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物價導致低薪水?彭淮南:兇手不是我

經濟預測

「為何再怎麼努力,薪水還是這麼低?」造成台灣低薪問題的主因眾說紛紜,有企業家認為是因為年輕人愛計較,主計總處則指出原因是高薪製造業外移,也有學者把矛頭指向政府。不過日前行政院長林全接受《彭博》專訪,提到「低薪、低物價」的說法,難道說低薪兇手其實是執行物價穩定任務的中央銀行?

彭:低物價導致低薪是倒因為果

「若想要高薪,就要調高物價」的看法近來逐漸發酵,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也說,「連魯肉飯都不讓人家漲價,就不要再抱怨經濟不好、薪資漲不動!」對此,最重視通膨、物價穩定的央行總裁彭淮南22日在理監事會議的會後記者會上,特地提出21頁報告為自己辯護,感嘆「物價穩定的時候,大家都不覺得這個可貴。」

彭淮南表示,實際上民眾關心的應該是會受到物價變動影響的「實質薪資」,也就是所謂的「實質購買力」,從學理角度來看,通膨率長期維持在相對低且穩定的水準,其實才有助於維持民眾的購買力。

報告中直接提出數字想要證明,指出若使用主要反映不同地方貨幣購買力的PPP(購買力平價)指標計算的話,與南韓相比,南韓的人均GDP只有3萬7740美元,而台灣則為4萬8095美元,數字上來看台灣明顯高於南韓,也代表說事實上台灣的實質購買力比南韓還要高。

「物價穩定對老百姓來說是很好的事情,」彭淮南解釋,低物價導致低薪的說法其實是倒果為因,「這是不對的!」。因為薪資上漲會帶動物價,但物價上升對薪資之間卻沒有顯著的影響,換句話說,若硬要以物價的漲幅來調整薪資的話,不僅民眾的實質購買力不一定會增加,日後恐怕還會導致通膨失控的風險,使得物價更加盤旋上漲。

解決低薪不應放棄任何可能性

彭淮南說,通膨率減緩屬全球性現象,況且台灣在制度面上有完善的健保制度,相對低廉的學雜費、水電費、交通費等,這些總共就占了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權重約16.6%,不僅有助於民眾維持購買力,更成為社會上的安定力量。

為自身政策辯護之餘,彭淮南也對低薪問題提出診斷。報告中指出,勞動生產力下滑、失業率增加、工會力量薄弱、高等教育擴張,以及非薪資報酬提高等因素,才是造成薪資成長緩慢的原因,「所以要提高薪資的話,應該要增加勞動生產力,或是促進投資、增加勞動需求。」

事實上,針對台灣長期低薪難解,彭淮南不只一次被認為是元兇。過去也曾有媒體和學者質疑,彭淮南長期阻升新台幣的低匯率政策是導致低薪的關鍵,因為在央行的保護之下,產業沒有動力創新升級,做不出多餘的附加價值,當然就沒有給員工加薪的空間。更直接說,長期低估的匯率,讓台灣人的薪資換算成美元與國際比較之下,實際上是年年下降。

低薪讓年輕人對未來愈來愈沒有希望,然而低薪也並非最近才出現的問題,背後牽涉的因素恐怕非常複雜,要盡快解決問題,其實任何可能性和解決方法都應該被重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