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第一?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開放基改馬鈴薯進口國家

食品安全

蔡政府食安第一的政見,似乎又要跳票了!

一隻品種名稱為「Innate」的基因改造馬鈴薯,號稱可降低經高溫烤炸產生的有毒物質濃度,業者最近已向衛福部遞件申請核准進口,現在在衛福部食藥署基改食品審議小組進行審議,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就會宣布結果。但因為事出突然,被質疑資訊公開不足,引發民眾反對。

基改食品安全性一直充滿爭議,台灣自開放基改食品原料進口以來,已核准進口的基改食品原料包括黃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等5種,現在「抗高溫」品種的業者也申請叩關,使台灣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開放基改馬鈴薯進口的國家。過去曾推動修法禁止校園使用基改食品的國民黨立委盧秀燕今天舉行記者會,表達反對立場,並呼籲衛福部將業者的申請否決退回。

盧秀燕說,現在市面上馬鈴薯貨量並未短缺,且價格穩定,台灣為何成為亞洲率先開放進口的國家?但基改馬鈴薯成本低廉,進口後恐怕會成為學校採購的食材,也會流入速食業,甚至軍中;對一般民眾來說,也難以辨別,所以她反對開放。

國人是否需要抗高溫基改馬鈴薯?

馬鈴薯在超過攝氏120度的高溫烤炸後,會生成炳烯醯胺等2A致癌物,在使用基改馬鈴薯做食材後,則可降低約5成的炳烯醯胺濃度,因此業者宣稱對健康反而有幫助。

不過,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召集人黃淑德說,雖然業者如此宣稱,但實際上一般家庭並不常使用油炸等烹調方式,這很明顯是行銷話術,且是對食品業者在行銷,抗高溫的好處其實不符國人的飲食習慣,反而要冒更大風險。她呼籲政府不需要急著開放,否則未來還會有基改蘋果、鮭魚等其他食品來叩關。

目前除美、加、澳等國核准外,歐盟與亞洲的日本都拒絕開放這個品種的基改馬鈴薯進口,且美國麥當勞在消費者壓力下,也並未採用基改馬鈴薯作為薯條食材。

台灣開放後,進軍亞洲市場更容易

黃淑德表示,基改馬鈴薯的進口申請是搭配美國業者的生產計劃,美國農地產區馬鈴薯今年剛開始栽種,在9月收成後,希望明年1、2月來叩關進口,業者希望藉這個機會測試風向,如果打開了台灣市場,就可以進一步在亞洲各國推動進口。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強調,在沒有取得許可文件前,不會開放基改馬鈴薯食材進口;並且會依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標準的「基因改造食品之安全性評估方法」審查,也不會有具體時間表,要看業者對於「產品特性」、「營養成分分析」、「毒性」及「過敏誘發性之評估」等項目的資料完整性,再來評估。

不過,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召集人黃嘉琳提出質疑,指基因改造食品審議委員會的審議委員召集人、台大生化科技系教授潘子明已公開表態支持基改食品,且審議會議內容缺乏資訊公開,實在令人難相信審議小組的公正性。在9月台美將展開貿易談判之際,更令人擔心。因此她要求衛福部應增加公眾參與的機會與權利。

衛福部審議過程被質疑黑箱,缺乏資訊公開

在查閱衛福部公開在網站深處的「106年度『基因改造食品審議小組』第80次會議紀錄」後發現,只有簡單的「時間:4月12日;案由:A公司申請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查驗登記,決議應再補送資料」等簡單字樣。黃淑德說,這很難不讓人感覺,衛福部就是要在這樣幾次流程跑過後,就直接開放馬鈴薯進口。

黃嘉琳說,過去蔡英文總統競選時曾拋出政見,主張要新創一個「毒物管理機構」,但到目前都還沒有消息,在面對基改食品這種20世紀以來最有爭議的科技問題時,台灣也應建立屬於自己的制度原則,而非僅僅參照他國的標準,不考慮國人飲食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