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從石油邁向「大鏟子」時代 過半銅礦、鋰鈷在中國加工 歐美敲響依賴警鐘 

戰略資源

本文作者為:

葉金(Daniel Yergin),經濟歷史學家,標普全球(S&P Global)副主席,最新著作是《新地圖:能源、氣候和國家衝突》(The New Map: Energy, Climate and the Clash of Nations)

礦產短缺會阻礙乾淨能源轉型嗎?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各國政府,還有歐盟(EU)、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IMF)、國際能源總署(IEA)等國際組織正在拉響警報。IMF表示,追求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將「促使對某些關鍵金屬的需求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而這些礦產的「成本飆升」可能反過來「阻礙或延遲能源轉型」。

拉響警報有其道理,因為「關鍵金屬」很可能成為擺脫化石燃料最大潛在瓶頸。為達成脫碳目的,我們需要大幅增建相關設備和基礎設施,同時這也代表為了邁向一個電氣化的未來,我們必須大幅增加製造電池和線路的金屬產量。正如我在《新地圖》(The New Map)一書中所描述,全球經濟動力正在從大石油(Big Oil)轉向「大鏟子」(Big Shovels)。換言之,我們必須大量採礦

電動車用到的銅比傳統汽車多3倍

對礦物的需求正在劇增,IEA的2050年淨零前景預測,未來7年內這一需求將提高兩倍以上,而這樣的預估可能仍嫌過於保守。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計畫快速增加,將進一步推高需求。標普全球(S&P Global)最近分析發現,美國大規模的《降低通膨法案》(IRA)將大幅提升已經相當高的預期需求。

確保及建立礦產新供應鏈的競賽正在升溫。美國通用汽車(GM)對內華達州一項鋰金屬開採計畫投資6.5億美元,以打造「支持我們未來十年雄心壯志的成熟價值鏈」。福特汽車(Ford)持有印尼一家市值45億美元鎳加工廠的股份。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和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正在協助成立一家新礦業公司,好在巴西開採銅和鎳。

然而正如銅礦的生產情況,滿足不斷成長的需求非常具有挑戰性。大部分能源轉型都攸關電氣化,而銅是不可或缺的礦產。多年來銅一直被譽為「銅博士」(Dr. Copper),因為它在傳統市場的需求和價格趨勢,為整體經濟活動、GDP前景提供強烈訊號。不過現在出現了一些新玩家,畢竟能源轉型不只需要銅,也需要鋰、鈷、鎳等金屬。

政府淨零政策正在刺激電動車(EV)生產,而EV平均需要使用比傳統汽車多2.5-3倍的銅。電池存儲、海上和陸上風電系統、太陽能電池板同樣需要大量的銅。為了估算我們需要多少銅來滿足這些新需求,標普全球根據美國和歐盟的2050年氣候目標和所需技術,得出一個明確結論:2030年代後半,銅礦供應量必須是現在的兩倍。

需求愈來愈高,開發新礦區卻變得愈來愈難

考慮到開發新礦山可能需要16到20年或甚至更久的時間,滿足上述需求的希望恐怕相當渺茫。在世界各地,取得開發許可的程序愈來愈受政治爭議束縛,所需時間也愈來愈長。當然,礦產短缺又昂貴之下,能鼓勵大家研究回收、技術創新和替代原料,但彌補資源缺口還是需要時間。

此外,銅礦的生產甚至比石油更為集中。美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三國製造全球4成原油,而全世界4成的銅礦生產集中在秘魯和智利。秘魯短短幾年內換了7位總統,而智利的民粹政府決定加強控制採礦及其收益,例如他計畫把鋰礦國有化──智利恰巧是全球最大鋰礦儲量國。

智利的計畫凸顯出投資礦業的一項主要障礙:知名美國經濟學家弗農(Raymond Vernon)稱之為「議價能力衰減」(obsolescing bargain)。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其政府和一家國際礦業公司就某種財政合作方式達成協議,於是礦業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在該國採礦。歲月流逝,錢花出去了,礦區也開始運營。然而隨著該國新政府上台,眼看礦產價格上漲,當局決定更改協議的條款以增加他的收入份額。

這種不穩定因素會導致礦業公司暫停新投資。而在徹底國有化的例子,礦業公司任何新投資都會被凍結,因為它不再負責營運。無論是哪種方式,礦產預期產量都不會增加。隨著能源轉型需求增長推高礦產價格,擁有資源的國家的政府很難抗拒變更現有協議的誘惑。他們甚至會在新專案納入更嚴格的進入條款,而這將勸退礦業公司(及其董事會)繼續投資。

全球2/3鋰鈷、1/2銅礦在中國加工

地緣政治是另一項複雜的元素。建立淨零排放的供應鏈,和美國陣營與中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糾纏在一起。中國把礦物加工為金屬產品的能力獨步全球,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鋰、鈷是在中國加工,近半銅礦也是如此。美國雖是銅礦生產國,卻也得從中國進口加工過的銅金屬。

美國和歐洲意識到其礦產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因此敲響警鈴。為了「降低風險」,各國政府正試圖把他們的礦產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因此,美國發起「礦產安全夥伴關係」(Minerals Security Partnership)把志同道合的消費國和生產國連結起來。《降低通膨法案》的主要條文也旨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將電池供應鏈導入美國。

然而考慮到礦產國漫長的許可程序,漸低供應鏈的風險既昂貴又緩慢。目前礦產領域的緊張程度還不及電腦晶片,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如果美中競爭加劇,建立新供應鏈將變得更複雜,並增加關鍵礦產容易受到短缺衝擊的風險。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