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斷交震撼顯示的台灣外交戰略問題

外交關係

­巴拿馬與中國建交並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的舉措引發震撼。

中國對蔡英文政府施壓要其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為此兩次親上火線強調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直指中國在改變現狀,總統府祕書長吳釗燮也說會重新檢視兩岸政策。但從美國務院發言人輕描淡寫說「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沒明指中國是製造問題的一方,以及我國外交體系對此倉惶失措的反應來看,除了對習近平的意圖研判需重新審視外,台灣國安戰略的設計、操作與外交體系本身,會是最需要檢討的。

只是從蔡總統第一時間力挺外長李大維與次長劉德立,把外界憂慮當成無腦的鍵盤名嘴之反應來看,感覺她與現在的國安高層還未明瞭問題的嚴重性。

巴拿馬在馬英九時代就有意與中國建交

因為巴拿馬運河是聯繫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交通樞紐,享有難以取代的戰略價值,長久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對此也著力甚深。和記黃埔集團在1996年取得運河兩端巴波亞港(Balboa)以及克里斯托瓦港(Cristobal)二十五年的經營權後,使中國在巴拿馬取得重要的戰略操作工具,當時也引起美國保守派例如加州眾議員羅納巴克的關切。和黃集團旗下巴拿馬港口公司所經營的兩個貨櫃瑪頭,現更佔巴拿馬全國裝卸總量一半以上,顯示中國對巴拿馬的確有一定影響力。

但最主要還是巴拿馬菁英的態度。

確定美國在1999年會歸還巴拿馬運河管理權後,之後的巴拿馬總統都表達出有意與中國建交的態度,與中國在第三地談建交的傳聞更是不絕於耳。這都不是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所產生的問題。在2015年首屆「中拉論壇」部長級會議中,與會的巴拿馬外交次長就說希望在2018年1月在智利舉行的第二屆會議上,可將部長會議提升為元首峰會,期待習近平可以參與。去年蔡英文出席的巴拿馬運河拓寬典禮上,也傳出巴國總統力邀請習近平出席。

現任執政黨在2014年選舉雖贏得總統,但其在國會是個只有17%席次的第三黨,與前兩大政黨(42%,35%)有相當差距。這也使得現任總統更重視佔人口5%、如把混血也包括在內就佔近20%的華裔。現任總統不僅在上任後首度為七十年前的排華事件道歉外,還任命華人為巴拿馬駐北京與駐香港代表。這些舉措都是為了鋪陳與中國的關係。

失去巴拿馬:台美關係及台灣外交執行能力出問題

但是巴拿馬爭取與中國建交,並不是因為巴拿馬很窮而需要中國資金挹注。巴拿馬是拉丁美洲與南美洲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即便不談2011-2012年10%的猛爆性成長,2014-2015的年平均成長率也有6%,不輸中國的新常態。雖然巴拿馬出口在衰退,國家處於負債(但其比例遠小於美、日),可是巴拿馬經濟成長的引擎是與運河區相關的高端服務業,這也是為何跨國金融多會選巴拿馬為戰略據點,而「巴拿馬文件」會引發全球金融與政治動盪的背景。巴拿馬有4-5%的失業率不算太高,也是在可處理的範圍內。

顯然巴拿馬與聖多美存在天差地別。外界觀察家可以理解為何台灣拚不過中國收買經濟已經破產的聖多美,但連經濟相對穩定,還有美國勢力暗助的巴拿馬邦交都會丟失,外界對台灣外交能力與信心必定會大打折扣。在這個意義上,失去巴拿馬對台灣的打擊,就不是失去一個邦交國而已,而是對台美關係以及台灣的外交執行能力出現嚴重懷疑。

看在中美洲的貝、瓜、宏、薩、尼、以及在加勒比海的海地、多明尼加與三聖(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聖文森)眼中,對台灣的信心自然會更下挫。

川普亂象打亂戰略結構

過去美國在巴拿馬等關鍵戰略地區有絕不退讓的立場。八十年代曾入侵巴拿馬追捕強人諾瑞加。1999年把運河區管理權歸給巴拿馬後,美國會還關心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和記黃埔集團在運河港區對美國戰略利益的衝擊。過去也傳出在扁政府時代當巴拿馬有意與中國建交時,因美國安會及時出手阻止了這個行為。

因此面對這次斷交警訊,據說國安會在兩周前收到警報後立即向美國討救兵,美國到底做了什麼不得而知,但會放手讓處於關鍵戰略地位的巴拿馬與中國建交,卻是明顯跨過了美國不明說的戰略底線。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戰略信用度也會大打折扣。

