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配、單親近5成的麥寮豐安國小 面臨人口與地層同時下陷

社會議題

6月3日,全台歷經了一場大豪雨,中部的雲嘉南地區開始傳出淹水災情,雲林縣麥寮鄉的豐安國小,也面臨著地層下陷之苦,校長林佳旺回想起那天說,「淹啊,這裡當然淹啦,教室門口裝上檔水板也撐不了多久,我們東西都習慣往上擺了。」

「我小時候,這幾棟教室是一樣高的。」60年次的林佳旺原來也是豐安國小的畢業生,數十年後回到母校任教,發現中間這排教室地層下陷得更嚴重了,「地層下陷曾經有一年下陷11公分,和隔壁棟這個已經差了1.5公尺。」相對的做法,「安排一些高年級同學在這裡,遇到淹水要轉移上課教室,他們機動性比較高,你不敢去想像一群一、二年級國小生走在水裡面。」

豐安國小也面臨地層下陷的問題,教室門口的防水板上帶著累計下來的淹水高度痕跡。(攝影/ 蕭芃凱)

麥寮鄉有兩個主要的國小,位於麥寮鄉邊緣的豐安國小,後方就是一大片田地,再往西邊走5.5公里左右就到海邊,當然,已被六輕工業區隔開,若往東的雲林高鐵站要走23公里,和許多中部海岸線的鄉鎮一樣,蒙受著地層下陷之苦。

全校剩160人,贏過全縣3分之2

在這邊待29年,師院畢業後第一年回來這邊教書、因為出缺,又在母校擔任校長的林佳旺,他眼睜睜的看著教室沉了下去只能搖搖頭,然而二十幾年來,另一件讓他頗有感觸的是少子化對偏鄉學校的衝擊,「我小的時候一個班有48個同學,現在一個班頂多20個人。」

即便如此,豐安國小的學生人數竟然在整個雲林縣國小裡排名是前3分之1,林佳旺指出,全校有160個學生,但雲林縣國小學生數100人以下的學校占了一半,以斗六國小為例,早年全校三十幾班,現在剩下十幾班,林佳旺說「我們學校今年應該來20個人,結果只有13個報到,有些學校新生只有1個報到、3個報到,甚至沒有人報到。」

對麥寮鄉很多居民而言,能在六輕找到工作的,就留下來,要不去外地發展。林佳旺說,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關係,晚上六點半、七點才來接小孩回家,父母沒辦法以孩子來考量,都是以自己的時間為主,孩子有人顧就好,甚至安置在安親班,「按時繳2千元就好,也不管孩子有沒有念書,有沒有在教。」

林佳旺指出,同學們幾乎從早上到傍晚時間都交給學校,有些住比較山上的,都到晚上8點才接回去,三餐都在學校吃了,學校負擔起七、八成的責任,而一部分的營養早餐或者午餐,由台塑企業贊助。

外配子女,成績不會比較差

「若父母到外地去討生活,往往產生隔代教養現象。」和林佳旺小時候的豐安國小相較之下,除了少子化的衝擊,還有一個當年他無法想像的,林佳旺說,「在我們學校裡面來自於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外配子女的學生占比約48%。」

豐安國小校長林佳旺在該校29年,本身就是校友,他遇到的少子化等現象是當年在念書時無法想像的。(攝影/ 蕭芃凱)

沿海鄉鎮本屬經濟弱勢,一般會娶外配,想說花一筆錢 ,很快就有一個婚姻。在台北等大都市,母親是新住民的孩童比率相對較少,難免令人擔心小朋友在學校遭到言語霸凌、身分被歧視,但在豐安國小,林佳旺說「大約7、8年前到現在,這裡每3個學生就有1個或者2個是外配子女,同學間不會有身分差異的感受。」

林佳旺還說,外配的孩子成績表現不會比一般孩子來得差,有些母親雖然是外配,若母親花時間陪伴,孩子的學習都還好,成績都很正常,成績差的學童,不論是否外配子女,大部分可能是父母親疏於照顧。而且即便台塑六輕有員工自願晚上來伴讀,很多家長還是覺得送安親班比較省事。

另一件令人挫折的是,他也花很多時間募款,找人來教才藝,希望孩子從小有機會來探詢自己的興趣、性向,然後能有一些專長,但是地方的父母說「學那些有什麼用,去學國、英、數學!」

「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回到家若父母親沒辦法支持,教育功能會打折扣。」林佳旺指出,家長還是把學校當成安親班在看,然而只要家長能多用點心陪伴孩童,偏鄉教育的落差問題,可能解決了大半,他希望看到自己學弟妹畢業時,臉上能帶著愈來愈多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