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部會擬4年砸95億推「高齡科技產業」 提升產值至3千億打造「未來護國神山」

政府政策

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為提升高齡者的社會連結以及優化老年生活,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下稱國科會)今(10)日宣布「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正式啟動,預計4年內投入95億經費,由經濟部、衛服部、數位部、教育部等8大部會攜手合作,以智慧科技為基石,提供集高齡族群多元產品及服務,推動長者從被動照護轉變為主動賦能。 

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致詞表示,去(2023)年3月行政院召開高齡科技產業SRB會議,彙整產政學研醫各界意見,並在當年9月行政院即核定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該計畫聚焦推動市場經濟、提升照顧效能、擴大數位賦能及優化高齡生活等4項主軸,以實現「長者在地幸福老化」、「加速高齡科技產業成長」的目標,今年初預算到位將正式啟動。 

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4大主軸:

第一,推動市場經濟,高齡科技產品/服務供需對接。

第二,擴大數位賦能,推動數位學習整合服務場域應用,提升高齡社會參與。

第三,提升照護效能,以資通訊科技融入照護專業,發展照顧者輔助產品/系統,並普及應用。

第四,優化高齡生活,把資料串接,整合公司協力的在地資源,擴大服務據點/範圍

科技引領高齡產業發展、帶動銀髮商機,政委:未來護國神山之一 

吳政忠強調,該計畫不僅以智慧科技提升高齡者生活、減輕照顧者如醫療人員的負擔,且要涵蓋原民部落等地區,建造優質生活環境外,「加速高齡科技產業成長」也是一大重點,除了因應台灣內部需求,也期望能替台灣前進國際「開源」,擺脫台灣過度集中於製造代工的產業困境,結合資通訊、半導體,在提供高齡者有健康與尊嚴的生活之下,也對年輕族群職涯有益。吳認為,高齡科技產業應該是未來台灣重要產業,「也會是未來台灣的護國神山之一」。 

關於「推動市場經濟」,國科會表示,將盤點高齡科技廠商與產業鏈缺口,並運用G2B2B模式建置資源共享的供需媒合平台,提供廠商所需的諮詢輔導、資源媒合等服務,以促進跨業合作、商化加值和成果落地;另外,為了完善產業發展關鍵項目,也要產研鏈結培育產業需求的人才,產出高齡科技產品、服務與運用場域相關規範,比如專為銀髮族設計零學習電視視訊組等。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林明仁補充,高齡化是全球面對的問題,全球高齡人口將從2021年的7.6億人增加到2050年的16億人,扶老比也持續上升,導致社會環境、經濟、財政、社福都受到影響;不過與此同時,林明仁表示,高齡市場成長幅度也倍受關注,「根據估計,未來10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大概7.2%」。 

國科會先前指出,高齡科技產業發展目前產值已達2500億元,期待藉由政策引導,提供企業發展高齡科技產業的誘因,吸引企業共同投入,透過公私協力達到資源整合,放大產業效益,期盼2025年相關產值突破3000億元。 

國科會也希望藉由科技導入,克服照護人力短缺、預防職災等,以運用有限人力資源,提供高效率、低負擔的照顧服務。(攝影/李海琪)

從被動照護到數位賦能,降低數位落差讓長者「自立自足」

林明仁表示,各國對於高齡化社會的因應政策,主要是從被動照護到運用科技導入轉化為主動賦能,解決各項高齡議題,例如日本的《第三次科技基本計畫》,運用AI、IoT等科技,發展高齡照護、高齡復能等服務,減少高齡者須「被照顧」的需求。 

政務委員林萬億在會中表示,根據數位部資料,65歲以上人口網路使用率已達52%,雖有改善但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數位能力影響高齡者與社會的連結,「交通、溝通都要數位」,甚至推動世代共榮也需要數位科技,提升數位落差將是計畫關鍵。

關於數位賦能,國科會表示,該計畫將藉由科技整合公私部門的高齡學習社交、活動場域和生活支援服務,例如將學習、社交、生活資源整合入高齡學習社交資源平台或開辦數位遊戲示範課程等,並提升數位教學服務的量能、數位服務涵蓋率。

林萬億坦言,雖然提到高齡者政策就會想到長照,但其實使用長照系統的高齡者只佔整體約13.3% ,剩下的86.7%仍需要提升其生活品質、運用科技產品,「達到自足自立、不靠別人」,以建立以人為本的高齡科技產業前進,考慮高齡者家庭、社區狀況與文化特色,未來讓高齡不再是社會負擔、危機,而是打造出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社會。 

其餘部分,國科會也希望以數據串接優化高齡者生活,透過PPP(公私夥伴關係)合作機制發展生活健康資訊綜合服務,從個人、居家到社區3層面下手,研擬多元照顧方案以服務不同樣代的高齡族群,以居家層面為例,整合IoT、AIoT等技術,追蹤監測高齡者生理狀況,建立居家健康照護政和服務平台等,期望達到在地安老的終極目標。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