美國沒出手,或是出手但沒用的理由千百種。有人說因川普上台後要在美墨邊境築高牆,還說要對非法移民嚴加管制。因美國非法移民有不少來自中美洲,還是不少中美洲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因此這個宣示立即使美國與中美洲關係出現低潮。也有人說因國務院政務人事任命極為緩慢,大砍預算導致士氣低落,若干撤銷巴黎氣候協議、退出TPP等歐巴馬時代政策的舉動也引發國務院官員的離職潮,讓中階官員人手更顯不足,自然在應變上就會相對緩慢。

因過去這種事情往往是中高階官員透過部內聯繫,用一兩通電話就可以解決的,但現在中階政務官員不到位,台灣根本找不到處理對口,有人認為就算台灣早早向美方表示擔憂,但美方還是會因為找不到處理的人使問題無法解決。

也有人認為川普因要處理北韓問題而大讚習近平,為此還遲遲不展開南海自由航行行動,當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對川普女婿庫西納說出撤換美國太平洋司令哈里斯非常不得體的話後,還是持續與崔天凱保持密切聯繫,這會導致國務院官員認為川普心中只有習近平,或是川普因北韓問題而有求於中國,所以更不願冒犯中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外界認為川普的種種作為使美中戰略平衡已出現向北京傾斜的趨勢,其他國家也多會為此調整自己的位置。

台巴斷交是因為兩岸關係不好?

面對外界批評的聲浪,蔡總統至今力挺李大維,認為李部長在損害管理與危機處理的表現不錯,加上現在外交處境艱難,本就有失邦交的風險,因此無撤換之理。

但是外交部對於台巴關係在事前的評估多傾向綠燈,如果看5月離任的劉德立大使,其在巴拿馬時幾乎每一兩天就有活動訊息。劉大使一月與巴國總統共同主持我援建之某市場揭牌儀式,在離任前不僅接受巴拿馬市長贈送市鑰為榮譽市民,於5月還被巴國最高法院表揚。其任內與巴國警政總監共同主持台巴盃桌球賽,邀請台灣教練去巴拿馬訓練選手等。

劉會被安排升任外交部常次,與其任內鞏固台巴邦交的成果有關係。也因此當巴拿馬駐台大使4月離任後遲遲未派新大使赴任,人還在巴拿馬的劉德立就應該先處理這個問題後再返國,而不是如期返國升任常次,並讓剛去巴拿馬的曹立傑無法向巴國總統呈遞到任國書,並在狀況完全不清楚下要處理斷交的重大變局。

外交部官員強調巴拿馬未派新大使來台,以及我到任大使無法呈遞到任國書等,使部內對台巴邦交生變有預警,國安會也表示與美國溝通到最後一刻,在得知無法挽回後於早上七點主動宣布,不是等被巴國宣布斷交。但啟人疑竇的是,如果劉大使是因為台巴邦交穩固而榮升常次,為何回國一個月台巴邦交就生變?為何事前對台巴邦交的內部評估多為綠燈?更糟糕的是,面對斷交問題,不少職業外交官將此歸罪於兩岸關係,認為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不好使得外交受到連累,結果就是外交官不用為斷交負責。這種將外交經營歸因於兩岸關係好壞的認知問題,更需要被檢視。

雖說中國壓力沉重使得外交處境艱難,但外交部在此的應變還是有不少需檢討之處,畢竟巴拿馬不是一般的小國家,台灣外交能力的信用度在此是被外國嚴格檢視的。

蔡英文可能認為李大維是非戰之罪,也認為需要資深外交官處理斷交的善後事宜,包括阻止館產被中國取得,確保台灣在巴拿馬其他權益不會受到影響,爭取斷交後台灣駐在巴拿馬代表處的名稱與職銜,以及台灣對於巴拿馬運河使用權等議題。但如果在此事對外交部沒處理,這種盲目力挺的態度只會加深傳統外交官把斷交歸因於不承認九二共識的主張,進而助長外交體系對外交經營的消極態度,反正外交會出問題是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之故,而總統也默認這個指控。當資深領導幹部是持這種心態,有意進取的年輕新血就更沒發揮空間。主張「維持現狀」的蔡政府,勿因私情而變成是在維持消極外交了。

改國號為台灣且與中國切割,台巴關係就可以維繫?

