增加癌症風險。」林政衡表示,隨著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人數的增加,應更加注意平時的飲食及運動習慣。

油酯是造成脂肪肝的主因?醫:「這個」才是

問到猛爆性肝炎治療方法有哪些選擇?是否需要長期服藥?若不治療,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

林政衡強調,快速的診斷就是良好的治療之一。「在急性期往往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快速地穩定病人的症狀並爭取時間以減少進入肝臟衰竭的可能性,並讓肝臟能夠自行修復,待確定病因後再進一步的治療,像是抗病毒藥物或是感染的控制。」

他也表示,若是不治療則要擔心變成肝衰竭的可能,「到時變成肝臟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選擇,但肝臟捐贈來源往往取得不易,因此建議剛開始發炎時就積極治療。」

林政衡提醒,本身是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應培養定期就醫的習慣,「至少半年就醫一次進行抽血及超音波的檢查,若是肝硬化的病人更是要每3月就追蹤一次,避免肝指數突飆高。」

至於生活需要注意哪些事,來預防猛爆性肝炎?林政衡表示除了定期追蹤外,應遵守5項原則:

1. 要注意維持正常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2. 藥物使用上也要避免來路不明的藥物

3. 酒精攝取應盡力避免

4. 平時飲食盡量攝取原型食物、減少過度加工的食品

5. 規律運動

林政衡強調,大部分的人以為油酯是脂肪肝的原因,「但根據目前的研究顯示,糖類才是脂肪肝元兇,因此避免脂肪肝的第一步就是減糖並搭配規律運動。」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