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斗六垃圾大戰 背後是有心人士想重啓焚化爐?

環境議題

地方垃圾大戰再度延燒?雲林縣斗六市目前已堆置了高達8,000公噸的垃圾,但因與高雄市政府在底渣議題上「喬不攏」,垃圾恐將在3天後爆滿。包括雲林縣長李進勇、立委張麗善及斗六市長謝淑亞都認為,以「1比1.8」的比例運回底渣相當不公平。立委、民代更進一步籲環保署協助協調,但環保署卻回應,雲林垃圾堆置爭議是因斗六市違反承諾在先。

雲林縣堆置2.7萬噸垃圾

自3月10日至今,斗六市全市3萬8千戶的家戶垃圾,面臨了「只進不出」的情況。且縣府環保局核予市公所的垃圾轉出量也為「零」,雖然公所在3月初時正式行文向環保局求援,但始終未獲正面回應,目前斗六市堆置的垃圾已高達8,000公噸,儼然是一座垃圾掩埋場。而斗六市公所、代表會及里長也宣布自29日起,將停收公家機關垃圾。

除了斗六市以外,全雲林縣目前共堆置了2萬7000噸的垃圾,會造成雲林縣垃圾無處可去的情形,關鍵的因素是,在先前地方縣市的「垃圾大戰」之後,雲林縣原本接受了北高等地以「1公噸垃圾換取1.8公噸底渣」的代價,將垃圾委託別的縣市焚化,但斗六市後來認為領回的底渣數量不公平,且無力處理,只能堆置在一旁,所以拒絕了這樣的條件。

立委、民代左打縣府,右轟中央

斗六市堆置大量垃圾的情形,引來國民黨立委張麗善與斗六市長謝淑亞以及當地20多位里長與民代砲轟,認為縣府無力處理底渣,才會導致斗六出現「4層樓高」垃圾山的奇景;同時他們也痛批中央,將底渣問題留給地方政府處理,是相當無能的。且由於先前《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授權環保署有調度區域處理垃圾的權力,但至今不見其出面協調,因此張麗善等人也呼籲環保署介入處理。

「海邊、水邊、農地都不能放,雲林如何處理?」張麗善質疑,屬於農業大縣的雲林若將底渣運回,不慎汙染了農田,恐怕造成全國人民的食安問題。她也反問,若環保署一再強調底渣為再生料、可用資材,焚化廠為何不就地標售?

縣府、環署喊話,反嗆民代

但對於垃圾堆置問題,雲林縣長李進勇則喊話,垃圾議題不需要走到「沒有底渣回運,就不會有垃圾運出」的僵局。且他也認為,即便協助焚化垃圾的代價是運回底渣,但運回的比例相當不公平。至於斗六市垃圾堆積的問題,市公所與縣府都須共同解決,他坦言,部分鄉鎮仍有掩埋空間,但卻不想一同處理,只想「自掃門前雪」;期盼莫把問題逼近死胡同。

針對此議題,環保署除了提出「雲林垃圾問題的短中長期解決對策」以外,也強調縣市間必須互惠。環保署指出,目前的僵局係因雲林縣有意找其他縣市代燒,但因斗六市反對領回底渣而造成,因此呼籲張麗善、斗六市民代,應儘速找出可以暫置底渣的地點。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副總隊長林左祥說明,「換底渣、不收錢」是縣市間合意互惠的協議,針對「1比1.8」的比例是否合理,仍會和各界進行討論;但他強調,先前雲林縣是答應此比例的。至於如何協調垃圾調度,他則說,目前環保署正在研擬相關辦法,預計將在7月預告一套各縣市都必須遵循的管理辦法。

重啟焚化廠,目的是為經濟效益?

不過張麗善也提出重啟位在雲林縣的林內焚化廠構想。她認為,重啟焚化廠才是最符合行政程序、經濟效益及法律規範的做法,同時也能在最短市間內解決垃圾問題;甚至每年發電收入還可達2億元。

但林左祥回應,環評結論已遭最高法院撤銷,因此未來若要重啟,必須再次經過環評,等到環評通過後才能再討論。他強調,就算雲林自己有焚化廠,底渣問題仍然存在;若斗六市不願配合縣府尋找安置底渣的地點,雙方就必須好好協調。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更說,重啟林內焚化廠環評「不是當前的政策」。

底渣含重金屬、戴奧辛,棄置恐受重罰

造成爭議的底渣,主成分是垃圾進入焚化爐燃燒後,所產生的飛灰和爐渣,多半是垃圾燃燒期間掉落的過篩物,或是燃燒之後所殘留的、燃燒不完全的無機物質。以轉換率來看,垃圾轉換成底渣約是「15%至20%」,等同於每百公噸垃圾約會產生15至20公噸的底渣。

在《廢棄物清理法》修正後,底渣便被歸為「廢棄物」,不得以「產品」之名隨意棄置,否則業者必須負擔清理責任,也將有更高額的裁罰。目前全台灣在運作中的焚化爐有24座,2016年共處理超過583萬噸的垃圾,產生111萬噸的底渣。高雄市共有4座焚化爐,協助了最多縣市焚化垃圾,包括雲林、南投、台東、澎湖、金門等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