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水道系統民營化爭議 凸顯日本經濟改革困難之處

國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從於2012年上任以來,旋即推出所謂的「安倍三箭」政策,希望能夠藉此提振有如陷入泥沼般的日本經濟,不過其中最重要的一支箭,也就是推動日本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工作,直到今日都未能見到顯著的進展,這一點其實由日本地方政府始終抗拒將老舊的水道系統轉交民間管理的態度,便可看出改革工作在實際執行時的困難之處。

路透社(Reuters)報導,目前存在於日本全國各地的公共基礎設施,包括道路、隧道、港口與水道系統等等,許多都是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時期開始陸續建造,如今已逐漸面臨老舊甚至不堪負荷的問題,然而相關的維護與整修費用,對於早已債台高築的政府財政無疑將帶來更沉重的負擔。

地下水管的汰換費用將達到1兆日圓的水準

以水道系統為例,根據日本政府的估計,日本全國約有28%的地下水管在2035年以前將會達到50年的使用年限,從2013年起的20年期間,相關的汰換費用預估將會暴增66%至1兆日圓的水準。

在此種情況下,安倍主張可以將一些公共資產賣給民間企業,或著至少委託給民間企業經營管理,一方面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也能產生刺激景氣與就業的效果。

表面上這似乎是個不錯的計畫,但實際執行時卻不如想像中順利,直到目前為止日本政府也只有完成關西國際機場與仙台機場的出售案,算是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重要成績,探究其背後的原因,顯然傳統官僚體系內部抱持的保守思維成為了相關工作難以推展的主要阻力。

擔憂民間管理單位可能會切斷偏遠地區的供水

就以水道系統的民營化來說,地方單位對於將重要的水資源交到民間企業的手中普遍無法感到放心,知名古都奈良市在去年便拒絕了一項由民間與政府共同管理水道系統的提案;奈良市議會的議員白川健太郎表示,他們對於該項計畫的最大疑慮在於,一旦將水道系統交給民間企業進行管理,屆時管理單位很可能會基於效益考量而切斷對某些偏遠地區的自來水供應。

另一方面,部份地方人士也質疑民間企業能否在發生類似地震這樣的重大災害時繼續提供服務,或著萬一民間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宣告破產時又該如何處理,甚至還有反對者認為民營化將導致原本接受政府委託的承包人員面臨失業問題。

相信中央政府會出錢幫助地方度過難關

然而明治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的田中秀明教授卻指出,地方政府之所以不願積極推動水道系統民營化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們相信就算將來地方財政出現危機,中央政府仍舊會出錢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因此就算地方政府目前為了水道系統的管理維護費用已經陷入高昂的赤字,他們還是寧願繼續維持現狀,並觀望相關的民營化政策能否在大城市順利執行。

田中教授無奈地表示,那些地方政府大概會選擇繼續擺爛,直到有一天水管爆破時再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