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加薪減稅法案上路10年僅千家適用 立委揭法條「自我打架」真相

經濟

民生物價持續高漲,但薪資成長不如預期,導致今年國人實質總薪資出現負成長,且最新數據也顯示,受僱員工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創下新低,加上象徵貧富差距的家庭可支配所得倍數也處於高點,引發多名立委呼籲,中小企業加薪減稅法案應持續延長,並擴大適用範圍、鼓勵更多中小企業加薪。

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逐年下滑,應擴大鼓勵企業加薪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5日邀請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財政部長莊翠雲等人針對「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創新低,貧富差距十年新高,政府提升企業加薪意願改善所得分配因應對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受雇人員的報酬占GDP比重降至43.03%,創下史上最低;而營業盈餘占GDP比重來到36.53%,卻創新高。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包括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受雇人員薪資占GDP比重皆超過50%,代表這些國家的企業所賺的50%是給員工,但反觀台灣企業,受僱人員報酬占比卻是逐年一直降,今年下降到43%,因此,應該鼓勵企業加薪。

中小企業加薪減稅法案上路十年,僅有千家適用

根據現行《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訂有鼓勵企業加薪抵稅條款,若經濟景氣指數達一定情形門檻(失業率連續6個月高於3.78%),中小企業為月平均經常性薪資5萬元以下的基層員工加薪,可享有薪資費用抵減率130%的租稅優惠,但該條文將在明年5月19日落日。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批評,台灣中小企業家數逾159萬家,但該法案上路了十年居然僅有1000家中小企業適用,且減稅金額也很少,更重要的是,法案適用的條件前提是,失業率必須連續三個月高於3.78%才適用,造成企業「看得到吃不到」,落實加薪減稅的成效相當有限。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也質疑,中小企業加薪抵稅的經濟景氣門檻,子法規定,失業率須連續6個月高於3.78%,但這幾年根本沒有發生過,以子法阻擋母法落實,不是自相矛盾?

對此,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則解釋,法案制定的背景是在十年前,當時可能是因為國內失業率較高,才會如此制定,而目前經濟部立場是傾向將法案延長,也會進一步檢討適用範圍與門檻,並簡化申請程序,希望能擴大適用範圍,允諾年底前規劃出一個方向。

賴士葆則建議,中小企業加薪抵減率幅度,應從現行130%提高至200%,提高更多企業加薪的誘因;對此,財政部長莊翠雲、陳正祺皆表示,該條例將於明年5月19日落日,目前傾向延長,屆時也會將加薪最高抵減率納入考量。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5日針對「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創新低,貧富差距十年新高,政府提升企業加薪意願改善所得分配因應對策」進行專題報告。(圖片來源/翻攝自立法院國會直播)

貧富差距並未縮小,所得分配差距仍創下2012年以來最大

另外,根據主計總處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示,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為5組,最高20%的每戶家庭所得與最低20%的每戶家庭所得差距也達到6.15倍,仍是2012年以來最大,且若統計蔡政府2016年執政以來,該指數也從6.08倍擴大到6.15倍,增加0.07倍,顯示貧富差距並未縮小。

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則質疑,從近年的財政部綜合所得稅申報統計資料及行政院家庭收支調查皆顯示,國內的所得分配未見改善,當前稅制改革對於縮小貧富差距也似乎沒有效果,隨著民眾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究竟政府的稅制規劃足夠嗎? 

莊翠雲則回應,財政部期望所得稅能達到「量能課稅」的原則,她舉例,像是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不需要課稅,以及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特別扣除額等都會隨著CPI調整,就是為了讓中低所得者能減輕租稅負擔,甚至不需要繳稅;目前約有305萬戶、占整體47%的民眾不需要繳稅;且適用最高稅率40%者,雖然申報戶占總體申報戶不到1%,但繳稅金額卻占了總體應繳稅額的45%,也顯示出高所得者繳稅較多。

但林德福又追問,貧富拉大是否代表政府執政不力?對此,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指出,若是以每戶所得來檢視貧富差距,由於台灣家庭結構人數減少,因此用「每戶」來衡量是比較不準確;但如果用「每人」來衡量貧富差距,目前有縮小差距,不像民國90年代有差距到4倍多,去年大約縮小至3.93倍,是有縮小的趨勢。

至於貧富差距擴大會不會變成不可逆的情況,朱澤民則說,要改善的話確實需要倚靠社福政策,因此,從2016年開始,政府社福預算已從4606億元大幅成長至 今年的7130億元,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改善貧富差距。

薪資調整追不上物價上漲成為常態?朱澤民:必須透過財政措施來改善

林德福也強調,當前更嚴重的問題是,近年薪資雖有調整但仍追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導致可分配所得越來越少。但朱澤民則反駁,截至去(2022)年為止,實質總薪資成長率雖然有下降,但還是呈現正成長。

林德福更追問,薪資調整追不上物價上漲在未來會不會成為常態?朱澤民則說,為了不要成為常態,政府就必須改善所得重分配措施以及推動社福措施,呼籲外界不要污名化說成是「大撒幣」,且隨著經濟發展,資本技術越來越密集,資本報酬就會增加,因此更需要各項財政租稅措施去改善所得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