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願景大不同 美日拚2050年核電成長3倍 德國、歐盟仍聚焦再生能源

能源議題

本文作者為:

波瑞爾(Josep Borrell),歐盟(EU)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他也擔任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計畫「強化歐洲」(A stronger Europe in the World)副主持人;

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歐盟氣候政策執行委員,他曾擔任荷蘭財政部長、外交部長。

前情提要: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正在杜拜召開,雖然各國對「淨零排放」具有高度共識,卻分為「核電」與「綠能」兩大派

12月2日以美國、日本為首的22個國家簽署宣言,希望在2050年前將全球核電產能提升到2020年基準的3倍,他們表示核能將在「碳中和」扮演關鍵角色。

同時,以德國、智利和歐盟為首的36個國家組成「氣候俱樂部」(Climate Club),旨在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再生能源、氫能和減碳,淡化核能的角色

其中,德國、義大利是唯二沒有簽署核能宣言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國家。

「當前趨勢正促使我們的星球一路衝向氣候提高3°C的死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最近警告。他是對的。除非我們有決心採取行動──就從目前正在杜拜舉行的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開始──氣候變遷對人類的威脅將變得再真實不過。

紅字粗體為主導國家,黑字粗體為兩個宣言、組織都有加入的國家。

歐盟推「碳邊境調整機制」對進口商品課徵碳稅

氣候變遷已經成為加劇衝突和不穩定的重大風險因子。2008年以後,洪災、熱浪等極端氣候每年導致2000多萬人被迫流離失所。2050年之前,或許將有10億多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水資源,2億多人甚至不得不移民

水源及糧食短缺使非洲沙赫爾地區(Sahel)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暴力衝突更為惡化。面對氣候變遷最為脆弱的20個國家中,有12國正深陷衝突。而專制國家利用這些衝突,試圖影響那些脆弱的政府,並確保自己能獲得原料供應。除非我們對減緩、適應氣候變遷付出的努力能抵銷氣候危機,這些趨勢將加快並散播開來,帶來真正的災難性後果。

歐盟正致力避免那樣的結果。根據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我們將目標訂於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少55%,確保42.5%以上的能源是來自再生能源,還有提升能源效率至少11.7%。我們致力在2050年前達到「氣候中和」的狀態。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們的策略核心在於為碳排放定價。然而,只為「歐洲製造」的碳排標上價碼,只會讓高碳排活動移出歐盟。這樣的「碳洩漏」(Carbon Leakage)不僅導致歐盟工作機會外流,卻又無法減少全球碳排放

這就是為何我們實施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項機制能確保高碳排產品進口至歐盟時,會比照歐盟產品課徵碳稅。這並非貿易保護主義,而是保證我們宏大的減碳措施能真正幫助全球氣候的必要措施。

綠色能源轉型恐建立「新依賴關係」

透過選擇進口什麼樣的產品,我們也希望為歐盟之外的溫室氣體排放負起責任,這就是為何我們正在「綠化」貿易政策。我們尤其希望確保進口產品不再涉及砍伐森林──這是對氣候及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威脅。我們了解,歐盟法律這些要求讓我們和一些貿易夥伴的關係有些緊張,但我們也準備好協助他們採取措施,共同面對砍伐森林的挑戰。

綠色轉型將撼動全球權力平衡,對歐盟而言,這個過程隱含利益與風險。一方面,這將降低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俄烏戰爭已經彰顯,這樣的依賴將帶來高昂的政治與經濟代價。另一方面,它可能創造新的依賴關係,例如讓我們依賴其他關鍵原料的生產者。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同時強化我們的安全,我們必須確保供應鏈的多元性。為此,我們必須強化與非洲、拉丁美洲、南亞國家的聯繫,針對各國情況建立量身訂做的夥伴關係,為我們的貿易夥伴創造附加價值和就業機會。

儘管從歷史來看歐洲應為氣候變遷負起主要責任,如今我們只佔全球排放量的7.5%,這表示我們在歐洲採取的行動,事實上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有限。氣候變遷唯一的解決辦法必須是一項全球方案。此刻多邊主義正面臨日益增長的壓力,各國同意達成COP21巴黎峰會訂下的目標,不僅能讓我們的孩子活在一個更安全的未來,也可彰顯多邊機構仍能發揮作用。

COP28必須促使全球更加緊對抗氣候變遷。化石燃料用量今日依然不減,但歐盟決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及其所有補貼,能源效率提升兩倍,全球再生能源容量增加3倍。但要實現目標,我們需要其他工業化經濟體也認同這些願景,例如中國。儘管中國在再生能源方面大有進展,他的煤碳燃燒量仍大於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合。

歐盟是開發中國家氣候融資最大金主

唯有綠色轉型保持公正而且嘉惠所有人,它才有機會成功。對氣候衝擊最脆弱的國家,他們對氣候變遷的「貢獻」不大,卻得承受它最沉重的代價。這些國家固然應該成為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一員,但在氣候適應、綠色能源轉型方面他們需要更多幫助,這也是他們應得的。歐盟已經準備好提供這樣的協助,幫助我們的夥伴不再重蹈我們過去的覆轍。

歐盟、歐盟成員國及歐洲金融機構是開發中國家「公共氣候融資」的最大金主,2022年融資285億歐元(300億美元)。尤有甚者,已開發國家終於有望達成每年動用1000億美元幫助開發中世界推動氣候適應、減緩氣候衝擊這項目標。然而該目標將於2025年到期,我們應該想得更長遠。

現在是聯合公共與私人資金流以達成巴黎協議目標,並將氣候融資從數十億加碼至數兆元的時候了。同時國際金融機構、多邊發展銀行必須改革,以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更多支持,而新的「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也需要更適切的金融「火力支援」。COP28對LDF作出第一項實質性承諾令人感到鼓舞,而且中國也將是這項計劃不可或缺的夥伴。

在這個強權政治回歸、愈來愈多極化的世界,敦促國際合作或許看起來是有點勉強,但是面對這樣真實的全球挑戰,我們必須成功。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