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日記》推進轉型正義 一個人的生活反映海峽兩岸大時代

歷史文物

國史館於昨(31)日下午舉辦《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暨座談會。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特別撥冗蒞臨,蔣中正總統家屬代表蔣方智怡女士、蔣友松、蔣友柏、及蔣友青先生、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執行長陳純一及主任秘書宋翠英、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林峯正、前總統府資政胡為真、聯合報顧問張作錦、前旺報社長黃清龍、政論家汪浩等貴賓蒞臨與會。

跨海爭訟十年,59箱兩蔣文物終於回到台灣

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在開幕致詞時表示,根據《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所定義的「文物」,包括信箋、手稿、照片、影音等,日記也包括在內,應由國史館典藏管理,所以從張炎憲館長開始的歷任館長都很重視總統文物的蒐集、整理、出版及應用。

根據美國及臺灣的司法判決,國史館至少擁有任職總統期間的文物,至於非任職總統期間的文物歸家屬所有,這樣分割在實務上有執行的困難、在學術上對於要研究的學者也極不方便,所幸,多位家屬陸續同意將權利捐贈給國史館,今天特別代表國史館,向各位蔣家家屬致謝,沒有他們的無私捐贈,日記的出版是絕對無法做到的。

2023年9月14日中午12時18分,59箱兩蔣文物回到臺灣,預計2024年3月開始於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提供目錄檢索及影像閱覽服務;至於紙本日記的出版,由於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早有準備,為求時效而授權其先從蔣中正1948年就任第一任總統任期的日記做起,後續再根據任期及年度依序出版。陳儀深強調,解讀蔣中正日記應該是有功說功、有過說過,也建議臺灣社會不要停留在0分與100分的兩極化立場。

國史館自2008年起陸續出版許多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史料彙編,由於蔡英文總統對於案件的清查和解密、也就是真相的釐清非常關心,很多國安局和調查局的檔案是近幾年才得以公開,讓我們看到特務和線民的監控無所不在,而且案件處置過程的「不法」也常令人怵目驚心。

所以他也藉此機會呼籲,轉型正義是經過朝野討論、制定法律所肯認的價值,實現過程如果有粗糙的地方可以檢討改進,但,反省過去的缺失是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對於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也是這樣,並不是沒有思考、不是沒有方案,而是等待更成熟的機緣。

林佳龍:推進轉型正義未竟之業

接著由總統府林佳龍秘書長致詞,特別強調《蔣中正日記》的公開及出版,除了對學術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史料意義外,更對臺灣社會當前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具有同樣重要的向前推進的作用。

林佳龍表示,這七年半來,政府為了轉型正義做了許多工作,但政府也注意到轉型正義最重要的基礎工程,就是究明歷史真相,也就是要正視過去的威權統治,要對當時國家的不法行為,釐清相關責任,讓歷史的輪廓更加清晰。沒有歷史真相,轉型正義就永遠難以取得社會的共識,沒有歷史真相,就沒有真正的和解與寬恕。

林佳龍表示,政府有責任讓人民充分理解歷史真相。(圖片來源/國史館提供)

林佳龍秘書長強調每一位總統的歷史定位,都應該由人民來決定。但是,政府有責任揭露威權統治時期的加害體制以及加害者,讓人民充分理解歷史真相後,再來做客觀的評價。一個願意面對歷史、從錯誤中反省的國家,必定也會是一個擁有堅強韌性、堅持民主的國家。這是轉型正義之於臺灣民主的意義,更是每一個臺灣人共同的使命。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呂芳上社長致詞時表示,這次出版的《蔣中正日記》,絕對有信心是一個最具權威與公正性的版本,從此國內學術界人士再也不用千里跋涉,遠赴美國抄錄。蔣中正或許是一位勝利的失敗者,從另一個歷史的角度來看,卻也是一個失敗的勝利者,這套日記的出版年份從臺灣的關鍵年代開始,寄望所有的讀者從《蔣中正日記》中尋找關鍵的答案。

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錢復致詞表示,自己有幸從1966年到1975年追隨蔣中正總統十年,印象中每一年都會發一本日記本,期勉自己效法蔣中正從不間斷、記錄日記的精神。今天,《蔣中正日記》的出版,對自己而言也有著特殊的意義。

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方智怡致詞表示,作為一位蔣家的家屬,深為欣慰歷經數十年的遷徙,今天兩位蔣總統的日記終於有所歸屬,並能公開出版在全國民眾面前,使多年來個人心中的願望得以完成。蔣中正自青年時期即用毛筆寫了五十多年的日記,國事家事俱現,鉅細靡遺,其精神令人感佩,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國家永遠的重要資產;最後她以蔣中正遺囑的「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來和台灣人民共勉。

2023年底將出版《蔣經國日記》

在新書座談會中,民國歷史文化學社高純淑組長特別進行新書介紹,她表示早在十年前學界就成立了「蔣中正日記研究小組」,今天的出版是奠基於許多前人的研究基礎上。薛化元教授則強調許多人把日記內容完全視為歷史事實,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尤其日記記載的性質有著極大的差異,某些日記作者視為私密的記錄,並未想要公開;有些人則早已準備好未來會公開的日記,《蔣中正日記》很明顯是屬於後者。同時強調對於《蔣中正日記》的解讀,必須放在歷史的大時代脈絡之下,才能夠準確掌握。

接著是輔仁大學名譽教授林桶法表示《蔣中正日記》的意義及價值,在於它不僅是一個人的生活世界,而是整個近代海峽兩岸的大時代,日記的公開已有多日,但所有的研究者對於內容記載的可信度,幾乎無人懷疑,他並引用統計數據,證明《蔣中正日記》的開放的確能帶動學術研究的風潮。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助研究員蘇聖雄則從社群網路的留言提起,有酸民說《蔣中正日記》是「難民王」所留下的謊言大集合,他認為《蔣中正日記》主要是寫給五類人看的:第一是蔣本身作為反省之用,第二是蔣經國,父子長期會交換日記、互相省察,第三是特定黨政人士,第四是呼應中國長久以來藉由日記寫作呈現的修身與道德傳統,第五則是給耶穌基督看,反映在《蔣中正日記》內存有大量的聖經文字。

最後,陳儀深館長在閉幕式預告,國史館正進行「蔣經國日記」的校訂與註解,預定在今年年底會先出版1970年至1979年的「蔣經國日記」,敬請各界期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