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芬蘭中央刑事警察(KRP)表示,他們在被破壞的海底天然氣管線附近打撈上來一個疑似屬於中國船隻、重達6噸的錨,可能就是它造成管線受損。
10月初愛沙尼亞、芬蘭之間的海底通訊電纜和天然氣管線,以及愛沙尼亞、瑞典之間的通訊電纜,幾乎在同一時間遭到外力破壞,中國、俄羅斯各一艘船隻被懷疑涉案。
10月7日以巴戰爭開打後,印太南海、北歐波羅的海也跟著「出事」,雖然不到爆發軍事衝突的程度,中俄卻可能是趁美國注意力聚焦中東之際謀取自身利益,例如在其他地方進行一些「小動作」,既能鞏固自身勢力,又能分散華府及其盟邦的資源。
(更多相關新聞:南海局勢升溫!菲律賓補給船被中方海警船碰撞 譴責中國是「侵略者」)
蓄意破壞還是意外?愛沙尼亞、芬蘭調查中
10月7至8日,愛沙尼亞與芬蘭、瑞典之間共有2條通訊電纜及1條天然氣管線受損,他們初步判斷這些海底管線可能受到「人為破壞」,不過目前還在釐清這單純是一場意外,還是有人蓄意為之。
10月23日瑞典政府透露,愛沙尼亞認為這3條管線受損情況有相似之處,彼此之間應該是有關聯。
芬蘭表示該國能源供應、通訊網絡仍維持穩定,瑞典也指他和愛沙尼亞相連的電纜仍能運作。
儘管如此,這起事件和同時爆發的以巴衝突依然推高了天然氣價格。23日《彭博社》報導,雖然有所回穩,天然氣合約價格還是比10月7日之前高出30%。
此外這也威脅到北歐的能源及通訊安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因此加強在波羅的海的海空巡邏及監控,並部署一艘掃雷艦。
北約和歐洲國家愈來愈擔心波羅的海基礎建設易受攻擊的脆弱性。瑞典海軍總司令哈斯勒姆(Ewa Skoog Haslum)表示,波羅的海船隻往來十分密集,要同時監控水面與水下活動是一項艱鉅挑戰。
(更多相關新聞:以巴衝突打壞美國全球戰略佈局 英歷史學家發出「第三次世界大戰」警告)
時間、地點都吻合,中俄船隻成最大嫌疑人
愛沙尼亞、芬蘭目前著重調查破壞事件發生時,出現在該水域的兩艘船:中國新新船運公司掛著香港區旗的貨櫃船「新新北極熊號」(NewNew Polar Bear),以及俄羅斯國營核子企業(Rosatom)子公司Atomflot的核動力貨船Sevmorput。
《路透社》根據船舶追蹤服務網站Marine Traffic數據指出,10月7到8日,在管線遭到破壞的三個地點都有現身的船隻,只有新新北極熊號和Sevmorput。
23日愛沙尼亞外交部表示,他們已經聯繫中國請他們合作協助調查。現在調查項目包括船隻航行軌跡、背景和之前的活動。
新新北極熊號的航線,是透過北極「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往來中國與歐洲之間,Sevmorput的航線則是連接俄國莫曼斯克(Murmansk)和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上週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時,才高調宣傳明(2024)年起北方海路將全年通航,邀請各國參與這項計畫。
過去大部分時間遭到冰封的北方海路若能全年通航,將改變世界貨運航線與全球戰略。
(更多相關新聞:北京習普會》習近平隻字未提「友誼無上限」 普丁大讚「一帶一路」但根本沒加入)
巧合?波羅的海管線被破壞和哈瑪斯突襲同一天
波羅的海國家海底設備遭到破壞的時間點非常敏感,幾乎是與伊斯蘭恐怖組織哈瑪斯(Hamas)襲擊以色列同時發生,又有和哈瑪斯「大金主」伊朗交好的中俄疑似涉入,讓人懷疑這是否為刻意的行動。
(更多相關新聞:以巴衝突牽動台海局勢》美國回防中東 武器交付優先名單台灣恐掉到第3名)
此外,正在跑入會程序的瑞典有望近期加入北約,10月23日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已簽署《瑞典加入北約議定書》(Protocol on Sweden's Accession to NATO)並交付國會批准。而愛沙尼亞、芬蘭也都是北約成員。
拉脫維亞總統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強硬表態,如果調查結果證明俄羅斯是罪魁禍首,北約應該關閉波羅的海。
「事發時中方船隻在有關海域正常航行,由於當時海況較差,沒有發現異常。」10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敦促芬蘭,確保調查客觀、公正、專業。
同日,俄羅斯克里姆林宮(Kremlin)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重申俄方與此事無關,並回應林克維奇斯,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威脅俄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