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灣大選才剛落幕兩天,太平洋島國諾魯便在中國利誘下,第二次與台灣斷交,國際社會擔憂中國會因民進黨三度贏得總統大選持續對台增強施壓,進而加劇區域緊張。
不過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北京對台採取重大行動的時間點,可能會等到5月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就職之後。
60%台灣民眾並未投給賴清德
葛來儀在社群媒體X上表示自己剛接受BBC訪問,她不認為中國會強烈回擊台灣大選結果,或者美國代表團訪台。
根據葛來儀,BBC記者似乎對她的評論感到「失望」,因為這名記者認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向賴清德發表祝賀聲明,以及美國代表團立刻來台訪問,會讓中國大動肝火。
然而葛來儀提醒,60%台灣選民並未投給賴清德,國會無黨過半,而且布林肯也沒有在賀電裡使用「總統當選人」(president-elect)一詞。
葛來儀表示,目前不管是賴清德或中國官員的聲明,都沒有超出她的預期。
「到目前為止北京的回應相當沉默。(不過)經濟、軍事、外交壓力將會繼續。」葛來儀解釋,這是因為「習近平可能希望維持美中關係脆弱的穩定性。」
葛來儀評估,北京可能「不會現在」就對台展開重大措施,而是先坐等看看5月20日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內容再採取行動。
「美國期盼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合作,」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倒是這樣直稱賴清德,並承諾會請眾院相關委員會率團來台參加賴清德的就職典禮。
「中國火大」西方媒體憂北京加強施壓台灣
相形之下,西方主流媒體似乎認為情勢可能有點緊張。
例如,全球50多國政要恭喜賴清德當選總統,中國外交部及其大使館立刻要求美國、英國、日本等發出賀電的國家「不要干涉中國內政」。《衛報》以「憤怒」(ire)指稱北京上述反應,但也提到這樣的措辭並不新鮮。
《華盛頓郵報》(WP)一度報導「選舉挫敗後中國向台灣派出戰艦」,不過15日下午再點進這篇文章,標題已經改成「對台介選失敗後中國重新進行評估」。
《華郵》指出,賴清德勝選會進一步加深中國對自己統一能力的焦慮感,而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認為這代表習近平的台灣政策失敗,丟臉之餘,他必須做點事情來秀自己的「肌肉」。
美國新聞網站Axios引述華府智庫「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中國計畫資深顧問成斌(Dean Cheng),指中國可能會「立刻增加」共機、共艦侵入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次數。
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學者辛格頓(Craig Singleton)則認為,中國可能對台灣企業實施「新貿易限制」,並加強對台灣基礎建設的網路攻擊。
台灣大選並未衝擊美中關係
不過,無論中國採取什麼行動,北京對於本次台灣大選結果是否真如此不滿和擔憂,還很難說。
從過去台灣歷屆大選來看,即便是民進黨大獲全勝的時候,中國對自身贏面和未來統一工作仍一直保持樂觀態度,更何況這次選舉有6成選民並未把票投給賴清德,而是選擇被認為對中國更友善的國民黨、民眾黨候選人。
此外,美中關係顯然沒有因台灣選舉受到強烈衝擊。台灣選舉一結束,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立刻重申「不支持台獨」安撫北京。而前中國外交官、旅美政治學者韓連潮也解讀,美國代表團火速來台是「提前打預防針,壓住台灣獨立的聲音迎合北京」。