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問題」在建立達成目標所需之手段的過程中,位於最上游。如果這裡就找錯問題,後續的解決方案和方案執行,也會環環相扣地錯下去。於是付出的勞力無法換來成果,變成白忙一場。
因此,在一頭栽進「手段」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停下腳步,好好思索一下該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被譽為天才的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說過一段告訴我們此事多麼至關重要的名言:
「如果給我一小時解決問題,而且那是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問題的話,我會花五十五分鐘去確認我是否問了正確的問題。」
解開正確的問題,就會直接換來成果
為什麼要對問題的對錯如此講究?答案就藏在「正確的問題」這個說法中。因為解開「正確的問題」,就會直接換來成果;但解開的若是錯誤的問題,那就純粹只是時間、金錢、勞力,乃至人生的浪費而已。
「問題的設定」會直接左右工作的潛力,影響成果的生成。好問題是好手段的來源。如果設定好問題的能力會左右工作成果,那麼我們當然有必要好好學習設定問題的技法。為此,就讓我們先來深入理解,我們想要提出的「問題」究竟是關於什麼的問題。
「問題」就是「落差」。什麼和什麼的落差?「現狀」和「目標」的落差。目的地與現在地之間的差距,就是所謂的「問題」。只有將目前狀態和理想狀態加以「比較」的時候,問題才會顯現出來。
比方說,經驗豐富的管理顧問對經營者進行訪談時,會接二連三地拋出許多問題,像是「為何要將營業額設定成經營指標?」「為何光一個經營企劃部門就要有這麼多員工?」「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業務員強化的企圖是什麼?」「你們如何向開發部門反饋消費者的意見?」
到底是哪來這麼多問題可以問的?這是因為管理顧問腦中早已建構出企業的理想形象,並以該形象為基準,與客戶企業的現狀加以比較。透過比較發現落差,進而得到「認知」。問題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先有比較對象當作基準,透過比較才能找出來的。
「我們在朝著什麼理想邁進?」
「問題究竟是什麼?」這雖然是個直截了當的提問,但這個問題太摸不著邊際,難以帶領我們找到具體的解方。當我們想設定出一個好問題時,該問的問題是:「現狀與目標之間有著怎麼樣的落差?」為比較對象的目標建構起具體的形象,再將現狀與目標兩相比較,就能獲得線索,進而「認知」到問題。
反過來說,沒有「目標」當作現狀的比較對象,那就會連問題都無法設定。因為即使發現了貌似問題之處,也無法說明「為何那件事是問題」。以日常生活的例子而言,如果有一個人,他的目標是降至標準體重,當他說「吃太多是問題」時,這句話聽起來就很自然;但一個纖瘦又沒有健康問題的人,如果他也說「吃太多是問題」,就只會讓人反問:「這為什麼會是問題?」
換言之,問題的來源是目標。只要有適當的目標,就能拿它與現狀相比較,進而發現落差、設定問題。當目標越遠大而妥當時,我們就可以設定出越高難度、越能創造高價值的問題。因此,一個人在組織中位階越高,他所面對的問題難易度就越高,相對地,他對組織的影響力也越大。
反之,如果目標錯誤的話會怎麼樣?錯誤的目標就是,即使達成也不會幫助我們達成目的的目標。根據這種目標設定出的問題,即使解決也不會創造任何成果。如果你的目的是「開創一個成為主力的新事業」,你卻一心一意地致力於「將生產前線的生產力改善百分之五」的目標,那無論再怎麼努力,你也不會向目的靠近。
正因如此,這裡必須再度強調的是,設定問題時要問自己的不是:「問題是什麼?」設定問題時,首先該問自己的是:「我們在朝著什麼理想邁進?」以此為基準點,接著要問自己:「理想未來與現狀之間的落差是什麼?」這就是設定一個好問題時必須有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