台灣民間對巴拿馬斷交有種種解讀,但最奇特的反應是認為這是巴拿馬與中華民國斷交,不是與台灣斷交,只要改國號為台灣且與中國切割,台灣與巴拿馬關係就可以發展維繫。

有大老說巴拿馬斷交增大了台灣的外交空間,還有不少台派的國際法專家說,誰叫台灣不清楚自己的主張,還持續那個被全世界唾棄的中華民國,自然使得有百年邦交歷史的巴拿馬選擇真正的中國。照這些人的說法,台灣會被巴拿馬斷交是因為使用還宣稱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國號之故,以台灣為名就不會讓巴拿馬產生混淆,進而迫使巴拿馬需與中國建交。

但這些人都沒注意到在中巴建交公報上,巴拿馬承認中方主張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一中原則,因此問題不是巴拿馬被台灣的中華民國國名混淆,是中方要求巴拿馬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為建交前提,而巴拿馬也照辦。這與台灣用什麼名字無關。

台灣有換國號與中華民國區隔的必要,但被巴拿馬斷交實在不是驗明這個主張的例證。中巴建交更不會帶來台灣外交空間的擴大。如果真的可以擴大台灣外交空間,何不台灣自行與所有的邦交國斷交,那豈不擴大的更多?

台灣要認識中國在國際上強推「一中原則國際化」的現象,這個一中原則國際化,不僅表現在斷交以及中國的建交公報之宣示上,還包括驅逐我國駐非邦交國代表處,強迫更名、減人、撤館,對於聯合國相關組織強調不承認台灣護照,堅持只能使用台胞證,日後可能在非邦交國逐步推進簽證要經過其駐北京大使館,或是強調簽證需附上台胞證否則不予採用,利用掌握國際民航組織秘書處來減低台籍航空在海外的航線與航點等其他形式,重點是北京要實質圍殲台灣的國家與人民在國際的存在感與交往能力,加上其部署在台灣內部的第五縱隊之裡應外合,以迫使台灣自我繳械,承認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這些問題無法從改國號與宣布獨立得到解決,更不是一兩句避免外國對台灣認知的混淆就可以帶過。精神勝利法不是面對問題的方式。

美國默許巴國與中建交,中國只會更強硬

巴拿馬斷交顯示中國除了對付台灣外,也是以此對外表示美國的國際信用出問題,或是刻意營造美國不反對中巴建交的國際印象,以為美國因北韓議題而舔中的臆測增添可信度。畢竟美國視巴拿馬為禁臠下還是被中國取走,這要嘛顯示美國沒力,或是美國默許這麼做。之後國務院說「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不願明指中國在改變現狀,更讓外界認為這種說法可信。

中國在去年7月南海判決出結果出爐後,本來其國際位置岌岌可危,因為南韓表示要部署薩德,與日本爭議不斷,菲律賓更因南海判決有利而可能步步進逼,越南復因判決的訊息表示有意跟進。但之後包括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呈現反美親中,川普當選後退出TPP,更讓外界對美國立場充滿不確定性,今年南韓還選出有意遠美親中的進步派總統,因此習近平在什麼都沒做情況下,第一島鏈國家除了日本與台灣外,就幾乎都倒向中國。蔡英文也是什麼都沒做,只因為菲、美、韓等國內部的政治變化,就坐看去年天賜的戰略良機在現在全面倒退。

這個結構讓中國強硬派更有理由持續強硬,一方面是中國已經不太需要擔憂北韓議題與南海問題,畢竟川普都公開說需要中國協處北韓問題,東協也與中國達成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框架協議,今年東協外長會議對南海更是隻字不提,因此中國可以放心大膽對付台灣。雖然此舉不會吸引台灣民心,但吸引台灣民心一向不是北京的主要考慮,連原先心向統一的香港民心都可以搞到出現港獨聲浪,對於台灣這個化外孤島更沒什麼好客氣的,反正面對不聽話的台灣刁民,就虐殺到讓台灣人怕到聽話即可。

當習近平啥都沒幹但渤海與南海議題就自動朝向有利中方的方向發展,這只會助長強硬派聲浪,固然面對台灣議題,中方內部沒有鴿派,只有鷹派與強硬派的差別。但過去認為中國不願國際生波打亂其十九大籌備,因此在對外與對台作為會趨於保守的認知,可能要重新檢視。

從去年9月以後,中國對台外交作為是持續打壓且力道一再加大,由於王毅深得習近平信任,因此這個作為就不能與習近平切割。蔡政府因張志軍對蔡英文的連番辱罵而指責張,但始終避免攻擊習,還有海外學者屢屢散播習無意升高對抗的訊息,現在看來這些判斷應是嚴重失準。除了要面對十九大前可能的新壓力外,十九大後當習權力穩固後,狀況可能會更糟。關係惡化的結果會變成什麼,蔡政府必須將「各種」可能都列入考慮。

