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進軍加薩》學者籲記取教訓 夷平加薩只會從廢墟培養出下一個哈瑪斯

國際

本文作者為:

古布成(Charles A. Kupchan),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國際事務教授、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曾擔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歐洲事務高級主管(2014-2017),2020年新著作為《孤立主義:美國致力與世隔絕以自保的歷史》

前情提要:

以色列進入「第二階段」戰事,以軍從西北、東北和東邊三面進軍加薩走廊(Gaza)擴大地面戰,30日戰車駛進了最大城市加薩市(Gaza City)。

面對國際社會疾呼停火,30日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強硬拒絕,並表示「呼籲以色列停火,就是呼籲以色列向哈瑪斯投降。」

哈瑪斯表示以色列空襲及地面進攻造成逾8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納坦雅胡則指控哈瑪斯妨礙平民撤離戰區。

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從事那樣的暴行之後,以色列完全有權利也有理由堅定採取軍事行動以瓦解這個恐怖組織,而以色列人看來也決心這麼做。

不過他們也得注意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呼籲謹慎行事。10月18日拜登訪問特拉維夫(Tel Aviv)時,表示自己對以色列人的憤怒感同身受。「我了解,許多美國人也了解。」他說,但也建議以色列人不要被自己的狂怒吞噬。「911事件之後,我們美國人也很憤怒。」他警告,「然而當我們尋求並獲得正義,我們也犯下錯誤。」兩天後拜登在電視黃金時段發表演說,他再次呼籲以色列政府「不要被憤怒蒙蔽雙眼」。

如果以色列遵循拜登的建議,實務上他該怎麼做?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之後美國犯下了一些戰略錯誤,以色列政府又應從中獲得什麼教訓?

從美國在中東的慘痛經驗記取教訓

首先,一方面以色列應該運用武力打擊狹義軍事目標──哈瑪斯領袖、指揮中心、武器藏匿處和地道──同時以色列領導人必須清楚意識到,大規模火力打擊並無法達成他希望的「政治目標」。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學到,用優勢武力「來硬的」能有效消滅敵人,但很少能促成他們預期的政治目標。

儘管美國花費大筆支出進駐20年,阿富汗還是回到伊斯蘭武裝團體塔利班(Taliban)手中,而伊拉克深陷政治失能和民族紛爭的困境。以色列要消滅哈瑪斯除了訴諸武力外別無他法,不過他也應該運用其他工具形塑接下來的局勢,例如外交、人道援助、經濟機會。

其次,儘管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或許還在初期階段,決策者必須開始計畫如何治理一個「後哈瑪斯時代」的加薩走廊(Gaza)。當年美國瓦解伊拉克、利比亞的舊政府後,突然之間手足無措。沒有做好建立新局的準備,只會帶來混亂。

以色列現在就得開始為戰鬥結束後的局面做好準備。該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治理加薩走廊嗎?聯合國會扮演什麼角色?或許至少最一開始,召集一個自願組成的同盟(例如美國、歐盟、埃及和卡達)來監督重建和治理過程會更好?現在是開始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了。

血洗加薩只會讓恐怖組織再次崛起

第三,儘管對哈瑪斯展開強力軍事打擊,以色列應該盡可能減少對加薩走廊的基礎建設造成實體和制度傷害。否則,當地剩下的居民將面臨長期受苦甚至社會崩潰的風險。

當年美國愚蠢地瓦解伊拉克的政府機構,導致該國陷入混亂,遜尼派叛亂層出不窮,伊朗的影響力也因此日漸擴大。而儘管有伊拉克負面前例在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仍逕行粉碎利比亞的政治基礎,導致利比亞淪為極端組織橫行的「失敗國家」,飽受部落分裂內戰之苦。如果以色列把大部分加薩走廊夷為平地,激進主義、暴力極端主義很有可能會在斷垣殘壁之中崛起

最後,以色列必須從長計議。美國在中東犯下的戰略錯誤所造成的傷害仍存,美國至今也持續為它們付出代價,對此以色列得謹記在心。推翻伊拉克政府反而增強了伊朗的權力,現在伊朗在中東各地都有強大的代理人,包括哈瑪斯。而在美國撤退之後,阿富汗陷入一場人道惡夢

尤有甚者,美國的聲譽到現在都還沒從伊拉克阿布賈里布(Abu Ghraib)監獄流出的虐囚影像、關於中央情報局(CIA)「強硬」審訊技巧的報告、古巴關達那摩灣(Guantánamo Bay)監獄無限期拘留囚犯、多次無人機空襲導致無辜平民死亡等種種醜聞中恢復過來。這些事情無法挽回地玷汙了美國在國際輿論的形象。

進攻時「保持自制」對以色列本身也大有益處

以色列也是在打一場這麼艱難的戰爭。以色列有權捍衛自己,並以武力報復哈瑪斯犯下的謀殺及綁架案,不過他也得盡力遵守國際人道法律。這代表以色列必須盡量降低平民傷亡,同時確保藥品、糧食和燃料能穩定輸入加薩。

以色列為對抗哈瑪斯持續攻擊加薩走廊,政治上肯定會挑起多國的怒火,然而保持自制不僅能緩和這樣的不滿情緒,也能降低衝突擴大為區域戰爭的可能性,維持讓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巴林、摩洛哥、蘇丹得以建交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以及最終推動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重啟關係正常化協商

以色列攻打加薩走廊時的表現也將形塑未來他與巴勒斯坦社群關係的基調。哈瑪斯令人髮指的攻擊及新一輪暴力,顯示之前的「維持現狀」無以為繼。考慮到他們就和彼此緊鄰,除非巴勒斯坦人過得好,否則以色列人永遠不會安全,反之亦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最終必須一起合作,確保「兩國方案」能帶來長期和平,或許目前的悲劇能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都體認到這項現實。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