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滿月》中國無意涉入中東爭議 但重視美國的印太國防資源受影響程度

國際軍事

以巴衝突屆滿一個月,當各界焦點放在加薩難民和以色列炮火猛轟哈馬斯,《日經亞洲評論》11月7日一篇文章轉向亞太地區,美國政府前官員認為,中國真正關心的是,以巴爭議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國防資源有何影響。

2023年6月,中國邀請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秋季對北京進行國事訪問,當時在將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帶上談判桌後,習近平主席似乎開展了世界外交,並有意調解中東歷來爭端。

4個月後,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南部村莊,屠殺一千4百多名村民,擄獲2百多名人質,引爆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

這場屠殺導致尼坦雅胡訪中計畫生變,因為以色列跟西方國家指責中國沒有譴責激進組織上個月對以色列的跨國攻擊,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尚未訪問以色列,照這樣看來,即便北京在中東地區擁有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但是目前為止,它沒有採取任何促進和平的行動。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尚未訪問以色列

中國問題專家表示,儘管北京宣稱其目標是成為中東的重要外交角色,但是他們袖手旁觀的立場表明,北京想要促成中東地區和平目標的希望渺茫。

過去10年,中國和以色列之間的經濟聯繫深化,中國投資流入以色列高科技和基礎建設領域,雙邊貿易蓬勃發展。中國沒有批評哈馬斯,還放任中國社群媒體的反猶太貼文不斷傳播,以及特使翟雋今年10月份訪問卡達、埃及、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約旦,卻跳過以色列,導致許多人質疑北京中立的程度。

有人認為,評估中國親中東產油國、反猶太立場,就需要考慮北京在印太地區與華盛頓激烈的競爭,而華盛頓的負擔日益沉重,一邊回應以色列的軍備需求,另一邊支援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戰。

「中國真正關心的是,以哈戰爭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國防資源有何影響。」現任美國非營利智庫「2049 計畫研究所」負責人施里弗(Randall Schriver)最近在東京舉行的會議上表示。

「在問題進一步緩解之前,中國希望在加薩問題上保留一定的迴旋餘地,藉此空檔判斷哪裡可能有機會。」施里弗指出,他曾經在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擔任助理國防部長,負責印太安全事務。

以巴爭議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布局的影響

施里弗認為,中短期內中國真正要關注的是,以哈戰爭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布局有何影響?

「美國民眾對於繼續支持保衛台灣等事務,有受到以哈戰爭影響嗎?這對美國的資源分配有什麼影響?國防資源實際上會分配到哪裡?美國是否有實質的投資來支持這些言論?」他說。

地方當局表示,最新一輪中東衝突始於10月7日,巴勒斯坦的恐怖組織哈馬斯武裝分子突破了加薩與以色列的邊界,造成1,400多人死亡,並劫持200名人質。

以色列隨即對巴勒斯坦北部發動猛烈空襲,即使國際社會呼籲停火,以色列軍隊仍發動大規模地面行動,誓言剷除哈馬斯。哈馬斯控制的衛生部估計,截至11月6日,巴勒斯坦死亡人數超過9,700人。

幾十年來,北京與伊朗、阿拉伯國家建立密切關係,但是伊朗金援、軍援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等恐怖組織的民兵,擴大和以色列的衝突。伊朗的戰略贏得中國的支持,而伊朗也支持中國高壓統治新疆地區穆斯林維吾爾人。

中國不想失去在阿拉伯世界取得的新進展

牛津全球協會研究員Brian Wong表示,中國不想失去在阿拉伯世界取得的新進展。

10月25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聯合國安理會呼籲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與他合作,防止當前衝突蔓延,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對伊朗的影響力。

然而,中國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尋求伊朗的幫助,而且王毅將以巴衝突迅速惡化歸咎於巴勒斯坦人民沒有得到正義,還宣稱以色列的行動「超出自衛的範圍」。

儘管如此,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會議上發言時提醒以色列,中國實際上投票支持先前「譴責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決議案。

以色列官員敦促中國採取更多行動。該國駐新加坡大使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呼籲中國幫助以色列打擊激進組織哈馬斯,以結束「惡性循環」。

中國在解決中東衝突方面發揮的作用很小

不過,觀察家認為,中國在解決中東衝突方面發揮有意義作用的機會仍然很小,一些分析家認為,這與中國在國際的野心相吻合。

澳洲國立大學中東經濟和政治經濟學講師伊克泰特(Anas Iqtait)博士表示,針對以哈戰爭,「中國與美國的說法保持距離,是為了真正實現多極世界」。

上個月,美國總統拜登對以色列進行聲援訪問的同一天,習近平國家主席接待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其他第三世界領導人,他們大多來自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開發中市場。他們齊聚北京,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論壇,標誌中國全球基礎建設倡議「一帶一路」啟動十周年。

中國政府暗示將擴大影響力,並深化與中東地區長達數十年的經濟聯繫,中東是中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去年12月,習近平在為期三天的訪問期間與波灣國家元首進行密切接觸,他稱許這是「發展中阿友誼的不竭動力」。

「但是這不能消除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非常有限的事實,尤其是在政治層面上。」澳洲國立大學的伊蓋特博士指出。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