過去那些擔心驚動習近平玻璃心而自我限制的種種作為,現在看起來更像是被無能國安策士誤導,或是被中方部署的說客們朦騙而失去了外交先機。

美國內亂讓中國有機可趁,安倍應對值得關注

感覺被中國強欺,被川普惡搞的亞太國家不只台灣一個,日前傳出日本、印度、澳洲、新加坡、越南等有意密切合作的訊息,就顯示這些國家對於美國內亂讓中國有機可趁的憂心。由於巴拿馬斷交顯示了美國不是那麼可靠,甚至台灣還可能因美國遲緩的動作而「一再」失去戰略先機,思考在美中之外開出新合作關係,以及調整對美經營的方式,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安倍首相對此的應對方式就很值得台灣學習。安倍雖然表面上對中國態度軟化,派自民黨幹事長參加「一帶一路」峰會,也提到會考慮加入原先無意加入的亞投行,甚至有意與習近平在2018展開峰會,但在實際的作為上,一方面日本未因美國退出而放棄TPP,反而積極扛起讓TPP成局的領導責任,與紐西蘭合作力推TPP-11,沒讓RCEP逕自支配亞太經濟整合的議程。

安倍更同時強化與印度、澳洲、越南、新加坡等對中國步步進逼極為憂心的國家之合作,並提出相對的可能合作計畫,例如與印度發動亞非自由走廊(Freedom Corridor)以應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強化美日澳、美日印度的三方合作關係,並積極與印尼、越南、緬甸、菲律賓等東協國家打造夥伴合作。起碼不讓中國藉由基建誘騙東協會那麼得心應手,使東協國家在面對中國的基建提議時,有個可以比較的選擇性以增加其對中國的議價籌碼。

在對美關係上,安倍特意讓日美關係的制度聯繫不是接在川普個人,而是與副總統潘斯連結。面對內部爭論不斷的國務院以及內鬥頻仍的白宮,日本則是先確保與五角大廈的關係,並力挺日本認為有助於日美關係的重要行為者,也企圖創造新的日美關係之利害相關者,還在北韓議題一再發言,一方面在面臨南韓新政府發動對中朝緩和的政策時,有防止過分傾中的作用,同時也提升日本在北韓議題的發言權。日本作為不知道能有多少作用,但在營造環境與確保發言權上是有一定效果的。

對台灣來說,學習安倍的作為,如何構建除美國以外的第二道戰略保險就非常重要,並在豬、牛、食品等議題上做出關鍵的戰略決斷,不再任由道聽塗說讓政策隨波逐流。這是蔡政府需嚴肅思考的問題。

蔡政府戰略思維要調整,國安團隊要重組

中華民國(台灣)與巴拿馬斷交,顯示蔡政府從上位的國安戰略、兩岸關係判斷、以致到前線的外交執行都出了非常嚴重的問題。巴拿馬在台灣邦交國中是最受注目,也是我投注資源最多的國家,本身經濟狀況不差,還有美國的關注,但連這個邦交都會出問題,包括對問題的處理都這樣荒腔走板,看在外國友人眼中,難道不會對台灣的外交能力大打折扣,日後當台灣談涉外事務合作時,別人會如何衡量台灣的能力?

蔡總統指控中國改變現狀,但中國擺明就是要改變現狀,還一副認為台灣根本沒皮條的姿態,因此蔡政府的應對方式就絕不能只在兩岸關係上。但至今所看到的反應,包括對訪台陸官、陸生、陸客等作為,都還是以兩岸關係為主。但對於巴拿馬斷交顯示的外在結構問題,特別是強勢的中國與自亂陣腳的美國,對這組失控的美中台關係要如何經營,似乎沒看到蔡政府有要處理。不管是在建立美國之外的第二道戰略保險,還是重新調整對美關係操作,甚至與涉外事務相關的內政調整等,都還沒看到清楚的決斷。

蔡總統第一時間力挺外交部會,只是這個舉措不會增加外交人員士氣,而是助長部分資深外交官們其「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斷交」的消極外交主張,並壓抑了銳意進取的年輕外交官們的想法與作為。此事所顯示外交部門的問題重重已到了無法忽視的程度。再不處理就是形同姑息了。

台巴斷交顯示蔡政府對習近平的判斷也嚴重失準。不管是寄希望於習近平,還是擔心破壞習的玻璃心,為了平穩兩岸關係蔡政府在涉外事務的自我限制,已經讓台灣喪失不少戰略先機,還引發部分國家的疑慮。蔡政府不僅需要重新檢視兩岸關係,也有必要調整主導國內外情勢判斷的國安人事。

如果對於該如何應處不是那麼確定的話,起碼要看看日相安倍的作為,並強化與日本的合作。畢竟現在除了外交部要對斷交善後,以減少斷交後台灣於巴拿馬利益的損失外,還因這個政策對台灣外交能力與美國亞太信用度的打擊,需努力減少其效應波及到例如新南向政策等其他領域。因此重新檢視既有外交與兩岸關係分析以形成新的戰略判斷,並在這個基礎上調整國安與外交人事,會是蔡政府無法迴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