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不再認為中國是開發中國家 2026起停止提供優惠貸款

國際

《路透》本周報導,德國聯邦經濟合作暨發展部(BMZ)周二(9月26日)證實,德國將從2026年起不再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這是德國減少對中國戰略依賴的最新舉措。

德國財政部於9月中旬通知中國財政部,德國聯邦政府決定將永久停止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

德國不再將中國視為開發中國家

德國發展部長舒茲(Svenja Schulze)表示:「我們不再將中國視為開發中國家。」同時她強調中國現在仍然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沒有中國,德國就無法成功克服全球危機。

德國國營復興信貸銀行(KfW)與中國財政部的優惠貸款合約必須在2025年底之前簽署。財政部表示,這些促銷貸款項目必須在氣候和環境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德國聯邦政府承擔優惠貸款的責任,但是本身沒有編列任何預算經費。發展部表示,中國作為高度發展的經濟體,可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也能夠以優惠的條件在國際市場進行融資活動。

從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期間,德國與中方達成總額34.51億歐元的優惠貸款協議,2023年初以來德國沒有核發任何優惠貸款。

德國企業對中國投資大減9成

8月23日《路透》報導,德國政府文件顯示,今年德國政府對於投資中國的德國企業提供投資擔保數額大幅下降93%,凸顯柏林為終結對中國過度依賴,所做出各種努力帶來的影響。

根據路透看到的文件,今年來德國政府僅核准5,190萬歐元(5,626萬美元)的擔保,不到2022年全年發放的7.459億歐元擔保的十分之一。

2016年,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外銷大量精密機械給中國,帶動兩國經濟都繁榮起來,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成為全球化的最大受惠國。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大幅放緩,柏林政府的注意力轉向國內,德國官員擔心科技日益先進的中國製造業對德國的經濟模式構成威脅。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一度中斷能源供應,進一步凸顯德國依賴單一夥伴的危險。

德國警告在中國投資設廠,可能導致敏感技術被洩露

即使2022年,德國和中國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3200億美元,但是2023年7月,德國仍發布新版中國戰略,警告在中國投資設廠,可能導致敏感技術被洩露,並承諾採取新措施應對這種安全風險。

「中國已經變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中國的政策也需要改變」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周二表示。

2022年11月,柏林政府對企業提供的擔保規模設定上限,以保護投資人免受地緣政治等風險的波及,這些擔保可能提供給單一國家的投資人。

擔保措施旨在分散政府承擔的風險組合,並鼓勵企業在更廣泛的國家進行投資。

德國企業可以在沒有政府擔保的情況下進行投資,這意味說,德國企業在中國直接投資可能已經減少。

出口數據為先行指標:7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較去年同期減少6.2%,但是對美國的出口額激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