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大錄取率比哈佛還低 學生拼命唸書 卻拼來一個就業市場不需要他的未來

中國議題

本文作者為:

錢楠筠,中國學者,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她也是該校「中國實驗室」及「中國經濟實驗室」的創始主任。

中國青年失業率今(2023)年逐月上升,並在6月達到創紀錄的21.3%。面對職場競爭劇烈、就業前景黯淡,中國許多年輕勞工和中產階級專業人士選擇「躺平」(拒絕加班和消費主義),其他人則辭職去做「全職子女」。中國政府發覺這些令人震驚的趨勢之後,停止公布每個月的青年失業率,這導致一連串關於中國經濟「崩潰」的負面新聞登上頭條。

中國經濟衰退比預期更嚴重、更早發生

然而,中國經濟真的陷入絕境了嗎?簡言之,答案是否定的。去(2022)年結束疫情封控後,中國經濟反彈的力度相對較強,2023年第2季中國經濟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6.3%,超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年成長率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3年中國的GDP成長率將達到5.2%,2024年為4.5%,遠高於美國的1.6%、1.1%,英國的-0.3%、1%,德國的-0.1%、1.1%。而且西班牙、義大利、瑞典等OECD國家的青年失業率早在20%左右起伏多年,相形之下,中國青年失業率上升也沒那麼令人擔心了。

這種認知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部分可歸咎於數十年來中國經濟表現非凡,影響了民眾的預期。過去20多年來,中國經濟成長的速度達到每年10%左右,這樣的高速相當少見,甚至被稱為「中國經濟成長奇蹟」。

但是這樣的奇跡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而十幾年前,中國決策者確實已經預見經濟放緩不可避免。2013年中國和各國經濟學家預測,2030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逐漸降至3-5%,同時科技業等高技術產業會繼續擴大。然而,中國GDP成長率下滑比預期得更早發生,縮水幅度也更顯著,其中原因包括各種決策影響、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和其他大型經濟體相比,這場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更嚴重、更持久的混亂。

除了對中國經濟下行時間、程度預測錯誤,經濟學家和決策者還誤判了會因此受到最大衝擊的群體。人們普遍認為高技術工作不會受到經濟衰退影響,特別是科技業。畢竟20、21世紀交替之際,中國從生產效率低下的「計劃經濟」轉型成生產效率較高的「市場經濟」,這期間有數千萬藍領工人從賺不到錢的工廠被解雇

拼命唸書,卻拼來一個不需要他的未來

藍領工作的不穩定性,是中國父母督促孩子努力考取好成績、進入重點大學的原因之一。根據估算,中國某些省份的頂尖大學錄取率不到0.01%,而北京、上海等主要直轄市的大學錄取率約為0.5%,相比之下2023年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錄取率為3.41%

過去這種犧牲是值得的。有別於那些排名較低的大學,頂大畢業證書是進入頂尖企業的門票,而且這樣的工作幾乎是「鐵飯碗」。即使失業率穩定上升,菁英學校的畢業生也能在科技業、金融業找到機會,它們本來應該是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產業。然而,如今就連這群人也得直接面對嚴峻的就業市場

而政府最近作出的經濟決策沒有幫助。多年來政府透過監管控制大型科技企業,包括打擊投資額相當可觀的教育科技產業,這對許多有成長潛力的產業造成寒蟬效應。當局因應全球化的方式、對市場經濟的態度不斷改變,嚇壞了投資者。還是現在進行式的房地產危機,也限制了投資流入。銀行和科技公司都在迅速削減成本,應屆畢業生因此無法在這些產業獲得高薪、高技術的工作

過去中國經歷大規模私有化時,年長工人很難在經濟型態快速變遷下找到新工作。如今雇主比較不願意解雇年長員工,一方面因為他們擁有寶貴的經驗,一方面因為他們受到勞動法規保護。因此,年輕人對就業收縮的感受最強烈,中國應屆畢業生只能拼命競爭那些薪資低於過去水準的工作

這個事實讓人難以接受。許多應徵這些工作的畢業生從小就刻苦唸書,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寫作業。他們的父母(有時甚至是祖父母)從幼兒園起就為他們請家教,花費無數時間敦促他們好好唸書。然而,如果他們付出這麼多努力要爭取的工作已經不復存在,那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青年若找不到慰藉宣洩,中國恐陷政治動盪

儘管如此,青年失業率飆升不代表中國經濟來到窮途末日。經歷數十年高速經濟成長後,今日的年輕人── 雖然工作的人變少了──將比中國史上任何世代都更富有。青年高失業為中國帶來的問題,可以用一個問題總結:期望和現實之間的落差,會如何表現出來?

年輕人及其家人可能會接受,他們奮力爭取的目標(至少目前)是無法實現的,然後在其他地方尋找安慰。如果他們找不到這樣的慰藉,青年失業率高漲可能激起動亂和政治動盪就像阿拉伯世界非洲那樣。因此,中國的經濟決策者最好小心行事。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