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中國陰影籠罩美國2024大選 川普將承襲「外交教父」的現實路線

美國政治

本文作者為:

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現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最新著作為2023年出版的《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Power and Progress);

強生(Simon Johnson),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與艾塞默魯合著《權力與進步》一書

即使是那些嚴厲批評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人,也會承認1972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徹底改變了世界的地緣政治局勢。季辛吉精心規劃那次外訪之前,美國領導人的世界框架式「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對立」,而任何與共產黨交好的人,都可能被貼上危險的「紅色」標籤。此後,中國共產黨將其不受限制的控制力延伸至全球市場體系。

然而,慶賀中國經濟「成就」的同時,季辛吉的中國戰略也讓美國及全世界付出代價。如果2025年初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這項戰略很可能會以一種更危險的方式,再次佔據主導地位。

季辛吉留給美國的有遺產也有「負債」

數十年來,季辛吉一直大力鼓吹與中國做生意,並透過打通中國各種門路賺了不少錢。這代表除了其他事情之外,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屠殺和平示威者時,支持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天安門事件後不到兩個月,季辛吉寫下他舉世聞名的一段話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府,都不會容忍數萬名示威者佔據首都主要廣場長達8個星期之久,而且這些抗議者還封鎖了各大政府機構的所在地。在中國,如果(中央政府)顯得無力控制首都,潛伏在各省的地方和軍閥勢力就會湧現,因此鎮壓是不可避免的。但他鎮壓的殘酷程度令人震驚,之後舉行的各種審判和史達林式政治宣傳更是如此。」

繼這樣的觀察之後,季辛吉又寫下最能定義他「現實政治」(realpolitik)思想的一段話:

「儘管如此,中國對美國的國家安全仍極其重要,千萬不能因一時衝動危及兩國關係。美國需要中國在亞洲發揮對抗蘇聯野心的制衡力量,也需要日本繼續把中國視為足以影響亞洲各重大事件的要角。反之,中國需要美國制衡蘇聯和日本的野心。作為回報,中國會對亞洲施加溫和的影響力,且不會在世界其他地區挑戰美國。這些現實狀況並未改變。」

季辛吉這番話,成為美國外交政策權威學者,以及追求投資中國的商業領袖的口頭禪。1990年代,中國經濟起飛主要是因為香港、台灣和歐美企業爭相赴中設廠、雇用廉價勞力。然而一旦經濟開始成長,勞工自然(而且合理地)希望獲得更多報酬,這可能來自勞力市場競爭,也可能是組織集體要求提高薪資。

川普是季辛吉「現實政治」的升級版?

這就是英國、歐洲和美國工業革命最終發生的狀況。工廠資方起初習慣暴力鎮壓工人(例如1819年英國的彼得盧大屠殺、1892年美國的霍姆斯塔德鋼鐵廠大罷工),但隨著政治壓力不斷增強,各項改革最終出爐,並標誌出工業時代共同繁榮的開始。勞工更好地組織起來,並在更民主的政治環境中工作,他們共享了生產率提升的收益,科技發展也創造更多高薪職位。

數十年間,中國國內市場規模不大,他對投資者的主要吸引力來自他幾乎無限供應的廉價勞力。這項「資產」,也受到政府出資的基礎建設,還有旨在討好企業資方的政策支持。在白宮鼓勵下,1990年代中國成為世界銀行(WB)最大借款國,接著應外國投資者和「七大工業國組織」(G7)官員要求,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

加入WTO後,中國的經濟繁榮得益於刻意低估人民幣匯率(這違反IMF的規範)和持續壓迫勞工。這樣雙管齊下,很快導致中國廉價商品湧入美國,加速美國中西部和其他地區的製造業衰退,1999-2011年間美國流失200多萬個工作機會。

當然,中國因此融入全球經濟,實現GDP快速成長,創造出全球最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但是不平等現象急劇增加,經濟成長的主要受益者是那些受過良好教育、人脈廣泛的城市專業人士,而非收入依然被壓制的普通農民工。對中國工人階級而言,像東亞其他地區那樣,依循另一條不那麼依賴廉價勞力、補貼出口的發展途徑可能會好得多

明(2024)年11月無論誰贏得總統大選,美國都將面對一個愈來愈咄咄逼人的中國,同時美國人生產、消費的大部分商品中「中國製造」仍是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川普大談對抗中國,他毫無原則的商人手段只是季辛吉憤世嫉俗的「現實政治」的升級版。如同季辛吉,川普覺得沒必要捍衛人權、民主等價值

中共只把改革當作「吸引外資」的工具

更糟的是,季辛吉的中國歷史理論被證明是大錯特錯。「中國領導人必須了解,或者其繼任者也會學到,」1989年他警告,「受過教育的民眾將點燃動盪星火,勞工則會提供支持力量,而沒有這兩種人的支持,經濟改革不可能實現。」然而,中共只是把改革當作吸引外資、技術的工具。如今中共領導階層更聚焦全球權力和地位,自由化改革已被放棄,甚至倒退

這就是季辛吉留下的遺產。與其在這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美國及其盟國不如對中國和貿易採取更有原則的應對方式。這就是1944年《布列登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一開始的願景,當時的理念是只有堅定承諾捍衛人權和政治自由的國家,才能不受限制地進入美國市場。美國重塑其全球經濟參與時,必須確保國內的創新、投資和就業政策有助達成所有美國勞工的共同繁榮。

季辛吉的中國政策建構於他對美國實力的狹隘理解,因此無法實現上述任何目標,而川普只對(他自己的)權力感興趣。川普第二次總統任期,將落實季辛吉的思維模式,犧牲大多數人好讓少數人受益。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