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穩死折?其實中文系也可以去高科技AI公司上班

勞工政策

「你念中文系,畢業後要幹嘛?」同樣一句話,套用在歷史系、哲學系,一樣可以通。不少文、史、哲科系學生從考上大學那一刻起,這句話就如影隨形直到畢業,面臨工作機會最少、起薪比較低和出路相對狹窄等三大困境,難道非理工、商學等熱門科系的學生就只能「穩死折」嗎?

文史哲不一定就是「穩死折」

根據104 人力銀行統計,每年平均約有5千名文史哲科畢業生踏出校園,比對近5年的職缺和求職履歷分析出來,在大學18個學群中,文史哲學群的畢業生有「1高2低」的狀況:第一份工作是兼職的比例最高,達16.3%高於平均值10.2%;近5年平均就業率只有60.7%,排名倒數第二;平均起薪低於整體,以2015年為例,畢業生平均起薪3萬,文史哲生只有2萬8千元。

看到這種狀況,文史哲生真的只能坐以待斃嗎?「其實文史哲畢業生就業多呈現『短空長多』的現象,」104人力銀行職涯事業處副總陳嵩榮分析,初入職場的時候,雖然看似沒有相對應的專業,不過憑藉著紮實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考等軟實力,長期下來這些能力反而可以適用到各行各業。

今年約40歲左右的吉光旅遊總經理林瑞昌就是最好的例子,中正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他,在28歲以前嘗試過各種工作,最後落腳在和語文似乎沒有直接相關的旅遊業。

然而,目前同時擔任國際領隊超過15年的他認為,文科畢業生在旅遊業所能發揮的,甚至比觀光系學生來的更專業。舉例來說,分眾、深度旅遊當道,當旅客隨時都能用手機上網查詢你介紹的事物「對不對」的時候,文史哲生對於國內外的文學、歷史、藝術史的掌握度就成為優勢,再加上語言能力好就更加如魚得水,「薪水還都比公司內的管理階層高」。

跨界找出路是新機會

「當你覺得唐詩、宋詞沒有實用性的時候,換個角度想,就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在思考的過程,更能訓練思辨能力,」林瑞昌說,思辨、組織歸納能力其實都是隱藏在中文學科下能學到的東西,而這反倒是一生受用,完全不受行業別限制的能力。

很多人認為文史哲畢業生只能找「教育輔導」和「文字編輯」類的工作,「絕對不只如此,」陳嵩榮斬釘截鐵地說,根據他的觀察,光是近5年內行銷、產品企劃等相關的工作就增加了1.7倍,這就相當適合有良好人文素養的文史哲畢業生。

「新興行業崛起,現在已經不完全是理工人才的天下,」陳嵩榮表示,除了上述行銷工作之外,看起來毫不搭嘎的遊戲公司,近來也因為遊戲愈來愈多以歷史故事或神話為背景,需要熟悉歷史並有良好寫作能力的企劃人才。甚至連發展AI人工智慧也要有懂語義分析的產品專員。

事實上,許多人都說「出社會才是學習的開始」、「畢業10年之後才是關鍵」,陳嵩榮建議,文史哲科系的畢業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或侷限自身發展,不妨多多觀察最新的趨勢,勇敢跨界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