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份對歐盟出口大減14.5% 經濟痛苦仍未結束

中國經濟

中國11月份出口微增,為6個月來首見增長,令人意外,但是去年11月受防疫封鎖影響,基期偏低,其實出口數據仍然疲弱,不足以擺脫貿易低迷態勢,意味說更多經濟痛苦即將到來。

中國11月份出口意外小增,結束連5跌

海關機構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美元計價的出口額意外小增0.5%,結束連5跌趨勢,優於10月的下挫6.4%和分析師預期的下滑1.1%,而進口額較去年同期小跌0.6%,低於分析師預期的年增3.3%。

綜合《CNBC》與《路透》報導,中國11月份貿易數據近乎持平,無法抵銷前10個月下滑趨勢,2023年前11個月中國出口和進口額分別下跌5%和6%。

11月份好壞參半的製造業數據引發了人們進一步呼籲北京應推出刺激經濟政策,以提振低迷的經濟,但也引發人們質疑基於負面情緒的調查是否掩蓋實際情況的改善?

仲量聯行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研究主管布魯斯(Bruce Pang)將出口成長歸功近幾個月中國企業降價促銷,吸引買家,以克服長期的需求低迷。

「外部需求仍然疲弱,假期訂單低於預期,總體來看,數據顯示國內外需求都面臨較大挑戰,僅注重供給面的支持政策,無法取得持久效果。」布魯斯也指出。

11月份南韓出口連續第二個月增長

品點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表示,出口的改善基本上符合市場預期,過去幾個月中國出口的月比增長有所加強,近幾個月來,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數據也出現了復甦。

全球貿易的風向標波羅的海散裝貨物運價指數(BDIY)在 11月份上衝,創3年來最高點,這得益於工業大宗商品需求的改善,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需求。

南韓出口是衡量全球貿易健康狀況的另一個指標,在晶片出口的推動下,11月份南韓出口連續第二個月增長,晶片出口結束15個月的跌勢。

中國對主要貿易國的出口也呈現復甦的景象,11月份,中國對美國、日本、南韓和台灣的出口全面成長。

根據《CNBC》對官方數據的計算,11月份,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年增7%,相比之下,11月份中國對歐盟出口年減14.5%,對東南亞國協(東協)出口下滑7%。

11月份中國對歐盟出口銳減14.5%

整體而言,中國11月份玩具和電子產品出口小幅上漲,而汽車出口較去年同期維持兩位數成長,服裝、鞋子和家具的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

中國進口方面,海關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從美國和東南亞的採購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而從歐盟的採購額小幅增加。

上個月,中國原油進口減少,進口數量與金額都比去年同期下降,然而,中國11月份的稀土進口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今年全球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需求下降。

中國《財新》雜誌對製造商調查的採購經理人指數11月份升至50.7,為3個月來最高點,不過,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表示,海外需求依然低迷,新出口訂單指標連續第5個月萎縮,民營工廠很難吸引海外買家。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意外從10 月的49.5跌至49.4,代表工廠生產萎縮,其中,11月份新出口訂單連續第9個月萎縮,出廠價格連續第二個月下跌,而投入成本連續第5個月上漲。

不過,有些分析師指出,中國第3季成長速度快於預期,而且10月以來一系列基本樂觀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情況確實有些改善,特別是自6月以來北京陸續推出的刺激措施開始產生一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