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平均每5天就一起死亡事故!台灣重大工安死亡率是新加坡2倍、日本1.8倍

工安事故

屏東爆炸案悲劇令人驚駭,卻絕非單一事件。除了最受矚目的大直民宅塌陷事件,光是9月,全台各地發生至少6起死亡工安意外。

20日新北板橋、21日新竹竹北各有一名建築工人墜樓死亡,17日苗栗通霄有煉鋼廠工人不慎跌落溫度高達攝氏1千度的電爐,15日台北中山一名水電工、9日嘉義一名電塔作業人員都在工作時因電擊死亡。

22日新北市新店區一處工地也發生一起工安意外,李姓工人疑似不慎失足從3樓半跌落至一樓,意識清楚,送醫急救幸好沒有生命危險。

這些職災意外在台灣愈來愈像「常態」,勞動部統計去(2022)年重大職災死亡人數達到320人,創下6年新高,其中又以營造業、製造業風險最高。

2022年台灣的重大職災死亡率約是每十萬人有2.7人,是新加坡的2倍日本的1.8倍,更是勞工友善模範國家荷蘭的9倍

(更多相關新聞:屏東爆炸案》明揚國際代工高爾夫球外銷美洲 超時、員工職災眾多「黑歷史」曝光) 

新加坡職災死亡數創7年新高

然而,新加坡和日本同樣為國內工安事故層出不窮傷透腦筋,2022年星國職災死亡數為46人,雖然看起來不多,卻是2016年以來最高紀錄。

新加坡因此實施「強化安全期」(heightened safety period)政策,2022年9月1日到2023年5月31日這9個月期間,企業必須全面檢討自身安全程序,而且得遵守某些額外措施。

但是強化安全期結束後,《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報導,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記錄到今(2023)年6到8月有13名勞工死於職災。根據該國人力部,就連1到6月也有14起工安死亡事故。

9月19日新加坡國會議員楊益財指出,強化安全期期間,每月工安死亡率是2.3,結束後的三個月卻驟增到4.3。

楊益財表示,現行罰款和停工命令不足以嚇阻企業,應該強化取締並加重懲罰違規公司。

(更多相關新聞:火神又掉淚!近10年43位消防員殉職 政府的消防人口目標 有12縣市連低標都做不到) 

星國「強化安全期」結束後工安事故又反彈

「每當工安意外發生,我們總是聽到傳聞指這樣危險的工作方式和環境,其實已經行之有年。」楊益財建議星國政府讓勞工和民眾更容易當「吹哨者」。

他也主張所有職場都該配有一名專職的「職場安全與健康」(WSH)專家,負責檢視公司內部所有安全流程。就算短期內尚不可行,當局也該要求更多企業雇用這類專業人士。

此外,人力部的WSH法規應從營建業擴及其他產業。該法規要求房地產開發商、建商和承包商安排工作場域時,必須將勞工安全視為首要之務。

新加坡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扎吉哈(Zaqy Mohamad)回應,目前星國政府對營建業實施「記點制」,今年10月起這項制度也將適用製造業。營建業、製造業在各國都是最容易發生工安意外的產業。

同時,違反WSH法規並因此使勞工可能死亡或重傷,罰款最高將從2萬提高到5萬星幣(約是從新台幣47萬元提高到118萬元)。

扎吉哈坦言,國內工安死亡數據反彈令人憂心,但需要更多時間觀察這是否屬正常波動。

日本工傷人數14年來大增2.7萬人

而就在屏東爆炸案之前,日本東京9月19日也發生重大工安意外,位於日本橋一帶的高樓層工地有工人隨重達15噸的鋼架自7樓墜落,釀成2人死亡、3人受傷。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開資料,2022年職災死亡人數為774人,是戰後有紀錄以來最低數字,然而工傷人數(必須休息4天或以上者)13萬2355人創下20年來新高。

日本非營利勞權組織POSSE代表、勞動學者今野晴貴警告,儘管職災死亡數持續下降,這14年來工傷人數卻持續攀升,和2009年相比,2022年工傷者增加了2萬7千人。

跌倒、拉傷背…老人就業增加推高日本工傷人數

今野晴貴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在於60歲以上高齡勞工就業率增加,這些年長勞工的職災事件也隨之提高,而他們身為相對高風險的勞動者,佔了整體事故的3成。

或許因為如此,跌倒(27%)、抬起重物時拉傷(16%)等工傷類型的佔比正在增加。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跌倒意外在60歲(含)以上女性尤為常見,其發生率是20-29歲女性的15倍。

此外,外籍移工和派遣員工的受傷比率也高出一般日本勞工。整體而言日本工傷率(1千人中有多少人受傷)為2.32,派遣員工為3.7、外籍移工平均為3.59。

今野晴貴指出企業想要削減成本時,往往是先拿上述所謂「低薪工人」的安全措施開刀,並形成一種矛盾的勞動現象:派遣和外籍移工常是站在第一線進行現場作業的主力,受到的職安訓練和保護卻最為稀少。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